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具方案商功能的芯片商
相比智能移動終端,智能家居對芯片不單有低功耗與低發熱量等類似的要求,還更偏重產品應用功能,并弱化對性能的追求。超低功耗、高度整合和功能定位清晰成為智能家居芯片特色,這和傳統市場對芯片的理解有著很大不同,如此差異化的需求對上游芯片廠商而言也是極大挑戰—除提供硬件產品外,芯片廠商更要提供完成的電路整合設計乃至整合應用方案,才能更好的得到終端品牌廠商認可,快速切入市場。從這一角度看,傳統芯片廠商和方案商之間的概念將會更模糊。
智能家居時代的芯片強調按照需求去定制,硬件的解決方案配合軟件來做。智能家居解決方案必須有包括服務供應商、內容供應商、操作系統供應商以及電信運營商整套生態系統等在內。同PC領域和智能手機領域相比,當前智能家居領域更像是戰國時代,不單有英特爾、高通與聯發科這樣大眾耳熟能詳的芯片廠商加入,更有意法半導體、美滿電子(Marvell)甚至國內東軟載波和北京君正這樣的品牌布局,并不是所有的芯片廠商都有實力提供完整的產品方案。對于實力較弱的芯片廠商而言,位居中游的傳統方案商依舊有存在的必要性,只是在合作上需要進一步加強,才有希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同大佬們一較高低。
關于話語權的爭奪
“三流企業賣力氣、二流企業賣產品、一流企業賣技術、超一流企業賣規則”—標準和規范不統一是當前智能家居領域無法實現高速發展的主要阻礙,該阻礙并非是領域內企業技術實力不足,反而是太多有實力制定技術標準和規則的企業意見不一造成的。Wi-Fi、藍牙、ZigBee和Z-Wave等多種通信協議并存,不單會讓消費者選擇無力,即便是產業鏈上軟硬件開發者都會感到茫然。
巨頭的加入,能夠對整個行業的成長起到推動作用。不過在面對如此大的市場時,谷歌、英特爾、高通與三星這樣的國際一流企業也無法單槍匹馬爭天下。通過互通有無、產品技術的融合與跨界,共同構筑一個看似開放,實則擁有一定壁壘的生態圈閉環,一同布局智能家居領域成為當前市場的主流方式。
目前擁有高通、思科和夏普等100多個會員并得到Win10支持的AllSeen Alliance技術聯盟;由IEEE發起的P2413項目;由英特爾和、通用電器、華為和微軟等百余名會員組成的工業互聯網聯盟(IIC);擁有戴爾、惠普、英特爾、聯想和三星等50多名會員的開放互聯聯盟(OIC);三星、谷歌旗下智能家居公司Nest等構成的Thread Group聯盟成為未來有望主導智能家居領域五大巨頭聯盟。
雖說五個較大的生態圈對于一個產業領域的成熟而言還有些多,但經過一兩年的沉淀,相信最終會有兩家左右較大的聯盟會脫穎而出。
誰才是智能家居中心
規則、標準的爭奪很大程度上屬于擁有雄厚技術、資金實力的企業,對于大多數品牌廠商而言,產品才是他們能夠加入智能家居領域,分享未來行業高成長的機會。而從小到傳感器,大到冰箱彩電,加上眾多新興智能家居設備,全線布局對于企業而言并不現實。抓住智能家居中心產品,不但能夠最有效地切入智能家居領域,還能在智能家居普及過程中率先搶占市場消費群。
難當大任的智能路由:在2013~2014年間,智能路由器掀起了一場關于家庭互聯網入口的爭奪戰,通過智能開放系統的嵌入,讓下載管理、遠程訪問等功能變得人性化和智能化,智能路由器在完成與傳統路由替代的過程中,不單為廠商勾勒出一個巨大的市場份額,未來廣告推動、購物以及家庭大數據信息等遠景也讓不少廠商和初創團隊激動。
