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磊
中圖分類號:S858.35.1+2 ? ? 文獻標識碼:C ? ? 文章編號:1673-1085(2015)03-0034-03
2014年入冬以來,氣候的干旱,潮濕的玉米,加上圈舍內污染的空氣為禽大腸桿菌的大量繁殖創造了適宜的環境。魯、豫、蘇、皖四省毗鄰地區禽大腸桿菌病的發生十分猖獗。門診資料統計:目前,大腸桿菌病占門診病例的48%,是去年同期大腸桿菌病的2.6倍。盡管1月26、28日該地部分區域下了薄薄的一層小雪,發病趨勢稍有緩解。3~5d后,仍回復到較高水平。與往年相比今年的禽大腸桿菌病發病、死亡率高,且難以控制。反復發作給養殖戶帶來巨大損失。
由于近些年來禽病猖獗,一些種禽場家為控制禽病大量使用抗生素,致使雛禽自誕生之日起即對某些抗生素產生抗藥性;養禽戶又為抵抗禽病,重復使用一些抗生素,使這些禽群后天獲得抗藥性。
為有效控制和治療禽大腸桿菌病,本中心采用了藥物敏感性試驗法。打破了細菌培養常規,縮短細菌培養時間至6~8h,為養殖場(戶)贏得了控制和消滅大腸桿菌病的時間;提供了適用于病禽群的藥物,提高了控制和治療禽大腸桿菌病的速度和效率。
本文將以產蛋期的蛋雞為主闡述入冬以來大腸桿菌病在該區的發生、發展、變化特征及其診斷、治療與防御。
1 ?影響發病的主要因素
1.1 ?氣候的干旱是造成今冬禽大腸桿菌病發作的主要因素。入冬以來,該區幾乎沒有下過雨雪,加上秋季的干旱,是1981年以來冬天較為干燥的一年。干旱使圈舍干燥,加上人們為御寒緊閉門窗,通風次數減少,舍內氨氣、糞臭素等有害氣體大量產生,大腸桿菌嚴重超標。
1.2 ?粉塵為大腸桿菌提供了傳播條件。粉塵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是來自環境衛生的粉塵;二是來自氣候干燥的粉塵;三是來自動物加料機的粉塵。污染的粉塵攜帶著致病性大腸桿菌經呼吸道,侵入胸腔,感染心包、肺臟、氣囊;經消化道侵入腹腔感染胃腸、肝臟、生殖器官。
1.3 ?玉米因為潮濕發生霉變是今年大腸桿菌病發生的又一重要因素。養殖戶反應:一些玉米經銷商為牟取暴利向玉米內摻水。最高水份可達18%~19%。潮濕的玉米不僅為家禽帶來霉菌、念球菌,同時為致病性大腸桿菌的繁殖提供了適宜的環境。
1.4 ?感冒繼發是今年大腸桿菌病發生的又一重要因素。往年感冒多以呼吸道癥狀為主,治以抗病毒藥物輔以呼吸道抗生素3~5d后大多痊愈。今年感冒則易復發,反復發作后繼發大腸桿菌病。
2 ?大腸桿菌病的臨床表現形式及剖檢變化特征
2.1 ?主要表現為產蛋量不高,產蛋高峰上不去,產蛋高峰維持時間短,雞群死淘率增加。病雞臨床表現如呆立、雞冠萎縮、下痢、食欲下降等癥狀。
2.2 ?剖檢可見漿液性纖維素性心包炎,纖維素性肝周炎、眼球炎、氣囊炎、關節及關節滑膜炎、肉芽腫、卵泡液化、壞死、卵黃性腹膜炎和輸軟管炎、腸炎等。
3 ?大腸桿菌病的防控與治療
3.1 ?大腸桿菌病的防控 ?預防方法:加強雞群飼養管理,改善雞舍通風條件,落實雞場獸醫衛生防疫措施,搞好常見病、多發病的預防工作。種雞場應加強種蛋收集、存放和整個孵化過程的衛生消毒管理。
3.1.1 ?通風是控制大腸桿菌病最有效的方法。它不僅可排除舍內氨氣、糞臭素等有害氣體,還可改善雞群飼養管理條件,減少感冒及大腸桿菌病的發生。除選用現有通風條件外,可選擇加溫消毒法:通風前將舍內溫度提高2~3℃在進行通風。待降至原有溫度,關閉通風口。對反復感冒繼發大腸桿菌病的禽群,可安裝空氣調控器加強通風。
3.1.2 ?控制因氣候干燥所引起的大腸桿菌病是調整飼養室的干濕度。方法有:①噴水補濕法:將45℃左右的溫水在雞舍對空霧狀噴撒;②蒸汽補水法:將水以蒸汽的形式補充室內濕度,以保持室內濕度40~50℃為宜。
3.1.3 ?來自環境衛生的粉塵則要求養殖戶或飼養員在雞群進圈以前對飼養室進行一次徹底地消毒和打掃,以除去地面、房梁、墻壁以及電線繩索等處的灰塵;因干燥所引起的粉塵,則可采用上述方法對空噴水。噴水的次數隨空氣的干燥程度選擇;加料機粉塵則在加料的同時,同樣用45℃溫水對空噴霧。
3.1.4 ?不喂霉變和潮濕的玉米,或將潮濕玉米風干精選后少量添加。提醒養殖戶在購買玉米時,控制水份干濕度在12%~14%范圍內。
