貉子是一種珍貴的毛皮獸,養殖效益較高,養10只貉子一年可脫貧,不失為貧困農戶脫貧致富的好渠道。如何做好貉子的疾病防治?現將主要疾病防治新技術介紹如下:
狂犬病
病因: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獸共患的接觸性傳染病,尤其是犬科類的犬、貉、狐等易感。通常情況下,帶病動物容易通過咬傷或皮膚黏膜損傷,很快將病毒傳染給健康貉。
癥狀:沉郁、運動不自主、興奮、撕咬其它動物、拒食、呻吟、腹瀉、后軀搖晃、麻痹、消瘦、死亡等,病程3-6天。該病根據流行病學及癥狀即可確診。
防治:當發現患有流行性狂犬病的貉,應立即撲殺。如果健康貉被患狂犬病的動物咬傷,應立即隔離,先讓傷口出血,再用肥皂水或濃度為3%石炭酸清洗傷口,用濃度為5%碘酒涂于傷口處,并盡快注射抗狂犬病免疫血清。日常預防狂犬病的關鍵在于嚴防狗、貓及其它野獸進入飼養場。
病毒性腸炎
病因:貉病毒性腸炎的病原廣泛存于病貉的血液、內臟及分泌物、排泄物中,具有很強的致病力,其主要傳染源是病貉,貓、貂及犬均可傳染病毒性腸炎,也可通過飼料、飲水、用具、糞尿、唾液等傳播。一般多發生在6-10月份。
癥狀:病貉最初表現為食欲減退或拒食,精神沉郁,被毛蓬亂無光澤,時有嘔吐。典型癥狀為排便初軟后稀多黏液,由灰白色逐漸變為鮮紅色、紅褐色、黃綠色水樣,有時可見到血糞。重癥者糞便呈灰白色、黃色、白色或奶酪樣,或呈黑色煤焦油樣。嚴重腹瀉者,表現為消瘦、虛弱,最后衰竭而死。病程多為4-14天。
防治:目前對本病尚無特效療法,抗生素和磺胺類藥物只能在患病早期起到防止細菌的繼發感染作用。據試驗,用免疫血清可獲得較高的治愈率。
旋毛蟲病
病因:施毛蟲的成蟲寄生在宿主里,幼蟲寄生在同一宿主的肌肉中,蜷曲于肌纖維之間形成包囊,呈梭形黃白色小結節。旋毛蟲0℃時可保持57天不死,但高溫可殺死肌肉中的旋毛蟲,一般70℃可殺死包囊內的旋毛蟲。
癥狀:常表現為機體消瘦、食欲下降、消化不良、嘔吐、下痢、疼痛,病情嚴重者最后死亡。
防治:要加強飼料衛生檢查,可疑肉類一定要切成小塊,經高溫煮沸處理,徹底殺死蟲體后再喂貉子。
球蟲病
病因:該病發生在5-8月間,仔貉易感,成貉是帶蟲者。貉子吃了被球蟲卵囊污染的飼料、肉食后而感染。球蟲卵囊抵抗力很強,在土壤中可生存4-9個月,但在45-50℃條件下很快死亡。
癥狀:成貉癥狀并不明顯。仔貉表現為:食欲不振,被毛粗糙、無光澤、易脫落,下痢呈漸進性消瘦,生長發育停滯,易死亡。
防治:根據癥狀和糞便中球蟲卵可確診。合理的預防措施是單籠飼養,并保證籠舍衛生、定期消毒,治療藥物可用氨丙啉、磺胺二甲氧嗪等。
食鹽中毒
病因:日糧中食鹽量計算有誤,飼料攪拌不均勻,咸魚、咸肉或魚粉浸泡時間過短等,都會引起貉食鹽中毒。
癥狀:病貉狂躁不安,嘔吐,口中分泌出泡沫樣唾液,腹瀉,運動失調,排尿失禁,四肢麻痹,甚至昏迷、死亡。
防治:大量供給新鮮飲用水,注射樟腦油和葡萄糖液。日常飼養中要按日糧標準規定的食鹽量供給食鹽,飲水充足,用咸魚和咸肉作貉動物性飼料時,要充分脫鹽后方可喂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