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子奇
當下,散史詩創作和發展正呈現前所未有的蓬勃現象世是,我們應該在這樣的蓬勃下保持警惕。
應當看到,散文詩發展中面臨的巨大反差:作品多,力作少;陣地多了,影響力小;寫者多,成就者少;雷同化多,獨特性少。
特別是散文詩創作中還面臨致命的缺失:面對時代,我們的文字切人能力是缺失的,我們文字的靈魂和擔當是缺失的,所以,我們有必要慎言繁榮。我覺得解決這種缺失,是散文詩發展的重點所在,也是散文詩在當代和未來得以體現價值的關鍵所在。
人文精神是散文詩創作的靈魂
精神決定著高度一文學不是靠喧囂而閃爍,而是在平靜中彰顯文化的境界,必須回歸文學必備的人文精神,以更夫的責任和擔當提升散文詩的力量。以博大的人文情懷去審視世界、審視生活、審視社會,使文字站在更高的視角,看到更多的人的悲歡走向,以文字的力量傳導人類共同的精鐘訴求,在滴水中折射太陽的冷暖,于落葉中散發歲月的滄桑。創作足一個作家的自我,尊重這種自我,是維護文學創作的基本準則。但是,文學畢竟是精神的再現,自我也決不會游離于社會的存在之外,將自我生存現場轉化為社會精神現場,以個人的方式感知世界并承擔對世界的思考和再現,這應是一個作家應有的使命感。只有精神上的擔當和強大,才能使散文詩強大起來。
思想高度是散文詩創作的方向
思想決定著力度。散文詩創作僅僅有語言和形式是不夠的,如果沒有思想的高度,文字總是蒼白軟弱的應該警惕過渡形式上的唯美,甚至極端地使創作成為語言手藝如何承載起一個文體對于世界的思考和啟悟,如何以小巧的翅膀,扇動思想的風暴,讓世界感知它的存在和力量,是散文詩必須突破的重點。應該讓這個時代存活著散文詩作品。現在很多的作品死亡著,并不是缺乏表現手法,而是缺乏思想的高度:一首幾行文字的詩歌,可以名垂文史,千年閃爍著思想和藝術的光芒。一章幾百字的散文詩當然可以做到,關鍵在于散文詩必須具備擔當意識、思想境界和表現品位,使我們的作品感動自己的同時,也感動和我們一起同行的生命;感動當F的同時,也感動歷史。因為,所有的寫作都是當下的寫作,只有標記當代的作品,才有可能影響后世。只有閃爍著思想光輝的文字,才能讓更多的人感受到溫暖,并讓這種溫暖生生不息。
再現當代生活的能力是散文詩未來存在的價值
歷史是通過文字而傳承的。當代和歷史在文字中是一脈續傳的。今天的存在就是明天的歷史,問題的關鍵是,我們以什么樣的方式和能力,能夠讓今天站在散文詩的船體上,讓多年以后的人在歷史的河流上相遇。在無比復雜和無比喧囂的當下。以散文詩的目光進入這個時代是艱難的,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這樣的表達難度。這個難度的關鍵在于我們文字的表達力、穿透力和再現力離這個時代究竟有多遠。在這個文學和現實關系的問題上,過度的自我撫慰、自我陶醉、自我描述成為一種普及(或者主流1的時候,靈魂缺乏的我們自己的人文情懷、歷史體驗、精神向度離這個時代所需要的關注和表達到底有多遠的距離?如果在繁雜的世界,我們的表述只剩下自己,整個社會離我們而去,再美的語言和結構都會因為狹窄而變得狐獨和弱小。所以,散文詩對當代的再現力度非常重要.把我們個人與周圍的世界和更多人的命運聯系起來,更加全面地呈現在散文詩文本,或許應該作為我們努力和期許的方向。
保持獨立是散文詩必須的堅守
每一種文學形式都以自己獨特的形式保持著獨立和個性。散文詩從誕生、發展到現在,一直在融合著一些其它文學形態的表達方式,尤其對散文和詩歌的形態整合,正像王幅明先生所表述的“美麗的混血兒”。散文濤的形態已經形成并具有獨特性。這種獨特性是其發展和創新中必須獨立的。某種意義上說,散文化多一點或者詩歌化多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須是散文詩,這是必須的堅守。太散文化的強調,太濤性化的強調都會把散文濤引向歧路。語言的張力,結構的安排,意境的表達,思想的傳遞對于散文濤至關重要,散文詩決不是很隨意的語言文字,也不是故弄玄虛的做作,把不倫不類的文字作為散文詩,是把散文濤推向絕路。語n和結構對于構建散文詩的美學意義至為蓖要。散文濤必須是散文詩,才是散文詩存在和發展的首要問題、散文詩必須靠自己的努力強大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