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一南少將認為,這次香會,大國在南海問題頭腦很清醒,“起碼美國到目前為止保持清醒,我們中國也很清醒,就是要尋求合作和理解。”中美如此定調,讓與會國之間微妙的“分”和“合”在會場輪番上演。
5月29日-31日,來自26個國家和地區的防務部門和軍方領導人齊聚新加坡,參加第14屆香格里拉對話會(簡稱“香會”)。為期3天的香會,原本安排的是圍繞亞太地區傳統和非傳統安全議題展開討論和對話。然而,隨著美國國防部長卡特在會上宣稱,中國在南海的行動與國際準則和規范“不合拍”,香會開始逐漸“變調”……
誰在“攪渾”南海
就在香會正式開幕前一周,美軍一架P-8A偵察機突然飛越中國正在開展建設活動的南海島礁附近上空。據機上參與此次飛行的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記者發回的報道稱,當時這架P-8A偵察機收到中國海軍8次無線電警告。
一次空中偵察行動,卻有記者隨行,美軍此舉的炒作意味昭然若揭。一周后,卡特向中國強硬表態,要求中國停止在南海的島礁建設活動,并宣稱美軍艦機將繼續對該海域實施巡邏。
美國此前一直指責中國在南海的島礁建設妨礙了所謂“航行自由”,卡特的此次講話成為注腳:原來美國所說的“航行自由”,與國際公認的民用船只擁有的“航行自由”根本不是一回事。
新加坡學者曾蕙逸直言不諱地表示,美國所認為的“航行自由”,其實是軍事活動的偵察自由,美國目前的思維仍然是冷戰思維和結盟思維。
與美軍P-8A偵察行動和卡特發言遙相呼應的是,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很快揚言該國飛機將沿著美軍機飛行路線,堅持在所謂南海爭議島嶼上空飛行,美菲兩國在南海問題上可謂配合默契。
多位香會與會專家和觀察人士指出,美國在南海問題上持強硬立場,絕不是出于“愛護”某些國家的考慮,更不是要維護什么“航行自由”,而是在故意“攪渾水”,企圖破壞中國同有關國家的關系,破壞中國發展的外部環境。某些國家趁機與美國“默契”互動,明顯是想傍上“大碼頭”,狐假虎威以謀取在南海的不正當權益。
微妙的“分”與“合”
中國國防部對本屆香會的重視顯而易見。5月28日凌晨,中國代表團就已抵達新加坡。孫建國、關友飛、金一南、趙小卓、陳舟、張軍社、鹿音……國防部派出了近幾年參加香會的“最強陣容”。
對于孫建國副總長來說,他的香會之行是謀求“聚同化異。”
孫建國上將在5月31日上午第一個發言,在卡特略為“含蓄”的演講之后,孫建國也顯得克制:“大國要有大國的擔當,不能以大欺小。小國要有小國的責任,不能挑事找事。”
在提問環節,十五個問題中有十三個都指向孫建國:國際法原則,南海島礁建設,甚至是否在南海設置九段線和防空識別區的話題……綿里藏針的提問被一一拋出。
澳大利亞學者克里斯多夫·羅伯茨透露,美國從阿富汗撤軍后,西方的情報專家都已經將重點轉到了南海。“現在,南海是測驗中國崛起的一塊試金石了。”羅伯茨說,“這是對中國的‘測試,國際社會就是要看看,中國作為大國崛起,到底能表現成什么樣?”
香會正式開幕前,孫建國與越南副防長阮志詠的雙邊會晤就已經開始。除了阮志詠,孫建國還會見了日本、韓國、俄羅斯、印尼和歐盟各國等十幾個國家的防長級代表,雙邊會議中,南海是大家共同關注的話題。“南海問題是地區的事情,印度尼西亞反對任何形式的武力。”印度尼西亞國防部長利亞米扎德說。
本次香會中,這樣的聲音并不少。“相互指責和爭辯對任何國家都沒有好處。”馬來西亞國防部長希沙姆丁也如此說。日本也希望能夠保持謹慎的溝通。在香會期間,中日雙方防長級官員進行了握手見面,這是他們在公開場合下唯一一次交集。
金一南認為,這次香會,大國在南海問題頭腦很清醒,“起碼美國到目前為止保持清醒,我們中國也很清醒,就是要尋求合作和理解。”
中美如此定調,讓與會國之間微妙的“分”和“合”在會場輪番上演。
一點一滴中窺見世界格局
在恐怖主義和地區威脅的分論壇上的提問環節,美國參議員麥凱恩首先說到在反恐上和俄羅斯的合作。“和俄羅斯合作?俄羅斯?”麥凱恩表現出夸張的拒絕。坐在他右側的就是鹿音,她馬上接話提到中國和俄羅斯的反恐合作。
“大國之間的關系,是很微妙的。”學者丁樹范認為,香會上各國防長的一舉一動都有跡可循,是國際形勢在會場中的映射。香會現場舞臺雖小,卻能從不同參會者的關注點滴中窺見世界格局。
“美國、日本和東南亞國家,面對內政外交壓力,都需要中國。”王義桅專家這樣表示。但美國的情況則略有不同。在王義桅看來,從去年參會的防長哈格爾開始,美國在香格里拉不斷強調其領導力。“目的就是讓盟國們相信,美國能夠繼續領導這個世界。”王義桅表示。
卡特的演講中,一項啟動資金達4.25億美元的新“東南亞海事安全倡議”被提出,旨在加強美軍在該地區先進武器和能力的投入和建設,幫助包括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在內的盟國和伙伴國提升海上安全能力。
“(這是要)強化它(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存在,尤其是海洋方面。”陳舟認為,美國正試圖將“亞太再平衡”推入一個新的階段。
而就中國而言,“大國崛起過程中,誰沒有關注和非議?美國當年一樣被歐洲人非議得很,關鍵是不要影響合作的大局。”王義桅說,在軍事外交上,中國正在從被動反應逐步向積極主動過渡。
“我們以前特別怕別人罵,別人一罵我們就很火,現在我們觀念轉變了。你罵說明你不理智,我想辦法讓你理智,告訴你道理怎么講。”金一南說,開放是中國崛起的必經之路。
(《南方日報》2015.6.8、《南方周末》201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