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媒體報道,7月4日,臺灣當局在新竹湖口“國家閱兵臺”舉行了紀念抗戰勝利七十周年的閱兵,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檢閱了部隊。孔子說過:“必也,其先正名乎!”但相比于大陸抗戰紀念的高調和直接,臺灣方面則顯得“名不正言不順”,欲說還休。
臺灣舉行抗戰“閱兵”顯得毫無底氣。比如,將這次閱兵結合在臺軍“漢光31號”軍演的戰力展示之中,盡量避免“抗日”主題,甚至大標語上“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幾個字,都是迫于輿論壓力才在閱兵前夜匆匆加上的。而且沒邀請到日本“駐臺代表”,只請到了日本交流協會的備役少將尾形誠權且作為日方代表。這些事實都顯示出了臺灣方面對這次閱兵毫無底氣的一面,臺灣在怕什么呢?
答案很簡單,兩個字——選票。
就在不久前,國民黨和民進黨分別推出了各自候選人,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
選舉將上演“兩個女人的對決”。在臺灣的選戰中,臺灣的身份定位和認同一直是選民分撥站隊的主要標準之一。而是否紀念抗戰勝利這個問題,背后隱藏的正是國民黨當局對臺灣身份的表態。
臺灣若以官方形式紀念抗戰勝利,就相當于承認“中華民國”在臺灣地區繼續存在的歷史事實,兩岸共同紀念抗日戰爭勝利也可以視作“一中各表”原則的一種默契表達。但在當今臺灣,“去中國化”教育下成長起來的青年人政治參與度不斷提高,對所謂“臺灣認同”的訴求更為強烈。在此背景下,馬英九想要借抗戰強調對“中華民國”的認同,又怕得罪新興選民,手腳放不開,步子自然邁得不好看。
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羅援撰文指出,大陸方面邀請國民黨抗戰老兵參加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大會的消息公布后,臺灣當局第一時間回應,呼吁老兵們心系“中華民國”,勿受中共“統戰影響”。兩相比較,高低立現。其實這就是一個胸懷、氣度和眼界的問題。
(《都市女報》2015.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