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是船,品牌是帆。好的農產品如何擴大知名度?本期《實用信息》欄目將以羅田甜柿為例,著重介紹農產品的品牌建設與推廣方法。
羅田甜柿,產于大別山革命老區的湖北省羅田縣,尤以三里畈鎮鏨字石村的最為地道,這里的甜柿是全球唯一不需人工脫澀即可食用的品種,不僅口感好味道醇,而且籽少易食,一般的柿子通常有8粒籽,羅田甜柿只有3粒。近些年來,羅田縣多管齊下打造產品知名度,出口日本及東南亞多個國家,十分走俏。甜柿產業讓當地農民戶均增收2萬元左右,人均增收近5000元。
在品牌推廣方面,羅田縣采取了以下措施:
保護傳承地域文化。組織文化名士、社會賢達深入村寨采風,邀請縣文化部門現場指導文化活動,挖掘出八音頭等民間曲調、民間打擊器樂。如今,毛家嘴、鏨字石、七道河等村村民研習民歌民舞蔚然成風。
學習引進現代文化。順應現代廣場舞興起新要求,率先在七道河村開展消夏文藝晚會。
以文會友留真跡。組織新聞媒體、網友、拍客在毛家嘴、鏨字石舉辦賞花會,看櫻花、賞茶花、采蘭花,游人如織。第二屆甜柿節前,組織文學愛好者到鏨字石、雷家宕等甜柿古樹村落采風,出版《柿鄉風情》特刊,收錄百余篇稿件,成為甜柿文化的完美注腳。
連續舉辦文化節。接連舉辦了四年的甜柿節,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媒體和美食家,有效增強了羅田甜柿的美譽度和知名度,讓昔日“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小柿子,實現了“天下誰人不識君”的華麗轉身。
搶救“失憶”文化。七道河村利用歷史悠久的今古寺文化,舉辦首屆文化廟會,在鎮文化站的幫助下,組織民間藝人恢復傳統舞蹈竹馬、賽鞭、高蹺、錢棍等,讓花朝踏青時濃郁的傳統文化成為村民們久違的精神慰藉。
借力網絡“走出去”。內容精彩的鎮政務網站和鎮文化站博客成為推介甜柿文化的重要窗口,許多外地商賈名流和新聞媒體通過網絡了解到甜柿文化,讓羅田甜柿美譽遠揚。
精心打造甜柿公園。三里畈鎮政府聯合鏨字石村斥資30多萬元,聘請華中科技大學規劃與城市建筑學院進行整體規劃,以鏨字石村為中心建甜柿公園,科學布局,利用自然風貌和人文景觀,形成品賞甜柿、度假休閑、生態旅游三大板塊,建成“春看花、夏觀景、秋賞果、冬敘情”的田園休閑文化福地。現在,羅田甜柿公園已經成為當地富有潛力的一處休閑旅游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