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文媛


“讓我們變成未來有無限可能的‘大象。”今年以來,北汽新能源總經理鄭剛在不同的場合數次提到這個“大象”。在他看來,“未來新能源汽車企業應該有三個特點:一是制造業和服務業的轉型形升級;二是以用戶體驗和互聯網思維的新模式的改造;第三是以輕資產和重資源整合的方式來進行產業升級。”如果按照傳統的概念,現在的許多造車企業都算是“大象”,只不過體積重,自我調頭比較慢。這絕非北汽新能源想要的,而互聯網思維的特點恰恰就是小、快、靈,注重與互聯網技術的高度融合,借鑒和學習互聯網基因并嫁接到傳統制造業,正是北汽新能源近年來一直在努力的。
“大象”的上量目標
“北汽新能源今年的銷量目標為2萬輛。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全國占有率將超過15%,北京地區將達到65%。”剛一聽到北汽新能源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郝子明透露的這一新年目標,再結合北汽“衛藍事業計劃2.0”的規劃:到2020年,北汽新能源年銷量將達到20萬輛,市場占有率超過15%,降低碳排放20%,著實讓人不由自主地想,目標是不是有點大?
這的確是個宏偉的目標,或者說是很重的銷售壓力。去年一年,北汽新能源汽車總銷量超額完成任務,也就達到5460輛的產銷規模(包括E105EV、紳寶EV、威望307等電動車)。北汽新能源公關總監胡恩平表示,今年年初,一些新能源汽車廠家人士普遍認為,2015年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將延續2014年的勢頭,實現3倍左右的增長。如果北汽新能源的銷量按此速度正常增長,今年預計可以達到2萬-3萬輛,如果看得更樂觀些,“今年外部市場環境的催化作用起來之后,也許還不止。我們很有信心。”他還透露,今年一季度以來,北汽新能源除了已經交車的,還有不少訂單正在消化之中,數量級在幾千輛左右。除去政策環境等近年來利好的外部因素,北汽新能源自身如何支撐起這2萬輛的目標?
“一鏈一路”是北汽新能源制定的基本發展路線。據介紹,“一鏈”就是建設完整的全球價值鏈,涵蓋了新能源汽車從研發、供應、制造、營銷、服務到公眾的全產業鏈和全生態鏈;“一路”就是“衛藍之旅”——繼續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征集“衛藍先鋒”的企業社會責任之旅。
具體到產品方面,北汽新能源規劃今明兩年公司共將推出11款新車,其中6款將在今年推出,5款明年推出。支撐起今年2萬輛銷售目標的將以交叉型乘用車以及A級以下級別車型為主,包括已經上市的EV200輕快版,以及增加了電池容量的2015款EV200,同時還有A級車EV300, EL150冷藏車和保溫車等商用車產品也將推出。2016年會有更高級別的車型推出,如A級車PH300和B級車ES210,同時還有C級車ER500。特別是那款從去年以來就倍受關注的“超越特斯拉的一款車型”, 北汽新能源研究院院長張凱透露,這款車將是一款純電動的中高級運動轎車,價格定位不會低于寶馬、奧迪的同類產品,預計續航里程達550公里,但會根據消費者的需求適當調整。雖然上市時間尚未確定,但在今年年底或明年會有結果。
總之,北汽新能源的產品按照“大中小”、“高中低”、“234”的戰略早有規劃布局,“大中小”、“高中低”指的是產品級別上要覆蓋高、中、低檔各級別車型及大、中、小各個車型尺寸;“234”指的是產品續航里程將主要集中在200公里以內、200-300公里和400-500公里,用戶可以根據自身的用車需求,選擇合適的續航里程車型和車輛檔次。張凱表示,“我們一直以平臺化戰略在進行推進,根據用戶和市場的需求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研發生產側重點,比如現在我們認為,A0級電動車是比較容易上量的,這是目前我們的重點。”
