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瓊
2015年6月份,統計在內的64家車用發動機企業,生產、銷售發動機分別為167.70萬臺和170.50萬臺,比5月份環比分別減少5.58%和4.18%。與2014年6月同期相比,車用發動機市場基本維持了平衡,生產小幅增長1.56%,銷售小幅下降1.21%。盡管6月當月產銷量有所下降,但產銷均超過165萬臺,龐大的市場規模使得車用發動機市場難有大的下滑。就1月-6月累計看,車用發動機產銷分別為1093.37萬臺和1095.25萬臺,同比分別增長2.88%和2.02%,增幅與整體汽車市場產銷增幅趨同,車用發動機市場也進入到小幅增長或稱微增長的新常態。
柴油機企業淡出前15名榜單
就生產量統計,2015年上半年,總計64家車用發動機企業中,上汽通用五菱、一汽-大眾、上海大眾動力總成、重慶長安、東風日產乘用車、上海通用東岳動力總成、長城汽車、神龍、北京現代、長安福特、沈陽航天三菱、奇瑞汽車、東風本田發動機、上海通用和柳州五菱柳機,位居累計生產量排序的前15名。與上一年度的前15名相比,已經沒有一家純柴油機企業,老大與老二的位置進行了互換。重慶長安、東風日產乘用車、長城汽車、長安福特、奇瑞汽車等有所進步,上海通用東岳動力總成、北京現代、神龍汽車等有所下滑。總體來看,以半年為統計單位的前15名榜單中,以往還從未出現過一家柴油機企業都沒有的局面,由此也可想象商用車積弱難返的市場現實。
從生產規模看,2015年上半年月平均生產量達1萬臺以上的企業數為44家,比上年同期增加兩家;月平均生產量達兩萬臺以上的企業數有31家,與上年同期持平;月平均生產量達3萬臺以上的企業數有23家,比上年同期增加1家;月平均生產量達4萬臺以上的企業數有14家,比上年同期減少1家;月平均生產量達5萬臺以上的企業數有10家,比上年同期增加兩家。從這幾組數據觀察,表面上看很平淡,但領頭企業仍然保持相對集中,其他大多呈擴散態勢,總體市場小幅增長的特征使生產規模特征也失去大范圍起伏的狀態。
生產集中度方面,生產量前5家企業的生產集中度為30.98%,這一數值比上年同期減少1.69個百分點;前12名企業的生產集中度為53.23%,這一數值比上年同期減少0.44個百分點。可以看出,在整體市場處于盤整期間,前5名或前12名企業的產銷量排名互有升降,但生產集中度均出現了小幅發散的特征,優勢企業并沒有在此輪市場比拼中占得多少先機,市場呈現出更多的不明朗性。
柴油機市場慘淡
2015年6月當月,納入統計的21家柴油機企業分別完成17.51萬臺和19.47萬臺產銷量,環比分別下降14.72%和11.15%,同比也分別下降4.07%和7.43%,但單月環比與同比的降幅均有所收窄。與上年同期相比,6月單月柴油機市場在慘淡中迎來了更為慘淡的一月。柴油機上半年累計產銷量分別為140.17萬臺和141.18萬臺,同比分別大幅下降21.72%和21.71%。
具體來看,柴油機企業中上半年月平均生產量超過1萬臺的企業只有7家,比上年同期減少兩家。這已經是連續3個年度中期柴油機生產企業這一指標的減少,說明柴油機市場整體依然在低谷中徘徊,并且仍然沒有停止下滑的腳步。如果仍然按照以往的前12家柴油機企業進行生產量排序,則這一序列是:安徽全柴、廣西玉柴、一汽集團、江鈴控股、北汽福田、濰柴控股集團、昆明云內、東風汽車股份、山東華源萊動、中國重汽、長城汽車和江淮汽車。與上年同期相比,在輕中型柴油機與中重型柴油機的較量中,前者幾乎完全占了上風,領頭羊也由原來的長期霸主廣西玉柴換成了安徽全柴。當然,安徽全柴的排名第一,并不是靠其本身的增長,而是靠其他企業減少更多而換來的。另外除了東風朝柴掉出了前12名之外,前12名榜單基本上保持了原有的大格局,江淮汽車遞進入這一排行之中。
在柴油機企業中,今年上半年月平均單月生產量較大(5000臺以上)的10家(上一年度這一數字為15家)企業中累計同比增長率仍然保持增長的企業只有2家輕型柴油機企業,分別是北汽福田和江鈴控股,其他企業均呈負增長態勢。其中,累計同比下降達20%以上的企業是:濰柴控股集團、一汽集團、山東華源萊動和廣西玉柴。在前12名之外的企業中,累計同比降幅在20%以上的還有東風朝柴、綿陽新晨動力、上海日野、東風商用車和成都成發。
自主品牌汽油機回暖
車用汽油機方面,6月當月納入統計的47家汽油機企業分別完成149.95萬臺和150.79萬臺的產銷量,環比分別下降4.40%和3.22%,同比則分別增長2.43%和下降0.23%;汽油機上半年累計產銷量分別為951.84萬臺和952.71萬臺,同比分別增長8.04%和6.98%。雖然6月當月銷售形成了環比與同比的雙降,但汽油機累計產銷仍然保持了5%以上的正增長,也是支撐整體車用發動機市場不至于走弱的基本因素。
在汽油機企業中,今年上半年平均單月生產量較大的34家企業(1萬臺以上)中累計同比增長較大(累計增幅達20%以上)的企業有:江淮汽車、北京奔馳、長安福特、長城汽車、奇瑞汽車、哈爾濱東安汽車發動機、吉利控股、東風日產乘用車、一汽豐田(天津)發動機和上海通用;累計同比降幅較大的企業是:上海通用東岳動力總成、上海大眾和廣汽豐田發動機。從漲跌幅名單中可以發現,隨著中國品牌乘用車形勢的轉好,汽油機增幅較好名單中自主品牌企業明顯增多,襯托之下合資企業則相對遜色一些。
其他燃料機產銷此起彼伏
2015年6月,位居車用其他燃料發動機四家企業產銷量前三位的企業分別為玉柴、東風南充和中國重汽。6月份,玉柴車用其他燃料發動機產銷量分別為1789臺和1814臺,累計產銷量分別為9720臺和10197臺,較上年同期,產量下降43.65%,銷量下降45.02%。6月份,東風南充車用其他燃料發動機產銷量分別為491臺和431臺,累計產銷量分別為2849臺和2165臺,較上年同期累計,產量下降48.56%,銷量下降55.85%。6月份,中國重汽車用其他燃料發動機產銷量分別為18臺和24臺,累計產銷量分別為297臺和455臺,較上年同期累計同樣超過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