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家芹
摘要: 閱讀采用適合學生心理特征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在自主參與中饒有興趣地朗讀課文。本文通過教學策略、自主策略兩方面來探討低段閱讀中的趣味化教學的點滴策略。
關鍵詞:低段閱讀;趣味化;識字教學
閱讀采用適合學生心理特征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在自主參與中饒有興趣的朗讀課文。通過認讀,不僅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而且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發展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審美能力,豐富學生的情感,初步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促進其身心發展。
學生是發展中的個體,是學習的主人,為了保證學習的效率,必須營造綠色班級氛圍。教學要善于營造一種民主、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樂學”。教學中,教師要擺正自己的位置,以親切的教態、溫和的語言、適時的鼓勵、巧妙的設計,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引起學習的動機,使每個學生的潛能得到開發,并使潛在的能力得以成長,為其個性、人格的形成與發展奠定基礎。這就要求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拓展思維,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尤為重要。
一、教學策略
教學中,教師注意創設情境、創造機會,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充分利用多媒體、兒歌、故事、游戲、情感激勵等,讓學生去看、去聽、去思、去說,使眼到、耳到、心到、口到。教師從正面對學生肯定、欣賞、贊揚,使學生始終處于興奮、積極、活躍的良好狀態,這樣,不僅會使教學獲得最佳效果,而且也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對老師、學校產生強烈的依賴向往,甚至感激。如在課堂上經常使用肯定,鼓勵的語言:真好!真聰明!棒極了等。并時常發獎品:紅花、動物字卡等。表示對他們良好成果的表揚,從而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學生的認讀,不僅要讀準音、記準形、了解字義,更重要的是牢固建立音形義的統一聯系。不能就字論字,孤立地進行識字教學,要字不離詞,詞不離句,把識字和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整體能力結合起來,同時又要發揮識字的育人功能,既發展學生的能力,又進行情感的體驗。如教兒歌《愛思考》時,如何認識“愛”字,識記字的音、形、義后,進行擴詞練習,再出示句子,“我愛XX”進行擴句練習。并讓學生說說為什么“愛XX”,讓學生對“愛”字有個整體的認識,做到語言文字訓練與提高語文素養的水乳交融。
學生今后的人生和步入社會后的生存能力,與今天的素質教育密切相關,素質教育為學生的發展性奠定堅實的基礎。在語境中識字,一定要重視學生怎么學。如教“清”字,我注重認識過程的展示,說清記憶的好方法。在后邊的生字“請”時,我就讓學生自己來認識。學生已有學習“清”的經驗后,就會跟“清”聯系起來理解:“清”是與水有關,所以偏旁是三點水,而“請”字表示跟語言有關,所以是言字旁,然后,再讓學生比較起來,給字擴詞擴句,學生的學習得到遷移,無形中掌握了學習規律,調動了學生的個性思維,培養了學習能力。
兒歌朗朗上口,學生喜歡吟誦,便于記憶和啟迪思維。如教兒歌《小綿羊》時,讓學生認讀的字卡上有綿羊圖案。孩子喜歡生動有趣的圖像,爭先恐后地認讀,很快就掌握了目的字,為閱讀打下了基礎。因此,利用豐富多彩、精美的圖案,變幻顏色和多體的文字,以滿足學生童心的需要,同時這些精美的圖片字卡又可以作為獎品和玩具獎給努力認真的孩子,因此學習的孩子們很容易被感染,使認讀能力得到提高。
如教兒歌《畫畫》一課時,教師的范讀使學生盡情地享受著大自然的給予。在識字時,可讓學生動手畫一畫,做一做動作,不僅有利于理解記憶,加深對字的認識,還培養了學生的動腦動手能力。教學“云”字時,邊認邊想象,在動手畫一畫美麗的白云。教學《小白兔歷險記》中的“船”字時,讓學生動手折一只小船。在識字教學中讓學生動手動腦的機會是很多的,教師如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經常訓練,有助于學生操作技能的形成。
學生對聽故事抱有強烈的渴望。把識字包含在講故事的過程中,而把識字的目的字潛藏在講故事的背后,讓學生在無意識中接觸目的字,效果會更好。如教學《小猴打水》時,我講得活靈活現,生動感人。一會兒小猴撓腮,一會兒學它“吱吱”叫的聲音,一會兒學他擠眉弄眼的神態,把學生引進文本,引進了閱讀狀態。故事激趣的方法,培養了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
游戲,學生十分樂于參與。我利用拍手,跺腳,拍桌子等動感較強的形式,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背熟了兒歌,接著進入了認讀過程。利用游戲識字的方法主要有:貼五官游戲、小動物找家、老鷹捉小雞、青蛙捉害蟲,通過以上引人入勝的游戲,激發了孩子的學習興趣,提高了閱讀能力。
質疑問難。在認讀的過程中,積極鼓勵學生大膽質疑,主動探究,充分體現學習的主動性,使他們“善學”,因而提高了學生分析、判斷、質疑的能力。
培養競爭意識。20世紀人才模式是培養創造型人才,其重要特點是敢于創新,敢于競爭,要教會學生學會競爭,跟同學競爭。認讀教學,一方面可結合有關字詞句,有機地進行拼搏進取,公平競爭等方面教育,還可以開展各項競賽活動。競爭中交給學生正確的方法等,我經常和孩子競賽,讓孩子獲勝,激發和滿足學生的成功欲望,還經常運用生字接龍比賽,“開火車”,朗讀比賽,辨認比賽,看誰記得快、想得妙等競爭機制,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競爭意識。
二、自主閱讀
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習慣尤為重要。掌握語文知識,形成能力,有一個積累內化的過程,而閱讀是最好的積累。學生好奇心強,喜歡新穎、變化、豐富多彩、想象離奇,同時,低段是語言發展的最佳時期,也是形象思維活躍的階段,處于被塑造的最佳時期。因此,教師在教育內容上給予充分體現,決不能低估學生的思維能力,加快教學節奏,擴大教學容量,騰出一些教學時間,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擴展閱讀。如一些名著,百科知識等優秀書籍,給學生打開了知識寶庫的金鑰匙,使學生心胸博大,明辨是非,從中受到美的熏陶,形成高尚的人格。培養學生自覺進行課外閱讀習慣,學生將大大受益,使他們體會到博覽群書,其樂無窮,可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推動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展。
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良好的閱讀習慣,是一個人有教養的表現,是一個人素質良好的表現。因此,我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都獲取成功的喜悅,并要學生持之以恒地去閱讀。朗讀具有豐富的美育因素。學生在朗讀時,會有意無意地模仿教師曾做過的范讀,這說明學生已有了初步的審美意識,只要教師做到了抑揚頓挫的朗讀技巧,恰如其分地表達情感,學生就能運用這些審美的觀點,對自己或別人的朗讀進行鑒賞,并不斷積累經驗,逐漸培養了學生的正確審美觀點和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達到讀出共性中的個性。
在低段閱讀教學中收到了顯著的效果,全班學生的閱讀興趣盎然,不僅人人意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也是教師關注的對象。只要自己努力,人人都能獲得成功,他們的閱讀能力、識字能力、質疑能力、自讀、交流和研討能力日趨提高,使素質教育在閱讀教學中得以實施。但是,還存在許多不盡如人意之處,這將是我們在小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須要進一步深入探討的問題。
編輯∕高 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