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仁
豪擲20億,快錢值嗎?
萬達入股快錢,讓不少人驚呼快錢“抱上了大腿”,而萬達則順利找到了互聯網支付與金融的突破口,補上了其轉型020電商漫漫長路中的最后一個短板。萬達020,自此將迎來新的契機。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毫無疑問,支付是020的核心之一,但并非全部。控股快錢之后,萬達可以利用其消費數據為自身020業務提供支持,同時也擁有了一個重要的自有支付通道。但除此之外,僅僅占有第三方支付市場10%左右交易份額(艾媒數據)的快錢還能給萬達帶來什么實質性的幫助?
特別是經過多年發展,電商模式早已成為了涵蓋了產品、服務、支付與關系等諸多因素的龐大體系而支付頂多只是其中比較重要的組成部分。萬達在電商方面并無積累,轉型020尚處于起步階段,控股快錢盡管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彌補一個支付方式的短板,但萬丈高樓平地起,萬達如今也就是有了個地基而已,還談不上平地起樓。
但不論如何,憑借著快錢各類齊全的牌照與多年的累積,萬達總算是摸到了互聯網金融的門檻,對于其轉型來說,依然是好處多多。但具有互聯網色彩的快錢,與地產起家的傳統巨頭顯然并不是一條路上的人。互聯網企業講究的是創新,而傳統企業則偏向于服從和執行,這兩家聯手之后,能好好相處并擦出火花嗎?盡管萬達方面表示,快錢今后仍然獨立營運,但致力于轉型的萬達,怎會不讓快錢朝著自己這邊靠呢?
想轉身?先看清再說
很多人習慣拿是否有“電商基因”來說事,從而論斷萬達轉型必然失敗。盡管這樣的說法過于偏頗,但不可否認的是,具體到萬達身上,想要轉型020確實面臨重重困難。
從本質上說,之前的萬達絕對是一家傳統的地產企業,與電商毫不沾邊。但所謂成也蕭何敗蕭何,萬達之所以轉型電商020,一方面源于實體經濟的不景氣,另一方面也有著線下上百個廣場、數十億客流的底氣。但一家規模如此巨大的企業意圖轉型,猶如大象轉身,需要領頭人擁有過人的膽識與獨到的眼光。但從王健林“一卡通”的構思當中,我們似乎能看到,萬達當家人缺乏電商實操經驗,甚至連認識都不夠全面深入。而規模巨大的線下廣場和客流看上去很美好,但線下消費客戶和線上消費客戶群體卻難以重疊,因此兩者之間互相融合轉化也并非易事。這樣的萬達想要轉身,談何容易!
顯然萬達也清楚要搞020,只靠自己是不行的。而牽手騰訊和百度這兩家唯獨電商領域拿不出什么亮眼的成績的互聯網巨頭,最多只能夠幫助萬達解決技術上的問題,比如電商體系的建立與云計算中心的建設等。但對萬達來說,最需要的并非技術,還是對電商行業的深入理解。而020模式,也并不是其簡單的“布局Wi-Fi”、“開發數十款APP”以及“完善ibeacon配置”就能玩得轉的。在這樣的處境下,盡管控股快錢給萬達轉型打上了一劑強心針,但其想要成功,最終還是要落到更深層次的改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