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軍
【摘要】教學方法的優化選擇是體育教學最優化這個復雜問題的關鍵之一。本文從體育教學方法的正確選擇與優化和選擇與優化體育教學方法必須堅持的幾個原則著眼,探討了實現體育教學最優化選擇的一些基本規律和途徑,以期從教學效果和效率發揮其整體的功能和作用,從而推動體育教學的改革和發展,促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關鍵詞】教學方法 ?選擇 ?優化
【中圖分類號】G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5-0199-01
隨著社會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教育的突出特點就是要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作為學校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體育,肩負著提高現代化人才素質的重要使命;作為學校體育核心的體育教學,不僅要傳授體育的知識、技術、技能,而且還要把增強學生體質,全面發展學生身體,培養學生的體育能力作為著眼點和歸宿,把思想教育貫穿在教學的始終。然而,體育教學方法的正確選擇與優化,對全面完成體育教學任務,起著重要的作用。
1.體育教學方法的正確選擇與優化,應考慮以下幾個問題
1.1要遵循體育教學的規律
體育教學主要是通過各種身體練習,學生在反復的練習中,通過身體活動和思維活動緊密結合來掌握體育的知識、技術與技能,并收到發展身體、增強體質的實效。因此,體育教學除了要遵循認識事物本質的一般規律外,還要遵循動作技能形成的規律、人體機能經適應性規律和人體生理機能活動能力變化的規律。只有在遵循這些規律的基礎上,加強教學過程的組織,正確選擇與優化教學方法,才能高效地完成體育教學的任務。
1.2符合教學的階段目標
體育課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教師對學生掌握體育知識、技術水平有不同的要求,如新授課,教師選擇與運用多種教法,主要是通過聽覺、視覺來領會和感知動作的形象、過程、要領及完成的方法,同時學生通過身體直接參與練習,達到初步掌握教材的目標;而在復習課上,可運用各種練習方法、比賽法、游戲法及各種鍛煉身體的方法,以鞏固與提高動作技術,達到發展身體,增強體質的目的。
1.3要適合教材內容的特點
根據教材特點選擇與運用相適應的教學方法,不同的教學內容,其教學方法也要不同。如簡單動作常常采用完整法來教授;而復雜動作,采用分解法來教授。由此看來,一種教學方法,只有當它適應體育教學內容時,才能稱之為科學的教學方法。
1.4要考慮學生的特點
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之前,必須對學生的生理與心理狀況、體育基礎、愛好等多方面了解。然后,確定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如大學生隨著生理和心理的發展和成熟,教師要盡量使用直觀與思維相結合,講、想、練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同時,要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教學實踐表明,只有使學生真正“運動”起來,教學才能收到實效。
1.5要發揮教師的特長
人有所長,也有所短。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時,要做到以己之長,克己所短。如青年教師要充分發揮身體素質好、運動技術水平高的特長,而老年教師要發揮熟悉教材、經驗豐富的特點。
1.6要有最基本的物質保證
即具體的場地、器材與設備等物質條件的保證。特別是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如錄音機、錄像機進入體育課堂,對加強直觀教學、活躍課堂氣氛、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總之,選擇與優化教學方法,必須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促使學生德智體諸方面得到和諧發展。
2.選擇與優化體育教學方法,必須堅持以下原則
2.1經濟性原則
選擇與優化教學方法,要便于把握和使用,作為教學過程的程序和手段,任何教學方法都具有一定的操作形式(或秩序),只有當這種操作形式便于把握和使用時,教學方法的具體運用才是可能的,其優化的目的才能得以實現。
2.2高效性原則
盡可能用較少的時間,較少的工作量,完成較高的教學任務,并以此減輕師生的負擔,促進學生在各個方面健康地、和諧的發展。
2.3動態性原則
首先是教學方法應具有相對的穩定性,但在實際運用過程中,要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隨著思想觀念、教學內容等的不斷更新變化,方法、手段也應隨之發展變化。方法既有相對的獨立性,又有無法擺脫的依附性。其次是教學方法的選擇與優化,還有一個接受、校正、修改的過程。教學對象的年齡大小、性別特征、個性差異、班級風氣以及教師自身的素質、喜愛、特點,教學設備的配套安排等,都對教學方法的選用起到一定的影響作用。再次是方法既有繼承性、穩定性、獨立性,但也有發展性,將任何一種方法僵化、限定,只能導致選用的失敗。再成功的方法,選用時都必須考慮修改、補充、完善、發展,只有不斷揚棄、不斷選擇、不斷創新,才能形成個性鮮明、豐富多彩的各種教學方法模式。
2.4相融性原則
選擇與優化教學方法應有利于處理好以下關系:
①“教育、教養、發展”三大任務的關系。
②教師、學生、教材三者的關系。
③各項教材內容之間的關系。
2.5多維性原則
選用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不能急于“立竿見影”。由于教學目標、教材內容、教學對象、教學條件等多方面的因素,即使選用了先進科學的教學方法,其教學效果也會呈現出潛在性、累積性、遲效性的特點。同時,選擇與優化教學方法的根本目的,是借助先進科學的有效手段,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提高整體素質及體育能力,發揮教學方法的多種功能。
2.6靈活性原則
學者孫長林教授在《中小學體育改革》一書中,精辟地概括出“教學有法,法無定法,研究規律,創造新法”這一改革教學方法的觀點。那種單純的摹仿、套用的做法,往往收不到理想的效果。對于傳統的體育教學方法,要不斷地發展、更新、完善,以適應現代體育教學的需要。同時,結合時代特點,不斷地充實新理論、新知識、創立新的體育教學方法,達到課堂教學的豐富性、趣味性和實效性。
綜上所述,體育教學方法的選擇與優化問題,是每一個體育教師都無法回避的問題,在實際教學工作中都將作出直接或間接、表層或深層的反映。選擇與優化教學方法,要考慮多種因素,并且要依據選用教學方法的原則,在繼承與發展、發展與完善、完善與創新、借鑒與揚棄的復雜關系中,把握教學方法改革與發展的規律,不斷提高選擇與優化教學方法的自覺性,使多種教學方法在互相合理滲透、密切配合與補充的有機結合中發揮優化作用,從而提高體育教學方法的整體功能,促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閻承利.教學最優化通論[M]教育科學岀版社
[2]許冠忠等.新課程理念下的體育課程改革策略[J]《體育與科學》2005(7)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