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五項社會保險法定繳費之和相當于工資水平的40%,有的地區甚至達到50%;我國的社保繳費率在全球181個國家中排名第一,約為“金磚四國”其他三國平均水平的2倍,是北歐五國的3倍,是G7國家的2.8倍,是東亞鄰國的4.6倍。
我國社保繳費率全球第一
天津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近日公布,2015年天津用人單位和職工繳納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城鎮職工基本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費基數的最低和最高標準分別為2812元和14058元。按此測算,社保繳費基數下限上調282元,上限則上調了1278元,漲幅分別為11%和10%。這意味著,即便月工資不到2000元,企業和員工也得按照2812元的繳費基數下限繳納社保。
無獨有偶,除天津以外,福建、江西等地也上調了社保繳費基數的下限和上限。與2014年相比,用人單位和職工需要繳納的社保費用均有所上漲。對此,廣西、湖北等地社保部門介紹,近年來社保繳費基數年年都會上浮,一般會根據上一年的“社會平均工資”確定。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社會保險的主要項目包括養老社會保險、醫療社會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統稱“五險”。按照《社會保險法》《社會保險征繳暫行條例》等相關法規,社保繳費以上一年社會平均工資的60%至300%為繳納基數。
相關專家表示,這就意味著社會平均工資增加,繳費基數也會隨之上浮,上漲是普遍現象。公開資料顯示,2012年北京社保繳費基數下限為1869元,2014年已提高到2317元;浙江的繳費基數下限也從2012年的1908元提高到了2014年的2230元。同時,財政部發布的歷年全國社會保險基金也呈連年上漲態勢。
另據了解,我國目前“五險”的繳費比例,企業為29.8%,個人為11%左右,合計超過個人工資的40%。
“社保支出占員工支出比例過高,讓企業交不起,員工不愿交,有些干脆就不交了。”武漢市餐飲協會會長、小藍鯨集團董事長劉國梁說,武漢市餐飲行業集體協商的普通職工工資為每月1500元,目前每個員工繳費800多元,超過員工工資的一半。
根據清華大學教授白重恩的測算,中國五項社會保險法定繳費之和相當于工資水平的40%,有的地區甚至達到50%;我國的社保繳費率在全球181個國家中排名第一,約為“金磚四國”其他三國平均水平的2倍,是北歐五國的3倍,是G7國家的2.8倍,是東亞鄰國的4.6倍。
提高社保繳費標準是變相加稅?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勞動關系系主任喬健坦言,原來社會平均工資主要是以城鎮職工作為對象來統計,但是現在的職工主體已經成為農民工。“這樣就造成很多人達不到社會平均工資,感覺自己被平均了。社會平均工資本身就是虛高,因為它跟很多東西掛鉤。”
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51474元、全國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32706元。私營企業、非私營企業間職工收入差距較大,行業之間職工收入差異同樣不小。廣西社保部門一位負責人透露,當地已經連續10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待遇,退休人員年年在增加,社保支出每年也在增加,“地方也處在尷尬的境地,費率不能降、也不敢降。”
實際上,受訪專家表示,社保繳費基數連年上漲的背后更深層的原因是我國社保制度建立較晚,部分人沒有繳費或繳費積累不足,但仍可享受社保待遇,使得我國社保基金給付增長大于繳費增長。
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適時適當降低社會保險費率。國務院副總理馬凱日前也表示,養老保險繳費水平確實偏高。但新年以來,各地上調社會保險繳費基數標準的熱情卻一點未減。據報道,進入2015年以來,全國已有天津、重慶、福建、江西等地執行新的社會保險繳費基數標準。
調整理由無非是上一年社會平均工資水平提高了,社保繳費基數標準自然也應當水漲船高。但各地的社會平均工資本身存在著虛高問題,企業被平均的現象十分嚴重。不然,不會有那么多企業的平均工資低于社會平均工資。
不僅如此,近年來,各地為完成財政收入任務,也為了出臺更多的稅收優惠政策吸引大企業、大項目,一般性企業稅收負擔也在不斷加重,收過頭稅、寅吃卯糧、貸款繳稅等現象隨處可見,且不合理收費、罰款等也在抬頭。企業的稅負已經處于全球很高水平,社保繳費基數標準再不停地提高,屬于變相加稅,多數企業將無力承受。
不考慮實際經濟狀況的社保繳費上調,無疑是不合理的,尤其是當下面臨經濟下行壓力,社會保險繳費基數標準不是要上調,而是應下調。
如何降低社會保險費率
所以,從國家層面,應當盡快拿出改革的措施,下決心把企業和個人社保負擔降下去。作為地方政府,也不能被動等待改革。而應充分挖掘地方財力,把社保減負改革馬上推動起來。去年10月,上海就對社保繳費基數稍微作出下調,使城鎮職工社會保險中的養老、醫療、失業和生育保險費率水平,總體費率下調2.5個百分點。下調后出現的資金缺口,由財政、國資多渠道解決。
有關專家還指出,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理應通過劃撥國有資產、提高國企分紅、加大財政補貼等方式還清舊賬;更要加強養老金投資管理,爭取“讓錢生錢”。數據顯示,目前社會保障支出占我國財政支出12%,遠低于西方國家30%至50%的比例。
此外,養老保險繳費在“五險”中占比最高,單位和個人分別繳納20%和8%。我國日前已決定建立與城鎮職工統一的養老保險制度,這意味著近4000萬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養老將告別“免繳費”時代。張車偉認為,這將有利于當期收支平衡。
統計顯示,我國機關事業單位職工養老金替代率超過80%,個別甚至達到100%。而目前企業職工養老金替代率則在50%以下。如何解決養老金替代率均衡問題,將是“并軌”是否能夠穩步推進的關鍵。
(《中國經營報》2015.1.8;《新京報》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