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昆生
機動車排放不達標的環保召回應由環保部門負責
新車排放不合格可能會有幾種情況,第一是故意生產銷售不達標車輛,而不是設計問題;第二是技術路線選擇本身有問題,“勉強”能通過型式核準,這種情況負責型式核準的質檢單位也有不可推卸的連帶責任;第三是技術路線沒有問題,新車樣車可以通過型式核準,但在批量生產時的環保一致性出現問題;第四是耐久性里程要求內排放超標,第五是在重型車方面,發動機環保型式核準后,在整車上不標定環保工況,而標經濟油耗工況導致排放超標準。在新的大氣法修訂案中,既然要求各地環保部門會同相關部門對新生產機動車和非道路機械的排放進行現場監督檢查、限期整改和處罰,在國家層面就應當是環保部會同質監部門對不達標車輛實施召回處理,而不是質監部門會同環保部門實施召回,因為上述情況中,不是設計、生產問題造成的排放超標也需要強力召回處置。
因此,建議大氣法修訂草案第43條第二款修改為,“生產企業獲知機動車或者非道路移動機械超標排放,確認屬于設計、生產缺陷的,應當負責召回。未實施召回的,由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質量監督檢驗檢疫部門責令其召回”。
增加設置OBD專項條款
在國家標準中,要求國三以上的輕型車和國四以上的重型車均應安裝車輛排放自診斷系統,即OBD裝置,對輕型車嚴重超標時可以告訴車主,對重型車嚴重超標時不但可以提示車主還要求降低扭矩限制行駛,強制維修。在歐美許多國家,在用車定期檢測主要是檢測OBD系統,就是說OBD系統對環保部門的日常監管及對車主的排放超標提醒非常重要,但是目前我國生產機動車OBD裝置設置不合格的情況比較多,由于沒有專門條款,處理比較困難,建議第一,對汽車生產廠家OBD設置不符合標準要求對廠家進行處罰, 也即在環保一致性檢測和在用車符合性檢測時發現OBD設置不符合標準時,應當召回處理,使之符合標準,并設罰則:每輛車處罰機動車生產廠家5000元罰款。第二,對車主當OBD報警提示后200公里內不去正常維修的要給予處罰。
對上路行駛排放超標的機動車由交警處罰問題
歐洲許多國家通過立法由交警負責車輛環保問題的處罰,如車輛的冒黑煙行駛,OBD常亮后沒有正常維修等等。英國倫敦是把環保超標的車輛信息交給交警部門來處罰。目前我們的城市中排放超標行駛的車輛遠比歐洲國家多的多,但是交警不管,環保人員無權攔截車輛。比較合理的做法是環保人員記錄后由交警部門負責處罰,至少也要用交管的信息系統通知給車主,納入公安交管部門執法系統,可以實現超標車輛在異地進行處罰;因為交警部門有一套比較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統和處罰系統,環保部門再建設一套類似系統無論從經濟角度還是時間成本都是不現實的。
因此,建議大氣法修訂草案第39條第二款修改為,“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可以在機動車停放地,對在用機動車排放污染進行檢查和檢測,并可以在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配合下,對行駛中的機動車排放污染狀況進行抽測,并可以對外埠過境排放超標車輛實施處罰”。相應的罰則是“在用機動車排放污染物超過規定排放標準的,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對機動車所有者或者使用者處三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罰款;逾期未進行機動車排放污染定期檢測的,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每超過一個檢測周期處五百元罰款”。
在用車排放超標快速處罰問題
