鄺靖


[摘要]目的 對應用同指逆行島狀筋膜蒂指背皮瓣修復技術對患有指端缺損疾病的患者實施治療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方法 選擇在該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就診的患有指端缺損疾病的患者9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平均每組45例。采用腹部帶蒂皮瓣技術對對照組患者實施治療;采用同指逆行島狀筋膜蒂指背皮瓣修復技術對治療組患者實施治療。結果 治療組患者手部功能恢復正常時間(50.24±7.68)d和缺損修復治療計劃實施總時間(12.25±3.44)d明顯短于對照組(74.92±10.64)、(17.59±4.51)d;指端缺損疾病治療效果(總有效率93.4%)明顯優于對照組(總有效率75.6%);在手術修復治療的圍術期出現不良反應的人數(1例)明顯少于對照組(8例)。結論 應用同指逆行島狀筋膜蒂指背皮瓣修復技術對患有指端缺損疾病的患者實施治療的臨床效果非常明顯。
[關鍵詞]同指逆行島狀筋膜蒂指背皮瓣修復;指端缺損;治療
[中圖分類號]R65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742(2015)03(c)-0091-02
[Abstract]Objective To apply the same finger dorsal island fasciocutaneous pedicle flap technique clinical effects of treatment for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disease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fingertip defect research. Methods In our hospital from2012 August to 2014 August suffering from fingertip defect disease 9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and treatment groups, with an average 45 cases in each group. Abdominal pedicle flap technique using the control group for patients with treatment; using the same means of retrograde dorsal fascia island flap technique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reatment. Results The number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perioperative treatment of surgical repair; hand function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normal time and defect treatment plan to implement total time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fingertip defect disease treatment i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result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The same refers to the dorsal fascia retrograde island flap technique for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diseases of fingertip defect implementation of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is very obvious.
[Key words]Mean the same retrograde island flap dorsal fascia;Fingertip defect; Treatment
手指末節骨、軟組織出現缺損傷疾病是目前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目前臨床技術對指端缺損進行治療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方法:順逆行指動脈島狀皮瓣、腹部皮瓣、指體短縮甲床擴大、鄰指皮瓣、V-Y推進皮瓣、矩形推進皮瓣、游離足趾皮瓣、殘端修整術等幾種,且可以說各有優缺點[1-2]。該次選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該院收治的9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對患有指端缺損疾病的患者應用同指逆行島狀筋膜蒂指背皮瓣修復技術治療的效果進行研究。現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在該院就診的患有指端缺損疾病的患者9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平均每組45例。對照組患者指端缺損發病時間1~6 h,平均發病時間(2.1±0.4)h;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齡18~57歲,平均年齡(31.4±0.5)歲;治療組患者指端缺損發病時間1~5 h,平均發病時間(2.0±0.3)h;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齡19~55歲,平均年齡(31.2±0.6)歲。兩組上述三項自然指標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比較分析。
1.2 方法
