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芳 方伶俐
【摘要】利息理論是高校金融學科的一門基礎課程,其提供的方法具有極其廣泛的適應性,在投資分析、財務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提高該課程的教學質量很有必要。結合教學實踐,本文認為應通過強調貨幣的時間價值、圍繞基本公式展開教學、使用軟件進行計算展示、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能讓學生更深入、系統地掌握理論知識,并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關鍵詞】利息理論 ?教學 ?時間價值 ?公式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5-0247-02
一、引言
利息理論是以數學、經濟學、金融學、投資學等為背景的一門科學,其鮮明特征是以金融為對象、以數學為工具進行關于利息的定量研究與應用,它以貨幣的時間價值和現金流分析貫穿全部內容,其主要內容包括利息度量、利息強度、年金、現金流分析、時間加權收益率、債務償還、利息理論的應用與金融分析等等。作為高校金融學科的一門基礎課程,利息理論不僅是學習和掌握金融學、金融工程學和投資學的入門知識,是保險精算的原理基礎和必備工具,也是我國金融分析師和精算師的資格考試必須要考的內容。利息理論所提供的方法具有極其廣泛的適應性,在投資分析、財務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在我國高校所培養的金融學、金融工程學和保險學畢業生的工作崗位中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應該重視理論理論課程的教學工作。如何在利息理論課程教學過程中,使培養的金融學、金融工程學和保險學的畢業生,能夠更好地掌握利息理論的相關知識,能學會更好地借助所學的利息理論與工具解決實際問題?本文就利息理論課程教學實踐進行一些探討。
二、利息理論教學的幾點體會
1.強調貨幣的時間價值
講授利息理論,首先要做的是,傳遞“資金具有時間價值”這個理念。資金如果沒有時間價值,就不存在利息。金額相等的一筆資金,支付的時間點不同,其價值是不同的。時刻把“資金具有時間價值”這個觀念放在心中,變成潛意識里的東西,與要經過有意識的思考才注意到要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是有根本性差別的。
比如,在進行利息問題求解時,學生有時需要寫出價值方程。很容易出錯的地方就是,對于非比較期的多筆資金,有的資金考慮了時間價值,有的忘了,直接加上資金金額。在計算任意時刻的年金值時,學生也容易犯類似錯誤。另外容易犯糊涂的是,在某個時刻,一個年金的價值到底是表示成期初付年金還是期末付年金的現值或累積值?因此,在剛開始本門課程教學的時候,教師就應該強調資金的時間價值問題,并且在教學過程中,堅持提醒學生注意不同時刻的等額資金的價值是不同的,培養學生貼現和累積的思維。這些思想方法的掌握是學生順利學習本門課程的基礎。
2.圍繞基本公式展開教學
利息理論應該圍繞基本公式展開教學,這是因為讓學生熟練掌握基本公式是本門課程的重要任務,而且注重基本公式之間的聯系與區別,能讓學生更深入、更系統地掌握理論知識。圍繞基本公式展開教學,有兩點非常重要。
首先,要重視不同符號之間相互轉化的公式。比如,在利息的度量這一章中,把i、d和v之間的轉化公式和圖解講透徹是很有必要的,學生剛剛接觸這門課程,需要很好地理解基本的概念。進一步地,把、i、d、v、i(m)和d(m)的關系通過一系列的等式及圖解表示出來,并讓學生熟練掌握,對學生在把某個時刻的資金表示成其它任意時刻的等值資金非常有幫助。我上課時反復強調,這一系列等式就是整章內容的精華,必須要很熟練。
其次,要把年金相關公式講透徹。這樣能讓學生在后續學習過程中感到相對輕松,而且能更好地掌握本門課程的大部分內容。在解題的過程中,年金相關公式理解和掌握都很好的學生能夠準確、快速地把一定的現金流表示成某個時刻的某個年金的現值或終值,從而輕松列出價值方程。在基本年金這一章中,期末付等額年金的公式就是整章的核心公式,學生學懂了這個公式,這一章所有公式的推導和記憶就比較輕松了。學生熟練掌握了基本年金和一般年金,在后面的投資收益率和債務償還等章節的學習中就能應付自如了。
3.使用軟件進行計算展示
首先要教學生學會使用MathType編輯符號和公式。利息理論中符號、公式比較多,而且有些符號如n年期期初付年金的符號在word上編輯不是很方便,但是MathType來編輯是非常方便,而且很好學,一學就會。這對于學生繼續學習保險精算時編輯符號和公式也很有幫助。