如果做不到上述建議,希望要求交警部門出動警力配合環保部門攔截超標車輛,并能給予環保人員快遞處罰權利。目前許多地方環保部門為了控制機動車排放污染,艱難的懇請協調交警部門配合上路攔截超標車輛,好不容易攔截了超標車輛,有的地方為了能實現現場處罰,對車輛個人罰款50元,現場開具罰單,代收代繳,50元處罰對個人或單位車輛已經沒有什么作用,特別是對運輸車輛,不少司機扔下錢還嘲笑環保人員。對100元以上處罰,按照行政處罰法不能走現場快速處罰程序,以北京市為例,按新條例的相關規定,對個人超標車輛處罰必須執法一般程序。而執行一般程序,要制作現場檢查筆錄、事后詢問筆錄、立案申請、行政處罰告知書、行政處罰決定書、限期整改通知書、送達文書、結案申請等8種文書,執法人員要往返車輛駐地4次,車主也要接受2次調查、3次告知。在實際工作中,部分車主埋怨道:“干脆我交300元罰款,你們別折騰我。”這還是能聯系到的本市車主。還有相當一部門本市車主和外地車主,做完現場檢查筆錄后,因聯系不上,就再也無法超下面的程序,形成了“現場無法處罰,事后找不到人”,只能是“死案”,使違法行為得不到應有的懲罰。故今年北京市新大氣條例實施后,機動車排放超標處罰數量銳減,立法本意是加大對超標車輛的處罰力度,從過去的100元提高到300至3000元,但是對個人或單位車輛處罰不能執行簡易快速程序,要完成上述 程序后才能完成對一輛超標車輛的處罰。
增加對用車大戶的處罰條款
目前的大氣法中沒有處罰在用機動車排放超標的條款,加上對單車超標的處罰只是第一步,當前各地的用車大戶,例如出租車公司、公交車公司、汽車租賃公司、汽車運輸公司等車輛大量超標比較普遍,僅僅處罰單車,一般情況下都是由司機負擔,不足以起到處罰震懾作用,因此還要加上對用車大戶3輛以上超標后,對所屬單位的追加從重處罰,才能督促用車大戶保證達標用車。
增加耐久里程的車輛排放保證條款
從國三標準以后,國家機動車排放標準開始規定汽車生產廠家要保證其生產的車輛在8萬公里之內要達標,國四標準要10萬公里之內達標,國五標準要在16萬公里之內達標,但是這項規定并沒有被真正執行。目前國家汽車三包從安全角度出發,規定汽車銷售后,汽車生產廠家負責在5萬公里或三年之內的維修和更換相關零部件。因此大氣法應該規定如果發現汽車在耐久性里程之內未達標,汽車生產廠家應當召回處理,負責免費更換相關環保零部件,以強化汽車生產廠家的環保責任。
增加對機動車環保治理設備檢測設備及關鍵零部件強制認證管理條款
西方國家為了達到更好的減排效果和監管準確度,通常要對機動車相關環保治理設備、檢測設備及關鍵零部件進行強制認,在許多重點領域和重要監管場合,必須使用經過認證的設備和儀器,這樣既可以達到當初設定的減排目標,也可以為日后的準確監管提供有效便捷的手段。如美國的在用機動車排放定期檢測設備ASM檢測線,要經過CARB的強制認證后,獲得BAR97證書后才能投入檢測場的定期檢測,否則只能用于維修級別的一般性驗收檢測,簡單判斷一下經過維修后的車輛是否達標,在認證過程中,不但要對設備硬件進行考核,還要對設備的軟件程序進行審查,以檢驗是否滿足相關標準的要求,當然,經過強制認證的設備比沒有經過認證的設備在市場上的價格也有一定優勢,也即檢測級檢測線賣30萬美元,維修級檢測設備賣15萬美元。再例如,在成品油儲運系統安裝的油氣回收裝置也必須經過強制認證后,具有至少90%的回收效率才能投入使用,再有在加油站和儲油庫安裝的油氣處理裝置也必須經過認證,這樣的事例很多。相反在我國,目前在這一領域,環保強制認證還基本上處于空白狀態,致使在各個領域各種治理設備魚龍混雜,使治理者的設備選擇感到很困難,也給環保部門的日后監管增加了難度,這樣的例子也很多很多。因此,建議大氣法修訂時增加相應條款,給環保部門授權,在國家目前認證體制范圍內,單獨或與其它部門合作,經過專家們認定后笧選項目后,開展機對機動車相關環保治理設備檢測設備及關鍵零部件強制認證管理,當然其它領域相關的許多設備或儀器也須如此。
增加對國家質檢機構的處罰條款
國內目前在新生產機動車排放管理領域是采用歐洲標準和管理模式,即對新生產車輛的樣車進行型式核準,樣車通過各型試驗后就可獲得型式核準批準,型式核準的正確與否非常重要,是保證車輛達標的重要環節,2014年3.15晚會中對國家相關檢測機構的油耗認證做假行為進行了曝光,這說明有必要對經查實的負責認證工作的檢測機構的相關舞弊行為,如環保、能耗等等方面設置規定和罰則。
增加對單位和個人提交假環保檢測報告的處罰條款