在高端車領域,據了解,北汽與奔馳技術合資成立了“北京北汽德奔汽車技術中心有限公司”,將針對新能源、電動車、乘用車等零部件和相關技術進行研發。雙方合作打造的首款車型定位C級。
在用戶層面,經過幾年的開拓和積累,大客戶特別是集團客戶的市場相對形勢更好,郝子明表示,今年以來很多集團客戶都在與北汽新能源接觸,他們計劃加大新能源汽車應用,“我們在這方面的合作應接不暇,都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在私人用戶領域,胡恩平坦誠地告訴記者:“不可回避的說,很多人選擇純電動車只是因為搖不到號,這是目前我們為什么將主要市場選在限購城市的重要原因之一。”雖然是退而求其次的無奈之選,但這類人群在今年只會越來越多。有數據表明,今年首次傳統車購車搖號中,基準中簽率只有0.6%。相當于164人中只有1個人中簽,中簽難度再創新高。但本期共有2139個個人示范應用新能源小客車指標申請通過審核,相比2014年,呈現穩步上升趨勢。
但另一類用戶讓北汽新能源這樣的電動車生產企業頗感欣慰,據胡恩平介紹,這類人群家中已有傳統車,不存在剛性的出行需求,選擇電動車有的是純為低碳環保,有的則是對新生事物興趣濃厚。北汽新能源的一份調查顯示,在北京地區40%消費者遍布在的中關村產業園區附近,這部分購車人群整體素質非常高。對于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更強,對于高科技配置也更感興趣。
“大象”的充電新大陸
“充電是一門很有意思業務。”雖然現在充電問題是公認的推廣電動車的頭號障礙,但從胡恩平的一句“有意思”中我們可以聽出,北汽新能源在排除障礙的過程中更發現了大生意。
“充電難問題的解決在去年已經有了很好的進展,今年還要繼續加大力度,北京市市長已表示,今年北京市要下決心根本性解決充電難的問題,這是一個重大利好。我們北汽不能僅依靠政府加大力度,企業自身也要加大力度推進。”郝子明介紹說,在充電樁建設方面,北汽新能源有一套“441”充電業務戰略,即完善體系建設、充電服務平臺、充電布局和增值服務四大板塊,進行綜合考慮;重點布局北、上、廣、深四大城市以及完成10000個自建公共充電設施。
事實上,按用戶種類劃分,充電設施建設問題最突出的集中在私人用戶層面。北汽新能源將會聯合國家電網、第三方充電廠商以及售后服務系統共同完善可控的充電系統的建設。北汽新能源股份公司成立后,就針對私人消費者開創了“管家式”無憂服務。不僅免費為客戶安裝充電樁,還承諾在10個工作日內免費實現從申請到通電的全安裝流程。但從目前來看,“我們已經完成的建樁比例在客戶中大約是40%~50%左右。”胡恩平表示,“其實并不是所有純電動車都需要安裝充電樁,可以解決的方法有很多,可以用家里的充電樁,也可以用空調用的充電線,可以利用社會上的公共充電設施,政府推廣充電設施的模式也很重要,比如昌平就有利用路燈燈桿的充電設施。我們與停車場,商超、加油站、還有些大型的企業和園區進行各種形式的合作來建設充電設施,通過不同的模式來為消費者(提供充電服務)。”除此之外,北汽還將發布一款共享APP,把每個城市所有充電樁的地點、服務信息以及即時的使用狀況都通過平臺透明化,車主只需要一張電卡,就可以在身邊所有方便搜索到的充電樁上為自己的車充電。
北汽新能源雖屬車企,和充電問題打交道卻由來已久,對這項業務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加碼。“不到一年時間,我們在這方面經歷了好幾個階段。”據胡恩平介紹,2014年5月,北汽新能源營銷公司成立之初,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專門負責充電事宜的機構,但很快就在公司里專門設立了一個充電科室,接著,又成立了充電業務部,“現在我們正在籌措充電合資公司”,他透露:“這個合資公司,我們將不僅作為社會資源來全盤整合,還要作為戰略業務進行布局,我們將會讓全國專業的充電企業、經銷商、整車企業還有各種社會資本進入,一致做這個業務,我們還有很多的大客戶的充電需求問題,也將通過這個充電合資公司解決他們的出行。”
