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
BAT領跑,中小企業各出奇招
Gartner調查數據顯示,2014年近80%的中國企業將在云計算方面增加投資。之前IDC也發布預測,中國公有云市場規模到2016年將達到246.7億元人民幣,年復合增長率38.6%。而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有關數據也顯示,在我國信息技術服務業中,增長最快的是以云和大數據為代表的服務,2015年上半年增速達22.1%。云計算市場已經成為互聯網廠商、IT廠商和電信運營商的競爭高地。
2015年3月,阿里云聯合30家風投發布“創客+”計劃,聯合百億資金,提供從開發組件、分發推廣、辦公場地、前后期投資到云服務資源的系列創業扶持。7月,阿里巴巴集團宣布向阿里云戰略增資60億元人民幣,用于國際業務發展和DT生態建設等方面。
2014年才正式發布的百度開放云,在2015年9月初宣布擁抱中國“3600行”計劃,正式加入公有云市場競爭,并把人工智能與云計算的結合上升到一個新層面。百度云想要聯合電信云、金山云和華為企業云等國內主流云平臺以及亞馬遜中國,在安全領域共建云安全生態。

在“云產業”的布局上,騰訊也已經開始加大“馬力”追趕。最早從社交、游戲和開放平臺等業務中孵化的騰訊云,今年6月16日聯合多家創投機構發布了“云+眾創”計劃,宣布將提供1億元人民幣的扶持資金,加碼對創業者的扶持。緊接著,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湯道生在9月15日舉行的首屆騰訊云技術領袖峰會上宣布,2016年將投入20億元人民幣,用于騰訊云的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未來5年預計將投入超過100億元人民幣,同時發布“云+未來”生態規劃。
BAT如此大手筆,除了云計算是一大趨勢,也是依賴各自龐大的規模優勢。潛移默化的在使用著互聯網用戶的授權數據,隨著用戶規模的擴大支撐底層基礎設施和技術的投入,BAT本身就是自家云計算最大的用戶,加上公共云靠的就是規模效應取勝。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海外和本土兩種不同的思路:國外微軟與IBW的部署側重企業層,而BAT更偏重于用戶層面,云計算市場也必然會成為它們下一個相遇的戰場。
云計算市場的巨大前景,吸引的不只是BAT這種互聯網巨頭,華為這個傳統通信設備企業也在運營商業務呈現疲軟之勢時進軍IT業。自2015年7月華為推出公有云以來,業界就有評論稱其將會與運營商直接競爭。所以,華為很討巧的選擇與電信運營商合作,華為提供產品和技術,運營商提供網絡、IDC資源優勢及運營服務經驗。如此一來,既避免了與運營商競爭,還加大了華為后期可能與互聯網為主的云計算服務商競爭的籌碼。
巨頭們一手抓技術,一手抓資源,而市場上如UCloud、七牛云和青云等中小玩家則選擇了差異化作為立身的根本。七牛一直專注在云存儲領域,基于非結構化數據,提供客戶一站式的數據服務。青云與UCloud則偏向云計算,其中UCloud更側重游戲,青云側重私有云。
難題重重,不止砸錢這么簡單
在BAT中,增速最為明顯的是阿里云。8月中旬,阿里巴巴發布的2015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阿里云第二季度收入4.85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長106%,成為阿里巴巴收入增速最快業務。對比國際云計算巨頭,亞馬遜最新一季財報顯示,云計算服務AWS收入增長81%,這也讓阿里云一舉成為了全球增速最快的云服務提供商。
如此看來,燒錢確是跑馬圈地的好辦法。不過,云計算領域存在的諸多缺陷就不是燒錢所能解決的了。從PC到移動互聯網到萬物互聯,數據大爆炸正在加速來臨,數據將成為每一個個體和機構最有價值的資產,云端數據安全也將是云計算服務商未來競爭的焦點。2015年7月22日,阿里云在分享日上就曾發起“數據保護倡議”,針對用戶普遍關注的數據安全問題進行了界定。無獨有偶,華為IT產品線總裁鄭葉來在第五屆華為云計算大會上提到,華為堅持“聚焦”和“被集成”戰略,將與合作伙伴一起打造開放的云生態,讓平臺更開放。阿里巴巴和華為的做法或許可以打消用戶的顧慮,獲取他們的信任。但由于國內復雜的網絡環境,整個云計算安全市場現階段并沒有形成一套標準和自適應的防護體系,安全之路依然任重道遠。
除了安全是中國云計算領域需要克服的一大挑戰之外,目前國內云服務市場還存在總量過剩的問題。在9月15日騰訊云計算技術領袖峰會上,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創始人胡延平表示,“我們看到云計算在中國鋪天蓋地,總體來看最大的特點是參差不齊。包括原來做外包的,幫企業做數據托管,把這個也稱為云計算。所以遍地開花,人人都在做云計算,造成的結果就是總量過剩。”不過,企業真正需要的,真正能夠極大程度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云平臺并不多。
小編觀點
雖然國內云服務商增速明顯,但相比國外的成熟市場,國內云計算仍然處于基礎布局階段,沒有真正實現切實的落地。全球云服務市場被亞馬遜、谷歌、微軟和IBM四大廠商壟斷,他們占據全球云服務市場54%的市場份額,相比之下中國云計算領域內占據全球的市場份額僅僅不到5%。而且國內云計算市場面臨產品過剩,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存儲市場之外的商業模式延生,是云計算服務商急需探索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