在北京市實施新車環保目錄管理的十多年時間里,發現有的單位或個人提交假環保檢測報告騙取環保審批,發現后由于沒有相應的罰則,也只能退回檢測報告,告誡一下而已。因此有必要設立相應罰則。
增加車輛排放檢測不合格后維修時對維修廠的資質要求的條款
當前,在包括北京在內的許多大城市中,檢測不合格的在用車“維修”時,在無資質的散亂小維修作坊租借凈化器給年檢不合格車輛現象時有發生,因此從事排放檢測超標的維修單位應當具有交通主管部門核發的維修資質,這樣檢測機構在車主復檢時可以向車主索要維修憑證,以確保達到排放標準,同時建議明確對出租和租用凈化器的行為給予相應懲罰;
增加怠速息火要求條款和相應罰則
有個中國人在瑞典定居后的工作是每天早上接送幾個老太太去醫院,在一個冬天的清晨,當他接上一位老太太后到第二位老人的樓下等待時,由于是北歐,冬天的天氣很冷,他沒有熄滅發動機,這時車上的老太太說話了,司機請把發動機關機,因為我們國家有法律規定在居民區中等人超過3分鐘應關閉發動機。事后這個司機對來瑞典訪問的中國人講起了這個故事,中國司機非常感慨,這么冷的天氣,老人寧可自己受凍,也要維護公眾環境,這樣好的公眾環境意識,才造就了瑞典這樣好的環境。北京市在這一次大氣條例雖然制定了相應的條款,“在學校、賓館、商場、公園、辦公場所、社區、醫院的周邊和停車場等不影響車輛正常行駛的地段,機動車駕駛員在停車三分鐘以上的應當熄滅發動機。”但是沒有設相應的罰則,制定過程中也曾經就是否設罰則有過激烈的爭論,焦點是三分鐘不好計算,并且沒有足夠的執法人員執法。通過近一年來的實踐后發現,響應三分鐘熄火倡導的司機很少。
據了解,國外大多數國家只要是設立相應本條款的,大都也相應的設置罰則,包括我國臺灣和香港地區也均設有罰則。我以為在我國目前公眾環境意識有待進一步的情況下,應當設定罰則,執法交給交警或城管部門,甚至是環保部門,至于時間計算,可以采取第一次時間到時提醒,第二次才處罰,再不講理的人也會認罰。同時修證這一條款為上述場所及周邊50米之內的地區。
增加車用燃油清凈劑條款
車用燃油清凈劑的作用是清除發動機進氣閥、唝唃和燃燒室的積碳,以延長車輛保持原有設計排放標準和能耗水平的時間,如果長期不正常添加合格有效的清凈劑,會使車輛的排放和能耗不正常上升,甚至超過排放標準。許多發達國家都要求在車用燃油出商品庫的環節加入燃油清凈劑。2008年之前,在國內大部分省市都在車用燃油中添加清凈劑,但是2008年國家發改委發出通知,要求在加油站環節由車主自己選擇是否添加燃油清凈劑,這個規定使國內各省市的車用燃油中基本上沒有添加清凈劑,目前只有北京市仍在出庫環節,由中石油和中石化從環保部發布的合格清凈劑目錄中選擇品牌后,在汽油中按比例添加清凈劑,平均每升汽油的添加成本是2分錢,一箱汽油大概約1元左右。為什么會出現全國添加清凈劑不理想的局面呢?第一,在加油站環節出售的各種一次性添加劑從幾十元到上百元不等,成本太高;第二,加油站銷售的各種添加劑質量良莠不齊,使許多消費者吃虧上當,甚至車輛受到損害后,就不會再添加;第三,車主一般選擇在加油站中加入小包裝添加劑,主要是從節約能耗角度出發,不太關注車輛排放問題。在我國,由于車用燃油品質與發達國家還有差距,如汽油的烯烴、芳烴,柴油的多環芳烴高,更容易在發動機中形成積碳,因此,有必要在大氣法中明確規定,在車用燃油中統一添加清凈劑。
增加對環保部門所屬機動車排放監管部門的委托條款
2014年最新實施的《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第六十四條規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可以委托其所屬的機動車排放污染監督監測機構,對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這一條款主要是解決北京市機動車排放管理中心(事業單位)的執法地位問題。現在全國各地方均正在或打算成立類似機構,同樣面臨相同的問題,因此建議大氣法增加相應條款,解決這一問題。
(作者系北京市環保局機動車排放管理處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