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曉昂
在霧霾現象越來越頻繁,城市大氣污染越來越嚴重的今天,“環保”對于中國汽車產業來說已經不容回避。雖然圍繞“汽車與環?!边@個命題似乎成為了新的“羅生門”——政府相關部門、汽車企業、油品供應商以及普通民眾都有各自的視角和利益訴求,但相互的推委、指責并不能解決任何問題,我們已經到了必須直面存在的問題并解決它的時刻。
首先,面對日趨嚴格的排放標準,我們必須清晰我們的正確態度到底應該是什么,是抵制,還是適應或者是引領?從短期看,嚴格的排放標準將會使技術力量儲備薄弱的中國汽車企業面臨“陣痛”,但如果中國汽車產業的目標是“由大變強”,那么環保技術的提升就是我們必須要越過的“門檻”。在采訪中,有專家指出,中國汽車產業真正“強”的標志應該是能夠“走出去”,進入歐美等發達國家市場上并確立自己的地位,但如果連汽車的環保指標無法達到要求,又如何談“強”?
此外,涉及到汽車的排放管理,粗粗算來就有工信部、環保部、質檢局……等多個部門在“關注中”,但為什么如此多個部門卻管不好“汽車排放”問題?從表面上看,在汽車排放方面現在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車、油標準的不匹配;排放標準與產業、社會發展的不適應,以及由此造成的環保標準不但不能促進汽車產業的技術進步反而卻形成了市場亂局。如果我們深入分析就會發現,環保標準如何有效地制定和落實才是目前最為突出的矛盾焦點。
“目前我們的很多環保政策和標準就是個紙面文章,沒有得到有效的貫徹和執行,”很多人在抱怨,為什么有關部門辛苦制定的環保標準會淪為一紙空文?首先是在標準的制定環節各方缺乏有效溝通。這里存在幾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企業本身不重視,有人戲稱當前許多涉及汽車產業的政策和標準的制定時的狀態是“政府忙得團團轉,企業坐著等著看”。此外,由于在汽車環保領域的相關部門的實際監管和處罰力度不夠強,還有些企業不是從提升自己技術實力出發努力對接和達到標準的要求,而是期待能夠蒙混或僥幸過關,這也是企業不重視環保標準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政府部門在制定相關法律法規時,也一定要充分征求企業和其他各相關方的意見。事實上,任何的行業標準都不可能讓全行業所有的企業都達標,都涉及到如何設置標準以及如何讓標準實際落地的問題,這就需要給企業一個足夠的過渡準備時間,而制定標準和政策的相關部門需要做的則是如何把握好合理的平衡點。“汽車技術標準的制定需要充分探討,但中國目前還缺乏有效平臺和機制。”由于缺乏前期的有效溝通,在各自利益的驅使下,環保標準的執行陷入了惡性循環。此外,有行業專家尖銳地指出,環保主管部門與其他的行業主管部門沒有形成協調一致,為了追求環保目標不考慮社會承受能力一意孤行,結果是好心辦壞事,目的沒有實現甚至適得其反,同時還造成社會成本、管理成本的嚴重浪費。
那么,我們又究竟該如何管理汽車的排放?當前,全球汽車產品的管理方式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以歐盟為代表的“型式認證+自愿召會”;另一種是以美國為代表的“自我認證+強制召回”。我們是否應該在本國實際的基礎上建立具有自身特點的汽車排放管理體系?
此前,我國的汽車排放國家強制標準曾由國家環??偩趾蛧屹|檢總局各自制定,經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吳邦國協調后確定為國家環??偩种贫ㄆ嚺欧艠藴剩蓛杉夜餐l布。不過在2014年11月2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修證草案)》中,規定由國家環保部制定并發布汽車排放標準——但這種由單一部門制定標準做法是否會造成排放標準與汽車、石化產業脫節的矛盾?環保工作是系統工程,法規標準的設立需要考慮全社會的需要,更需要全社會參與。近期《國務院關于印發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的改革措施里明確提出“建立高效權威的標準化統籌協調機制。建立由國務院領導同志為召集人、各有關部門負責同志組成的國務院標準化協調推進機制,統籌標準化重大改革,研究標準化重大政策,對跨部門跨領域、存在重大爭議標準的制定和實施進行協調。國務院標準化協調推進機制日常工作由國務院標準化主管部門承擔?!边@為今后標準制定、實施指明了方向和路徑,其核心思想還是“標準的制定要走技術法規的路”。雖然我們不能很快建立技術法規的制定這條立法路線,但可以把環保標準制定得更科學。例如,標準中的純技術要求和減排目標的應當由環保部門根據國家整體減排要求制定,這是標準的基本要求和技術指標,其中涉及和管理有關的,需要相關行業甚至全社會配套的內容應當像制定法律一樣,前期充分論證,征求各方意見,取得一致后方能出臺。
圍繞汽車環保標準的制定和落實,有效管理好汽車的排放,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做,但如何借此建立一個全國統一的公開透明的競爭的市場,這應該是我們需要建立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