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娓
【摘要】新媒體技術的多元化發展,使人們暴露于信息高度發達的社會環境中,人們的思想時刻都在受著新時期各種價值觀的影響。新媒體是當今社會的主流媒體,對開展和滲透思想政治教育有極大地推動和影響作用。通過新媒體技術可以創設良好大環境,建立積極輿論導向,樹立高尚道德模范,可以輕松有趣、廣泛和諧的宣傳積極的思想和高尚的價值觀,可以深入開展新時代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要充分利用好新媒體技術的優越性,開展具有趣味性、時代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本文從新媒體技術的四個特性入手,從三方面分析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關鍵詞】新媒體技術 ?思想政治教育 ?功能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5-0056-02
新媒體技術是現代信息的良好載體,新媒體技術在傳統媒體技術上發展而來,相對于傳統媒體技術而言,新媒體技術依托數字、互聯網、移動通訊等新技術向受眾提供信息服務。新媒體技術已經深入到人們的學習、生活、工作的各個方面,隨時都改變著人們的工作和學習。人們通過新媒體技術了解外界,發表觀點,參與互動論壇,享受各種服務,其強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和價值觀。為營造良好道德環境,構建和諧社會,新媒體技術作為最有影響力的信息載體,有責任義務宣傳具有積極性、時代性、創新性的思想教育內容,為開展全民思想政治教育建功立業。當今社會,工作高節奏、生活現代化,傳統的信息媒體技術遠遠滿足不了人們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充分利用好新媒體技術,對于創設良好社會環境,建立積極輿論導向,樹立高尚道德模范,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積極重要的作用。本文將結合新媒體技術的特性淺析如何開展思想政治教育。
一、利用新媒體技術的隱蔽性,開展多渠道思想政治教育
隱蔽性是指新媒體技術的傳播形式隱身于日常生活環境中,以一種易于接受的方式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受眾的排斥。新媒體技術無處不在,新聞、廣告、電視劇、娛樂節目等都是常見的新媒體應用技術,思想教育內容滲透到了這些節目中,在無形中已經對人們進行了思想政治教育。有些電視劇內容極具感染力,劇中的主人公及其事跡會給人們留下深刻長久的印象,生動性和熏陶式的教育方式,使思想政治教育觀念深入人心,最終以一種無意識的形態來引導人們的思想行為。思想政治教育是對人們的思想行為進行規范,只有受眾對其認可,才能以度量行。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當人們意識到自己被刻意的進行教育時,其頭腦中就會產生無意識的抵觸,教育抵觸最終降低教育效果。新媒體技術的隱蔽性,使得它可以以任何形式和途徑影響人們,受眾在渾然不覺、潛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為此教育者要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的隱蔽性,通過多種渠道滲透主流價值觀。
二、利用新媒體技術的分眾性,開展層次化思想政治教育
社會快速發展,個人的發展也呈現多元化趨勢,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性逐漸增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受眾之間具有文化層次不同、年齡跨度較大、經濟水平差異等特點,要想利用新媒體技術對不同人群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利用新媒體技術的分層性,有針對性的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對農民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就要考慮到農村物質文化落后,思想觀念陳舊的因素,可以通過致富性、紀實性、技術性節目吸引農民的注意力,節目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使農民充滿興趣、積極主動的去學習。面對知識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就要考慮知識分子的思想認知水平。知識分子日常接觸的事物較為新潮,思想獨立,不易受外界思想的影響,對知識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通過互動性活動進行,例如貼吧、網絡論壇、影視評論、熱點新聞等,用最新的教育內容、最靈活的新媒體技術才能真正影響知識分子。教育需要因材施教,思想政治教育亦是如此,單純的書本理論教育難以滿足各層次人群的需求,無法將思想政治教育貫徹到每個人群中,新媒體技術涉及領域廣泛,受眾層次多樣,教育者要把握分眾性,有層次的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充分發揮新媒體技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三、利用新媒體技術的高傳播性和高粘性,開展時代性思想政治教育
當今人們更關注信息的實時性,紀實性,與時代保持同步,讓觀念保持新鮮,是當今社會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法寶。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中國傳統文化道德,這些教育內容雖然經典,但是缺乏時代感。忙碌的工作、緊張的生活后,人們很難主動的去學習經典理論知識。為了順應人們的需求,教育者注意應用新媒體技術的高傳播性,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融入到當今熱點話題中,讓人們快速了解到主流的思想。人們一旦接觸了新媒體技術,就很難擺脫,這說明新媒體技術具有高粘性,利用這個特性,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其中,開展廣泛的思想政治教育。
隱蔽、分眾、高傳播性和高粘性的新媒體技術,為開展時代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強有力的幫助。但新媒體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只有合理的使用新媒體技術,才能達到積極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利用新媒體技術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還需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努力,遵守思想政治教育原則,避免新媒體技術帶來的不利影響,發揮新媒體技術賦予的快捷便利,努力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而努力奮斗。
參考文獻:
[1]王煥成.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探索與路徑選擇.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4期.
[2]張婷,陳芳.基于自組織理論視野中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1).
[3]張婷,陳芳.基于自組織理論視野中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1).
[4]李喆.新時期以新媒體為載體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國報業,2011年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