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軍
設施栽培與露地生產相比,有生產周期短、見效快、效益高、果品無公害等特點,在周年栽培中扣棚后的管理與露地栽培差異很大,棚室內環境調控技術水平的高低是設施桃生產的關鍵所在。
1 溫度調控技術
1.1 開始升溫時間的確定
根據品種需冷量確定升溫開始期,促成栽培在自然休眠解除后即可開始升溫,即白天揭覆蓋物,夜間放下覆蓋物保溫。大多數桃品種在河北衡水地區12月中旬可完成自然休眠。
1.2 從開始升溫到開花,溫度要循序漸進上升
扣棚后,開始升溫應有7~10天循序漸進的過程,升溫幅度控制在每周2~3℃。具體操作是:開始先短時間部分揭苫,在溫室土壤結凍時,將室內氣溫白天控制在10℃左右待自然休眠完全解除;土壤完全解凍土溫到5℃后,此時桃樹根系開始生長,每天卷起1/3草苫,將氣溫升高到15℃進入催芽期(前10天);當土溫升到10~15℃時,將氣溫提高到20~22℃,經過5~7周此時桃樹進入花期。
1.3 桃樹不同發育期對溫度的要求
桃不同發育期最適宜溫度詳見表1。
表1 設施桃樹各生育期
適宜溫度范圍
1.4 溫度控制的措施
1.4.1 提高地溫措施 ①在溫室外圍設置防寒溝,防止室外凍土層中的寒氣侵襲和室內土壤熱量的散失。②采用起壟栽培或容器栽培,既利于提高地溫,又利于控制樹體。③秋季落葉后就覆蓋地膜。④埋設地熱線或釀熱物增溫。
1.4.2 氣溫調控措施 白天溫度低可點燃火爐增溫。溫度過高主要是通過放風解決,前期主要從大棚頂部打開通風口(見圖1),果實發育后期,大棚前面腳風(見圖2)也打開一起通風。
圖1 大棚頂部放風
圖2 大棚前面腳風放風
2 濕度的調控技術
2.1 空氣濕度適宜范圍
設施內空氣相對濕度主要來自土壤水分蒸發和桃樹蒸騰作用。設施密封性好,通風量小,易形成高濕環境。濕度過大,會導致病害發生和蔓延,花期濕度過大和劇烈變化花藥開裂慢、花粉散不出去、花粉破裂,導致坐果不良。設施桃樹各生育期適宜濕度范圍詳見表2。
表2 設施桃樹各生育期
適宜濕度指標
2.2 土壤濕度對生長發育的影響
土壤濕度與土壤質地有關,但主要取決于灌水次數和每次灌水量。沙質土壤保水性差,土壤濕度相對要低,;黏土保水性強透氣性差,灌水后易造成高濕環境。
土壤濕度過大,土壤通氣不良,易引起枝條徒長,桃樹流膠,花芽分化不良,果實著色差,病蟲害嚴重,果實發育后期易發生裂果。
2.3 濕度調控措施
桃樹設施栽培中,在扣棚前灌1次透水并覆蓋地膜,扣棚后一般不再灌大水,視情況膜下滴灌或噴霧。桃樹花期和生理落果前控制灌水量,防止降低地溫,加速新梢旺長,加速落花落果;硬核期后,室內溫度高,濕度大時可增加通風量,結合覆蓋地膜和通風可將室內濕度控制在60%以下;果實成熟期前控制灌水,以防造成落果、裂果和降低果品含糖量。
3 二氧化碳施肥技術
設施栽培是在一個封閉程度很高的環境中進行,白天桃樹光合作用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特別是晴天,如不及時補充二氧化碳,會嚴重影響桃樹光合效率和產量。實踐證明,二氧化碳施肥一般可增產20%~30%。
3.1 二氧化碳施肥方法
(1)增施有機物。生產中在落葉前增施充分腐熟的雞糞、廄肥、作物秸稈、枝葉、雜草等有機物。施入的有機物在扣棚升溫后1個月左右開始腐爛分解,釋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2)使用二氧化碳發生器。市場上購買二氧化碳發生器,按照說明書的要求使用即可。
(3)施用二氧化碳顆粒肥料。市場上購買二氧化碳顆粒肥料,施用時在行間開5~10厘米的小溝,將氣肥溝施覆土。注意施用后保持土壤濕潤。
3.2 二氧化碳施肥注意事項
(1)使用二氧化碳發生器,應在桃葉片展葉后進行,確保充分吸收。
(2)施用有機物和顆粒肥料應早施。
(3)使用二氧化碳后可適當提高室內氣溫,以利于光合作用,但最高不超過30℃,另外,傍晚和前半夜應維持較高溫度,以保證光合產物由葉片向其他器官順利轉移。
(4)注意控制土壤濕度和空氣濕度,防止樹體過旺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