其次,在教學中要經常用Excel軟件演示計算過程,這有助于學生養成在計算時盡量使用軟件的觀點,也能提高學生使用軟件進行計算的能力,可以簡化計算工作,提高效率。我在講授利息理論時,發現大多數學生對Excel的使用并不熟練,甚至有很多連基本的數據處理都比較陌生,所以我在演示時先從基本的數據處理開始,再演示利息理論計算中常用的基本函數的使用,然后演示如何利用Excel編輯公式,這樣只需要輸入相關數據就能自動輸出結果。學生跟著老師學習使用Excel來處理利息理論相關計算,一個學期之后其數據處理、公式編輯的能力就會大有長進,這對學生寫本科畢業論文以及上班后靈活運用Excel處理數據都會有很大的幫助。最好是學生把這些都學會之后,再教他們利用Excel中的5個財務函數FV、PV、PMT、NPER與RATE,快捷計算終值FV、現值PV、年金金額A、年限(或期數)n與收益率r,否則,先學了這個,有的學生就懶得去學用Excel編輯公式。
4.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
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不僅是指要講解利息理論教材中普遍涉及的關于利息理論在信貸、折舊和投資等方面的應用,以及進行相關金融分析,也指要培養學生自覺運用理論知識來分析或解答在生活和實習中相關問題的意識。
以保險專業學生為例,說明如何引導學生將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學生在保險公司實習時,或多或少會遇到如何理解理財分紅保險保單的問題。學生乍看之下,先會覺得一份保單宣傳資料上列出的比如到90歲的累積金額非常可觀,善于思考的學生然后又會覺得,怎么會有這么好的待遇?到底是怎么回事?可以引導學生作如下思考:90歲時的累積金額是怎么算出來的?和我們學的年金計算有沒有聯系?年金是根據什么數據算出來的?認真分析之后,有的學生就會發現,保單上的收益率是一個上下限區別比較大的區間,這可能是關鍵所在。比如,最低2%,最高12%,而這份的保單上按6%來算,這是怎么回事呢?老師可以再進一步引導學生:按保單的說明,保險公司可以根據經營情況每年選擇區間中任意一個收益率進行計算,那么你知道我國壽險公司的投資收益率是什么情況?如果計算時把6%換成2%或3%,你看看90歲時的累積值有多大的差別?然后告訴學生,等他們學了壽險精算之后會明白,除了收益率之外,還要考慮死亡率的問題,所以完全不能簡簡單單地只看90歲時的累積值。經過一番引導,學生慢慢能以專業的眼光來分析實際問題。
三、小結
總的來說,強調貨幣的時間價值,能為學生順利學習利息理論打下基礎;圍繞基本公式展開教學,能讓學生更系統地掌握理論知識;使用軟件進行計算展示,能培養學生運用相關軟件計算利息理論相關問題的能力,提高計算效率;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則可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參考文獻:
[1]S.G. Kellison. The Theory of Interest[M]. Third Edition,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09.
[2]劉占國主編.利息理論[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6.
[3]張運剛.利息理論與應用[M].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1.
[4]畢建欣.基于合作式學習的《利息理論》課程教學探析[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09,02:91-94.
[5]丁寧.《利息理論》教學中有關未知利率求解問題的研究——使用數值方法和計算機算法[J].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綜合版),2009,06:68-70.
[6]姚定俊.關于利息理論課程的教學思考[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3,12:37+48.
作者簡介:
李文芳(1978-),男,湖北監利人,博士,講師,從事證券投資、風險管理與精算研究。
方伶俐(1981-),女,湖北黃石人,博士,副教授,從事公共經濟理論與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