3.1.5 ?抓好飲水衛生,采用清潔自來水或深井水。必要時可采用飲水消毒法。
3.1.6 ?疫苗預防。因大腸桿菌血清型較多,可采集本地區發病雞群的多個菌株,或本場分離菌株制成死疫苗、多價氫氧化鋁苗或多價油佐劑苗。
3.2 ?大腸桿菌病的治療
3.2.1 ?選用本場過去不常用的藥物進行早期全群給藥,可防止新發病例;控制早期感染的病雞,促使痊愈。患病雞體內已造成上述多種病理變化,治療成本頗大,且治愈后極難恢復生產性能,以淘汰為主。
3.2.2 ?大腸桿菌對抗菌素極易產生抗藥性。治療本病,有條件的地方應進行藥敏試驗。本實驗打破了細菌培養常規,縮短細菌培養時間至6~8h,具體步驟如下:
3.2.2.1 ?培養平皿的制作①肉水的制作。材料:瘦牛肉500g,常水1000ml;方法:取瘦牛肉去其脂肪、腱膜,碾碎,按肉水比例1:2混合,加水浸泡一夜,煮沸約1h,用紗布漏去肉渣擠出肉水,再用濾紙濾過,補充原有水量裝入燒瓶中,置高壓蒸汽滅菌器內,15磅壓力20min滅菌,放冷暗處保存備用;②營養瓊脂平皿的制作。材料:肉水1000ml,蛋白胨10g,磷酸氫二鉀1g,食鹽5g,瓊脂25g;方法:先將瓊脂剪碎,用涼水洗凈后加入肉水中,加溫使之融化,矯正pH7.4~7.6。涼至50~60℃,按1000ml加入蛋白1~2個攪勻。用蒸汽釜加熱1h,使蛋白凝固漂與上面,下面透明,用保溫漏斗濾過。分注于平皿內約3~5mm,在高壓蒸汽釜內121℃ 20min滅菌后平放,待凝固。平皿置37℃恒溫箱內24h,作無菌鑒定后,放入4~8℃冰箱內待用。
3.2.2.2 ?簡易藥敏紙片的制備 ?①濾紙片的制作:選定性濾紙,用打孔機打成直徑為6mm的小圓紙片,根據需要將所需紙片做一標記以示各藥物的名稱,裝入小瓶內,瓶口用棉塞塞緊或用牛皮紙包扎。高壓滅菌后(121℃、15min),置37℃溫箱(或烘干箱)中數天,使其完全干燥;②含藥紙片的制備:藥液的配置:常用藥物的配置方法及所用濃度(略)。將滅菌濾紙片裝入無菌小青霉素瓶內,以每張濾紙片飽和吸水量為0.01ml,每50張濾紙片需加藥液0.5ml,翻動紙片使其充分浸透藥液。然后將濾紙片攤于37℃溫箱中烘干,或者將瓶放入加有干燥劑的玻璃真空干燥器內,以真空泵抽氣,使瓶內紙片迅速干燥。干燥后的紙片,應立即裝入無菌小青霉素瓶內加塞,置于干燥器內或-20℃冰箱內保存備用。
3.2.2.3 ?實驗方法 ?①材料:營養瓊脂平皿、含藥濾紙片、病料(患病禽心臟、肝臟、卵泡等)、棉簽、鑷子等;②方法:用滅菌棉簽沾取所取病料均勻的涂布在營養瓊脂平皿上;用尖頭鑷子鑷取各種含藥濾紙片,分別均勻的密貼到已接種病料的營養瓊脂平皿上。一個直徑90mm的平皿可貼5~8個含藥濾紙片。
接種后,將平皿平放在39~42℃恒溫箱中培養6~8h后觀察結果。
3.2.2.4 ?觀察結果與判定標準 ?①經培養后,凡對被試細菌有抑制作用的藥物,在其紙片周圍出現一個無菌生長區,稱為抑菌圈(環)。可用直尺測量抑菌圈的大小,抑菌圈越大,說明該藥物對被試菌的抑制殺滅作用越強,反之越弱。若無抑菌圈,則說明該菌對此藥具有較強的耐藥性;②判定結果時,應按抑菌圈直徑大小作為判定敏感度高低的標準。
3.2.3 ?對于抗藥禽群,可選擇中藥:經藥敏試驗后,應首先選擇高敏藥物進行治療,也可選用兩種藥物協助應用,以提高療效,減少耐藥菌株的產生。處方1:石榴皮、火炭母、膽酸各等分,為末,取750g,拌250斤料;處方2:黃芩100g、木香50g、馬齒筧100g、鐵齒筧50g,共為末,拌250斤料;處方3:大黃200g、黃連、黃芩各100g共為末,拌250斤料。處方4:金銀花1500g、黃連、黃芩各500g共為末,拌250斤料。
3.2.4 ?在上述藥物均無效的情況下,可試用口服消毒藥試控。
4 ?討論與小結
4.1 ?氣候的干旱和粉塵是造成今冬大腸桿菌病發作的主要因素。調整飼養室干濕度、噴水可有效控制大腸桿菌病的發生。
4.2 ?通風、不喂霉變和潮濕的玉米、加強飲水衛生,可有效阻止大腸桿菌病的發生。
4.3 ?改進藥物敏感試驗法為養殖場(戶)贏得了控制和消滅大腸桿菌病的時間;提供了適用于病禽群的藥物處方。提高了控制和治愈大腸桿菌病的速度和效率。應予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