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消費形勢的確壓力巨大,用我們總理的句話說就是穩增長的壓力還在加大。但是如何在彷徨中,在低谷當中看到希望,可能是我們更多人關注的話題。
消費將成為經濟增長最主要的拉動力
我想用幾個關鍵詞來概括上半年的趨勢。第一個關鍵詞是“新常態”。經濟的新常態是什么?人家說三期疊加不能概括經濟新常態,但是三期疊加是我們感受到的實實在在的陣痛:外需增長疲弱,特別是最近兩個月,我們進出口總額增速非常低,個別月份甚至出現了負增長,因此如果倚重外需的話,這條路是走不通了。如果倚重內需,投資增速下降幅度也特別大,特別是固定資產投資下降幅度更大。這三架馬車當中唯一可以看到的亮點就是消費。
我們從今年開始,更多關注的就是四個全面,對于消費市場來說,四個全面可能影響最大的是什么呢?建設全面小康社會,而且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這種情況下,消費就面臨著重要的發展的任務。第一個任務,就是在三架馬車當中,消費會成為經濟增長最主要的拉動力,特別是在2010年制定“十二五”規劃的時候國家就提出來要到“十二五”末,就是今年年底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取得重要的成果。這重要的成果是什么呢?就是要建立消費、投資和出口協調發展的格局。而今年上半年數據可以看到,在外需增長乏力,投資增速明顯下降的情況下,消費在三架馬車中一馬當先。一季度消費對于GDP的貢獻率達到了60%以上。也就是說,在GDP增量當中,消費的貢獻是最大的,而且它大到什么程度呢?是三分之二的貢獻都是由消費來創造的。
因此,在當前這樣一個整個經濟面臨上行的巨大壓力的時候,我們看到整個宏觀經濟形勢不好,但是我們消費的作用在進一步提高,而且消費在穩增長當中的作用是一馬當先的。而且根據我們的預測,到今年年底,消費率很有可能會在過去十年當中首次突破50%,成為三架馬車當中,無論是對GDP增量的貢獻,還是對GDP純量的貢獻,都貢獻最大的。因此,經濟新常態,也就意味著消費新常態的到來,而在消費新常態下,消費驅動型的發展模式將會最終確立,消費會成為三架馬車當中的重中之重。如果消費變得重要了,與消費相關的一些政策,我想肯定會接連出臺。因此這個對我們行業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利好的消息。
第二個關鍵詞,全面深化改革。這意味著政府要簡政放權。所以與行業發展相沖突的制度安排、政策,甚至是相關的法律規定,可能都會做出若干的調整,以有利于經濟的發展。這就叫做,要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作用和更好的發揮政府的作用。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那些制約消費增長的制度瓶頸都會得到或多或少的緩解,特別是一些政策出臺的原則就是要更多的為市場經濟創造良好的條件。
第三個關鍵詞涉及到一帶一路和自貿區,其實就是進一步擴大開放。進一步擴大開放在上半年已經取得了非常多的進展,比如自貿區方面,上半年就簽訂了中韓自貿區和中澳自貿協定。這樣的自由貿易協定的簽訂意味著我們的商品和服務在進口的時候面臨的關稅壁壘會大幅度下降。在一帶一路和自貿區建設過程中,最亮眼的是電子商務。今年我們確定了全國一共有七個跨境電子商務示范城市,這些試點城市都在努力為跨境電子商務提供更好的通關便利化服務。凡是政府沒有說檢驗檢疫過程中必須做的事情,其他檢疫檢驗方面都會大幅度放行。這使得通關便利化在大幅度提高。
第四個關鍵詞就是互聯網+。在互聯網+中,實體經濟有很多規則與互聯網+的發展趨勢相沖突。比如各種打車軟件與現有出租車管理制度是相沖突的。而互聯網+相關政策提出來的就是要在規范中發展,在發展中規范。也就是說,所有現有的運行的實踐如果和現有的制度相沖突,地方政府就要加快改革的步伐,發現其中的瓶頸,盡快提出新的制度,盡快適應互聯網+的發展方向。所以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我們的制度改革與配套的步伐會進一步加快。去年年底我們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當中,網上零售額占比達到10.6%,增速是49.7%。也就是說,互聯網相關的消費增長速度接近50%,而今年整個消費增速明顯放緩,在這樣的背景下汽車互聯網的增速也在下降。但是上半年互聯網+相關政策的支持,使互聯網相關的消費即便增速下降了,但是增速仍然在38.5%的高位,所以互聯網消費仍舊是現在的一個熱點。
