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懷戰
【中圖分類號】G6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5-0181-02
基礎教育改革在不斷深化,教育觀念教學方法已發生根本性的改變。教師是課程改革理念的直接應用者,是新型學生發展的引導者塑造者,是課程改革過程中最直接的參與者。教師的角色必須轉換。新課程中,教師應該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合作者。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有著重要的作用和巨大的意義。
蘇聯著名教育家克魯普斯卡婭說過:“教育新人就是形成人與人之間的新關系,教育的本質就在于建立個人與集體和社會這種實際聯系和關系的體系,以保證個人的社會化。”學校教育的宗旨是教書育人,教書育人的工作主要由教師進行。
由于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在教師的行為方面,在師生關系方面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還存在著教師侵犯學生個人空間的現象。
一、學生的個人空間不受他人干涉
學生不僅是教育的對象,而且他們還是有感情、有獨立個人權利的社會人。和其他公民一樣,享有平等的權利。作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他們的個人愛好、交友、衣著不愿意受他人干涉,家庭狀況、學習成績、日記、通信等個人信息不愿意向他人公開,他們有休息的權利,有發展個性的要求,學生的個人空間應該得到尊重。 在教學活動中,一部分教師常常有意無意地侵犯了學生的個人空間。如:拆看學生的信件和沒收學生的信件;過多干涉學生的服裝打扮;批評學生時把學生的個人一些秘密在公開場合公布等等。
有個教師在批評一個學生時,這樣說:家長不是好人,孩子就肯定有問題。那個學生的父親曾經因為盜竊被判刑,這是他最不愿意讓別人知道的事。老師這樣批評他后,他就輟學了。
這樣的事件比較多。類似這樣的事件,會嚴重影響學生的情感、道德、思想的健康發展,阻礙師生在知識、人格、精神、道德等各層面展開交流,嚴重束縛學生的個性發展,甚至影響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教育從本質上說是通過師生關系來構成的。師生雙方在教育活動中是平等的,雙方都有完整的個性,教師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學生。學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為方式應當得到尊重,學生的思想行為,只要不違反法律、不違反紀律,教師就不應該過多的干涉。
二、教育活動中侵犯學生個人空間的行為
1.侵犯學生個人空間的起因探究
師生關系包括師生倫理關系和師生情感關系。當前,在學校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師生倫理關系方面的問題主要是:師生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比較混亂,學生權利經常得不到應有的保護。許多教師沒有把學生作為一個有獨立個人權利的社會人來對待,經常有意無意地侵犯學生的個人權利,特別是侵犯學生人身方面的權利和自由以及學生文化教育方面的權利。忽視、侵犯學生的權利,必然會導致師生之間權利義務關系的紊亂。師生之間權利義務關系的紊亂,還表現為在學校教育中,教師為學生籌劃一切,包辦代替。這從表面上看是教師事事關心,實質上是忽視學生的獨立性,不讓學生履行自己的義務。不論是侵犯學生權利還是包辦代替,都不是恰當的師生倫理關系。
在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下,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充分的尊重,教師成為教學活動的主宰。并且,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教師對學生的情況掌握得比較深。在了解學生過程中,教師大部分的做法是必要的合理合法的。很多人是在無意中干涉了學生的個人空間的,這說明,現在的教師職業道德建設還有待于發展,傳統的師生觀念還沒有徹底轉變。對學生的管理和束縛過多,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
2.侵犯學生個人空間的表現
從主觀上看,為了加強對學生的管理,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為了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教師總想對很多事情進行設計引導,有時就容易出現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學生的現象,而沒有過多的去考慮學生的思想感情和行為方式,干涉了學生的興趣愛好,妨礙了學生的個性發展。
例如:有的教師尤其是班主任,看到某個學生信件比較多時,就愛批評,甚至是沒收學生的信件。有的教師對學生的服飾發型干涉太多,有的限制學生的交友活動。無意把學生的家庭成員的情況泄露出去,干涉學生的休息和體育鍛煉等等。
學生自我發展表達自由的權利。只要他們的行為是正當的,只要他們的個人興趣愛好思想感情和行為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只要他們的行為不違反法律和公德,只要他們的行為不違反學校紀律,別人就不應該干涉。
3.侵犯學生個人空間的影響
青少年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教師的言行態度,對學生的成長有著極大的作用。學生的興趣愛好和行為不能得到尊重,會強烈的傷害他們的自尊心自信心,個性受到嚴重的束縛。長期下去,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經常受到批評的學生,甚至會產生厭學情緒和逆反心理,不利于青少年身心的健康發展。
三、尊重學生的個人空間 ?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第一,樹立教育民主思想。民主平等是現代師生倫理關系的核心要求。民主思想首先要求教師承認學生作為“人”的價值。每個學生都有特定的權利和尊嚴,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
新型的師生關系,應該是平等民主合作的關系。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師生在教育活動中是平等的,雙方都有完整的個性。在教育活動中,誰也不能控制誰操縱誰,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對方。
第二,提高法制意識,保護學生的合法權利。法制意識淡薄,認識不到學生擁有神圣不可侵犯的權利,這是侵犯學生權利現象屢屢發生和廣泛存在的內在原因。
堅持依法執教以德執教。國家要大力開展教師職業道德教育,規范教育行為。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思想道德水平。增強法律意識。積極投身到教育改革事業中去,轉變教育觀念,以人為本,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第三,加強師德建設。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要加強教師自身思想道德建設,提高教師思想道德水平,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知識和較高的教育水平外,還要有高尚的情操和偉大的人格。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地對待學生。對待學生的興趣愛好個人隱私等,要給予理解和信任。出現問題,在平等的基礎上開展交流探討。教師要關心愛護學生。做學生學習生活的引導者,做學生的良師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