采用腹部帶蒂皮瓣技術對對照組患者實施治療;采用同指逆行島狀筋膜蒂指背皮瓣修復技術對治療組患者實施治療,具體操作步驟為:在徹底的清創處理之后,操作者應該根據接受皮瓣修復治療者手指軟組織發生缺損的實際面積情況,在近背側節的位置對皮瓣進行綜合性的合理化設計,皮瓣的旋轉點位置應該處于中節中部。根據皮瓣旋轉所具有的特殊的便利性特征,對筋膜蒂的位置究竟應該位于正中橈側半或尺側半進行準確的選擇,蒂寬水平應該嚴格控制在15 mm以內,側、背面的交界線對皮瓣軸心線進行準確合理的選擇。在筋膜蒂根部有一塊長條皮膚,以保證皮瓣能夠以球拍樣狀態存在。按照設計線切開皮瓣之后對指伸肌腱的淺面位置實施全面銳性分離,在操作過程中應該盡可能對腱周膜組織進行充分保留,將已經處理好的皮瓣由近心端向蒂部方向掀起。將皮瓣蒂部切開,長條行皮膚應該保證與皮瓣處于相連狀態,向兩側分離皮膚并實施牽開處理,從而保證位于皮下組織的筋膜蒂能夠得到充分顯露,皮瓣切口長度應該充分保證能夠順利的延伸至旋轉點的位置為宜,形成一個寬度水平在10 mm左右的筋膜蒂。將旋轉點至接受修復治療區域的皮膚完全切開,向兩側分離之后形成一個較為寬敞的明道,在沒有任何張力的情況下將已經處理好的皮瓣組織下轉移至受區位置。供區位置應該實施全面的植皮修復處理,打包包扎,少數缺損面積相對較小者可以進行直接拉攏縫合處理[3-4]。endprint
1.3 治療效果評價方法
無效:指端缺損修復效果不理想,外觀、功能均存在明顯異常;有效:指端缺損基本得到修復,外觀和功能略受到影響;臨床治愈:指端缺損完全得到修復,外觀和功能基本或完全正常[5]。
1.4 觀察指標
選擇手部功能恢復正常時間和缺損修復治療計劃實施總時間、指端缺損疾病治療效果、在手術修復治療的圍術期出現不良反應的人數等作為觀察指標。
1.5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對所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的形式進行表示,并實施t檢驗,對所得計數資料則實施c2檢驗。當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指端缺損疾病治療效果
2.2 手部功能恢復正常時間和缺損修復治療計劃實施總時間
2.3 指端缺損手術修復圍術期不良反應人數
對照組指端缺損手術修復期間8例患者出現不良反應,治療組指端缺損手術修復期間1例患者出現不良反應。該項觀察指標數據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c2=5.73,P<0.05)。
3 討論
應用同指逆行島狀筋膜蒂指背皮瓣修復技術對患有指端缺損疾病的患者實施治療的手術操作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主要問題:① 皮瓣蒂部通常情況下能夠涉及到指間關節血管網,為了使動脈的血液供應和靜脈回流血液充足得到充分保證,筋膜蒂的實際寬度應該保證能夠達到10 mm左右。② 對蒂部和明道皮膚實施潛行分離處理操作對的時候,于患者的皮膚與淺筋膜層之間進行全面的銳性剝離處理,即用緊貼于真皮下進行分離,并向兩側掀起。③ 在手指位置分布的皮膚的松緊程度相對較緊,皮瓣可以經過已經形成的明道順利轉移,在這一轉移過程中血管蒂帶上會有相應的條形皮橋存在,處于縫合狀態下的血管蒂有相當一部分可以處于完全封閉的狀態。④ 多數情況下在手術操作過程中需要對供區實施植皮處理,對皮膚進行直接拉攏縫合處理通常情況會出現過度繃緊的情況,張力水平也相對較大,會使皮瓣靜脈的血液回流受到一定的阻礙,因此實施全厚皮片進行植皮操作為宜。⑤ 在皮瓣蒂位置分布的一些血管形態相對較纖細,且不會含有任何的知名動脈,在受到一定的刺激之后出現痙攣癥狀的可能性較大,在整個手術操作過程中大多數皮瓣的顏色會較為蒼白,誤認為沒有沒有血液供應,手術治療后逇顏色會先變為暗紅,然后再出現一些水泡,最終達到成活狀態[6-8]。該次研究結果顯示,應用同指逆行島狀筋膜蒂指背皮瓣修復技術進行治療的治療組患者的指端缺損病情治療總有效率達到93.4%,明顯高于應用腹部帶蒂皮瓣技術治療的對照組患者75.6%,組間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充分說明同指逆行島狀筋膜蒂指背皮瓣修復技術在指端缺損疾病治療過程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且本次研究還證明,該項治療方法可以明顯縮短治療時間,減少治療期間不良反應例數。
[參考文獻]
[1] 邰寧正,王濤.不同皮瓣修復手指末端皮膚軟組織缺損282例分析[J].江蘇大學學報,2011,l9(15):428-429.
[2] Adani R, Leo G, Tarallo L. Nailsalvage using the epony chial flap[J].Tech H and Up Extrem Surg,2012,10(14):227-258.
[3] Krishnan KG. Sensory recovery after reconsruction of defect soflong finger tips using the pedicle V flap[J]. BrJ Plast Surg,2013,54(16):526-527.
[4] 尚添有,肖能坎,司徒樸.軸型真皮下血管網皮瓣的解剖學基礎及臨床應用[J].中華整形外科雜志,2012,17(16):379-380.
[5] 高建明,劉云鵬,李宏,等.皮瓣修復在手外科臨床應用277例報道[J].實用手外科雜志,2010,24(12):114-115.
[6] Chang SM,Guyd Life.Comparison of different management of large superficial veins in distally based fasciocu taneousflaps with a weno-neuro-adipofascial pedicle:an experimental study using a rabbit model[J].Microsurgery,2013,23(16):559-560.
[7] 孫寶俊.指動脈逆行島狀皮瓣的解剖與臨床應用[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2,15(17):738-739.
[8] 付強,莊永青,傅小寬,等.5種帶皮神經的島狀皮瓣修復拇指指腹軟組織缺損[J].新鄉醫學院學報,2011,25(13):252-253.
(收稿日期:2014-12-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