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逸

關于3·15的新聞報道往往是這樣的:在偏僻骯臟的小作坊中,犯罪分子正在進行著偷梁換柱、以次充好的勾當,這時候執法人員突然到來,犯罪分子驚慌失措,百般抵賴,最后不得不老實交代……然而這種戲碼顯然已經過時了,在準備今年3·15報道的時候,我發現編輯們的選題方向發生了變化——其實在我們身邊,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正在發生,只是我們視而不見而已。
有一種狀態叫“燈下黑”——最顯眼的地方往往容易被忽略。比如本期為大家帶來的蘋果專賣店問題,它們就開在城市的中心地段,裝修豪華,逼格十足,誰質疑過它們的合法性和服務質量?還有那些知名游戲主播,他們粉絲無數,本應該備受關注,但他們的淘寶店中的產品是否禁得起推敲呢?這些問題,大家可以在本期中尋找答案。如果說本期雜志315報道的特別之處,我認為是文章聚焦了那些看來稀松平常的事物,告訴大家,其實它們正在損害著消費者的利益。
在移動互聯飛速發展的今天,我本以為行騙和侵權會越來越難。之前我們查個資料,搜個品牌還得找臺電腦,現在拿出手機兩分鐘就能搞定,網絡和搜索會讓大多數行騙的招數無處遁形。而現實卻是,如今移動互聯反而成了蒙蔽大眾的幫兇,就拿社交網絡來說吧,廣告和各種不實信息已經幾乎毀了微博,現在又要占領微信了。今年朋友圈就讓我上了幾次當,雖然沒什么損失,但通過我的分享和轉發,不少朋友還被我拉下了水……被信任的人給忽悠了的滋味,真是各種酸爽啊!想想也在情理之中,別有用心的人顯然比大眾更了解和精通移動互聯時代的信息傳播模式,在他們精心布置的“局”里,大多數人找不著北。如果說以前消費者的困惑在于信息不對稱,而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大家面臨的最大問題是過量信息的驗證。
3·15的話題總是沉重的,但坑蒙拐騙并不是全部。我也看到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艱險的環境中成長起來,他們越來越精明,越來越理智。同樣,我也看到許多誠信的商家在這個市場上生存下來,他們累積的信用無疑是他們最大的財富。有人開玩笑說,中國最大的信用體系就是淘寶評價,我希望真正的全面信用體系能夠盡快構架完成,因為只有那樣,人們才不會肆無忌憚的踐踏信用來牟利,只有那樣,3·15才能真正被人們淡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