第五,服務消費。我們知道在“十二五”期間我們國家的產業轉型是不斷地提升第三產業的占比,從2013年開始,服務業的增速和占比都超過了第二產業。這就意味著我們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已經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而今年上半年依舊是服務業的各項指標都遠遠超過第一產業、第二產業。比如5月份服務業同比增長7.4%,這是比工業快的。同時,它相關的因素都進一步向好,比如用電量增長了8.1%比工業快了6.5個百分點。等等。
之所以我們看上半年的消費不好,是因為我們更多關注的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簡稱社零)這個指標,而這個指標代表的主要是商品消費的增速。因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包含了增速比較慢的這些行業,比如說像汽車增速比較慢,從而會使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指標一下子拖下來。像消費比較快的服務業增長比較快,它在社零里占比比較低,所以增速快也沒有把這個指標拉起來。因此社零指標口徑設計決定了它的代表性在逐漸減弱,所以即便它的增速是向下或者增速在放緩,但是實際我們消費的市場并沒有這個指標反映的這么悲觀。
汽車未來消費的亮點
如何看汽車消費走低?我想可能需要看兩個方面的問題:第一,汽車作為商品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商品消費的占比在下降,就會影響到汽車消費在整個居民消費支出當中的占比。像生活必需品在未來三年中占比都是在逐年下降,像吃的、穿的等等。所以汽車消費在整個占比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如何把握這個趨勢,創造亮點是我們未來的任務。第二,汽車目前面臨的消費環境越來越差,已經限行的城市和將來可能出現的限行、限購的城市會越來越多,這就使得汽車未來的消費環境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這樣的一個消費市場的發展背景下,汽車未來消費有哪些可能存在的亮點呢?
首先是汽車的服務消費。服務消費是上半年的亮點,那么在汽車領域服務消費體現在哪些呢?很多人喜歡旅游,喜歡越野,所以汽車改裝服務需求肯定比以前要大幅度增加。所以旅游高增長,特別是深度游的高增長,可能對汽車的改裝服務要求就會更高。另外一個數據,像租車,專車等等,這些都是汽車行業服務未來的需求。另外,在互聯網+背景下對于洗車服務又有了新的需求。像上半年比較火熱的美甲上門服務,通過O2O服務方式,使很多人不用出家門就能享受到服務。洗車呢,裝飾汽車呢?是不是一定要把車開到4S店才能完成這些服務?通過網上O2O是不是可以完成預?,通過網上支付的方式把錢就付了?
第二,今年上半年國家出臺了汽車保有量數據,私人客車保有量是1.54億輛,有3億駕駛員,其中駕齡不到一年的占比是9.82%。也就是十個駕駛員有一個駕齡不到一年,對他們來說停車、泊車就是一個巨大的難題,所以像停車、代駕等等問題未來都會大幅度提升。
第三汽車消費渠道互聯網化。互聯網消費占比快速提高,增速最快,互聯網消費的不同客體呈現出多元化特點。
第四,智能化。現在像生活當中的可穿戴設備,智能電視等等,這些與智能化的生活方式相關的產品都受到消費者的追捧。汽車本身的研發設計,它的服務功能方面的智能化水平也需要大幅度提高。比如上半年炒的很熱的無人機,無人駕駛汽車我想未來肯定出現,會像現在使用自動擋汽車一樣非常普遍。所以提高汽車設施自動化程度,像藍牙的配套等等,提升智能化水平,使人從駕駛汽車這樣的工作當中解放出來,我認為是未來發展的一個大的趨勢。
第五,汽車未來消費高端化肯定也是大勢所趨。未來生活水平提高之后,汽車的高端化是必然。原來的經濟型并不意味著它只是便宜,功能上肯定也要滿足消費者對高端汽車消費的需求,這樣才能受到消費者的歡迎。
第六,汽車消費的綠色化。對于環保的關注,對于自身生存環境的關注,是今年上半年消費里非常重要的一個亮點,而且汽車限行、限購各方面的政策也越來越嚴格。對于新能源車消費,很多人在討論如何使充電樁的數量更多,使消費者充電更加方便,但是有沒有可能探索物流行業托盤、租賃、享的模式?如果有一天我們的新能源汽車的電池可以租賃,可以隨時循環起來,流通起來,這樣就不用停車充電;如果你的車沒有電了,就近找一個充電點拿一個電池就可以走了。如果這種共享化程度能實現的話,我想它可能成為建充電樁的一個政策補充。這樣是一個市場機會,我希望更多的企業能夠在這樣的一個市場機會創造出更多的商業模式。
(本文根據國家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消費經濟研究部副主任趙萍在上半年全國汽車信息發布會上的發言內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