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顯示,中央第十三巡視組在對中糧集團進行專項巡視時,共追回經濟損失2.4億元人民幣;中央第十一巡視組對中國華電集團公司巡視時發現,該公司違規向民營企業讓利,造成國有資產流失;中船集團在資產收購、企業重組改制中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記者梳理資料發現,2014年至少有70名國企高管被查處,而這些落馬高管的案底均涉及貪污和國有資產流失。
“國有資產流失主要發生在‘投入、管理、激活、釋放紅利、改制重組的過程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廉政研究所特聘教授、云南施甸紀委特約撰稿人李艷菲說,有的是在投入期間投少報多,有的是在管理期間監守自盜,有的是在激活過程中里應外合,有的是在釋放紅利的過程中將盈利謊報成虧損,更多的是在改革改制重組的過程中集團式打包侵吞。
“產權不清是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的體制性根源。”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莊德水認為,國有資產產權屬于共有產權,涉及每一位社會公眾的利益,但國有資產管理者對資產保值增值卻不負直接責任,社會公眾缺乏相應的監督權。有些國有資產管理者錯誤地認為賺了是國家的,賠了由國家頂著,由此缺乏責任心,造成國有資產嚴重流失。
(《檢察日報》 2015.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