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環境侵權責任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這是2015年1月1日新環境保護法生效以來,最高法在《關于審理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之后,相繼頒布的第二個審理環境責任糾紛案件的司法解釋。
據報道,如果有以下四種情形,除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予以處罰外,還應當與造成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其他責任者承擔連帶責任:一是環境影響評價機構與委托人惡意串通或者明知委托人提供的材料虛假而出具嚴重失實的評價文件的;二是環境監測機構或者從事環境監測設備維護、運營的機構與委托人惡意串通,隱瞞委托人超過污染物排放標準或者超過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的事實的;三是從事防治污染設施維護、運營的機構與委托人惡意串通導致設施不能正常運行的;四是有關機構在環境服務活動中因其他弄虛作假造成環境污染的情形。此解釋于2015年6月3日起施行。
(中新社 201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