雖然他沒有透露更多細節,但有一點他十分肯定:“充電業務未來會上升到競爭戰略的層面,誰把充電的問題想明白了,解決好了,可能就帶來更好的競爭力。”這也許就是鄭剛所提到的“制造業和服務業的轉型升級”戰略的部分實踐和體現。
擁抱互聯網的“大象”
“在互聯網時代,我們希望電動車企業有一些特色,能夠與互聯網思維高度融合。”回顧北汽新能源自成立以來,特別是近兩年來大大小小的行動,不難感受到它的這一特色。
在運作模式上,北汽新能源對電商O2O、分時租賃、用戶體驗等新名詞來者不拒,整個2014年在這方面動作敏捷,絲毫不像傳統制造業大象們的舉止:和京東商城合作開展營銷活動,成立新能源汽車專營體驗店,與富士康合伙成立分時租賃公司,組建充電事業部,拓展賣車和租賃延長系統……特別是與京東商城的戰略合作,在“新業務/新技術領域聯合進行投資”一項中包括車聯網硬件與服務技術、車載智能終端、智能交通管理系統等;還有新能源項目商務與金融服務同京東個人消費貸款的結合,新能源汽車前沿技術的投資與收購等內容。
鄭剛認為,“新能源汽車與互聯網和信息技術是天然的伙伴關系,兩者的結合必能重新定義汽車。”
這種結合在今年春天又有了一個重要結果。在此之前,互聯網和汽車仿佛分別站在圍城內外,一個想攻進去,一個想打出來。但隨著北京汽車與樂視控股正式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終于各有一人向前沖了一步,據報道,北京汽車和樂視合作的首款產品可能在4月下旬開幕的上海車展上正式亮相。北京汽車將依托樂視研發互聯網智能汽車的智能系統、EUI操作系統、車聯網系統,為開發互聯網智能汽車提供更為全面、專業的技術支持。
鄭剛在此前已經提出,現階段無論是傳統汽車還是新能源汽車,都被定義為交通工具。但伴隨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與互聯網思維的逐步融合,未來新能源汽車將是新能源互聯網的有機組成部分,電動車成為移動儲能的裝置,最終成為三網融合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未來的電動車會是什么樣子?鄭剛已有設想:“我們80后、90后的用戶,他們的生活已經被無數的APP所包圍,我們如何把這些與我們的整車制造聯系在一起?換句話說,他們的日常生活中所習慣的生活方式用什么模式嫁接到汽車上,有多少東西可以帶到移動的車上呢?所以,未來的新能源汽車作為新型的載人移動智能電子設備,它要滿足三方面用戶需求:功能、感知體驗和心靈意義上的需求。”
因此,北汽新能源下一步的工作重點,就是將品牌設計戰略、體驗設計,產品設計和用戶體驗融為一體,在無人駕駛和智能駕駛汽車上,將通過輔助式、自助式、協調式、全無人駕駛等實現新技術的研發應用。
與此同時,鄭剛透露,這頭“大象”“還將繼續歡迎包括消費類電子類、家電類、互聯網企業能夠共同加入到新的產業融合的趨勢中來。包括樂視、小米,包括其他的兄弟企業,我們能夠一起創造新一代的智能移動電子設備。我們希望能夠帶給用戶娛樂和快樂,通過環保和科技讓我們變成未來有無限可能的‘大象”。
后記:這還是頭“大象”嗎?
現在有些難以想象北汽新能源與互聯網思維這樣融合下去會誕生一頭什么樣的大象?記者數次在公開場合見到北汽新能源領導層的PPT上那頭色彩斑斕、形象靈動卻看不懂是何元素組成的大象圖樣。但最明顯的感受是,北汽新能源或許與很多制造業大象不同,互聯網思維不是它的翅膀,而是長在它腦子里的東西。也許再這樣融合下去,它的每一個細胞里都有互聯網的基因。也許到那個時候,它已經不太像我們現在認識到的一頭有自然形象依托的大象,而是《道德經》里的那個“大象無形”。
3月中旬,記者參加了“搜狐車盟走進北汽新能源”的活動。當日天氣晴朗,天色蔚藍,與藍天下一排涂有“衛藍之旅”標識的電動車和充電樁遙相呼應,似乎在彰顯北汽新能源一直“衛藍”的意義。
從參觀北京新能源汽車體驗中心、試乘試駕到媒體座談會的深度交流,記者再次對它有了更新更深的認識。但這次倉促之旅對真正理解這頭長在互聯網時代的“大象”而言,真的只是“盲人摸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