開放式智能系統加上無窮的APP,掌握家庭網絡入口的智能路由器表面上看的確有成為智能家居產品中心的可能,但其在產品與產品、產品與用戶間的連接作用只是起到了最基本的連接與管理作用,并沒有重度參與到用戶與用戶、用戶與產品甚至產品與產品間的交互體驗,這讓其難以擔當起智能家庭中心的角色。據數據顯示,2014第2季度中國家用智能路由器市場總銷量為542 002臺,一個全國季度總銷售量以數十萬計的產品品類,恐怕很難擺脫“小眾產品”的標簽,加上其在操控和互動應用上的局限,的確不是最好的切入點。
專注客廳大屏的電視盒子:瘋狂的增速和巨大的銷量,曾一度讓電視盒子成為IT企業切入家電領域的橋頭堡和金礦,電視盒子最輝煌的日子幾乎吸引到所有的IT硬件廠商和互聯網企業參與,其崛起極為迅速。
電視盒子是傳統電視向智能電視發展過程中出現的過渡產品。雖然通過免費網絡視頻這一應用得到不少追求性價比的消費者認同,但其本身的價值始終難以擺脫過渡產品這一標簽,于是有了不少電視盒子廠商開始向游戲領域拓展的嘗試。但掙扎于生存邊緣的電視盒子,如何能成為智能家居產品的中心呢?別說與其他設備的掌控和交互,就連基本的連接恐怕都是一個難點。
有望拓展應用領域的智能手機:智能手機的各種APP成為了同人們日常生活貼合最緊密的產品。智能家居由智能情景模式聯動、智能安防與智能溫控等多個子系統組成,涉及產品品類繁多,無論是整體系統還是各個部分操控,都需要相應的軟件及設備平臺進行控制,大尺寸智能手機或者平板電腦在這一過程中足以扮演智能家居產品的萬能遙控器。
智能手機能夠輕松實現同其他設備的互聯互通,而iOS和Android系統開放式的應用模式,能夠有效推動“智能家電+APP+智能手機”的模式。無論從硬件產品的普及度還是軟件應用的豐富度方面,智能手機平臺都能夠很好融入整個智能家居領域中。
智能手機領域的競爭本身已經相當殘酷了,而要向智能家居領域進發,或只有三星、LG這樣本身擁有全產品線的企業能占有一定的優勢。而我們看到,近期小米攜手美的、魅族聯姻海爾等事件越來越頻繁,品牌與品牌間、行業與行業間的跨界合作將進一步確立智能手機在整個智能家居領域的中心地位。
營銷模式的思考
整個智能家居領域畢竟還屬于誕生初期,總體數量有限的終端消費市場在短時間還難以支撐品類繁多的智能家居產品。不少智能家居產品都屬于初創或者試探市場反應階段,這讓品牌廠商在推廣和銷售產品過程中更傾向線上模式,甚至不少廠商在嘗試推出智能家居產品時,還會考慮通過眾籌渠道完成消費者的聚集和產品的初級宣傳。
網絡營銷和推廣在成本和風險上的確具有一定優勢,但對于一個針對家庭用戶的產品領域而言,互聯網更多時候難以向潛在消費者全方位展示產品,更談不上切身體驗產品了,這就會對智能家居產品的推廣進度產生制約。好在智能家居同樣也是傳統家電廠商轉型的方向,擁有線下渠道優勢的家電企業,完全可以通過廣泛的線下渠道讓大眾消費者直觀體驗智能家居產品,從而加速智能家居整個產品的大眾化。
初創團隊的機會
智能家居作為一個新興領域,目前應該還屬于初級推廣階段,照道理來說應該是一個充滿機遇的市場,并能夠給初創團隊提供足夠的機會和成長空間,但從智能手環、電視盒子和智能路由等領域中,可以發現馬太效應越發明顯。巨頭更喜歡通過互聯網思維去完成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硬件銷售利潤對于百度、騰訊與三星這樣的巨頭而言或許根本不是重點,其看重的是產品用戶甚至用戶家庭背后的大數據以及衍生出的線上線下流量轉換,這對于初創團隊而言無疑是致命的,畢竟對流量的爭奪很大程度上是產品背后的資金暗戰,其在資金沉淀方面的弱勢是難以彌補的。
對于初創團隊而言,與其單槍匹馬的闖蕩市場,不如加入某一個甚至幾個生態圈,為看似開放實則閉合的生態圈提供以產品、應用甚至服務為主的“內容”,緊跟巨頭們的腳步去尋找自己的生存空間。這樣一來,巨頭們的加入或者全面開花,反而對初創團隊而言就是一個機會?!耙粋€西瓜切成八塊,我只要其中一塊就可以了”—華為任正非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