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嫻



摘要在了解線性濱水空間內涵的基礎上,采用層次分析法構建一個分級效能結構的濱水景觀評價指標體系,合并使用Delphi法對指標層及權重進行確定,構建線性濱水空間景觀評價體系。同時以郴州城區5條主要河流的濱水空間作為調查對象實地踏勘,對使用人群和相關專家發放調查問卷,收集資料及數據,分析問題并提出建議:近期建設與遠期規劃結合;尊重自然,以人為本;突出場地景觀特色的景觀優化。
關鍵詞線性濱水空間;景觀評價;郴州市
中圖分類號S73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17-6611(2015)29-165-03
現代城市猶如一張大網,空間與時間約束和限定了人們的生活。城市線性空間作為城市大網的骨架,包括道路、軌道交通、江與河,承載著城市“新陳代謝”的重要功能。其中,線性濱水空間伴隨著城市的生長,出現功能的疊加與置換,維持生態功能的同時,由生產功能更多地轉向生活功能。在城市擴張與發展的趨勢下,如何保持線性濱水空間的持續、健康,與城市總體發展目標與價值的一致,平衡物質增長與精神家園建設,是新常態背景下的努力與發展方向。
1城市線性濱水空間內涵
城市線性濱水空間是指河流、海洋毗鄰的土地或建筑,
城鎮臨近水體的部分,空間范圍包括 200~300 m 的水域空
間及與之相鄰的城市陸域空間。不僅是河道、水流、河岸帶及沿河洪泛區的客觀物質實體要素的集合,還包括這些物質實體所表達的各種信息與空間中的人文活動。
2郴州城區線性濱水空間景觀調查
2.1郴州城區線性水系概況
郴州市位于湖南省東南部,耒水上游,羅霄山脈以西,南嶺山脈北麓,湘江、珠江和贛江三江流域的源頭所在地,且是湘江的主要源頭之一,全境降水充沛,水系發達。郴州市中心城區地處耒水支流郴江中游河畔,郴江及其支流同心河、燕泉河、秧溪河(西河)和東河自南向北穿城而過(表1)。
2.2調查及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層次分析法(AHP)構建一個分級效能結構的濱水景觀評價指標體系,合并使用Delphi法及文獻收集、查閱,對指標層進行篩選、確定、修正,同時每個層次細化為7個亞指標。通過對調查對象實地踏勘,對使用人群和相關專家發放調查問卷,收集資料及數據。
2.3城市濱水空間景觀評價
2.3.1指標篩選。
濱水空間具有復合功能,在城市中發揮多重效能,尤以生態效能、社會效能及景觀效能最為集中。該研究從這3個方面的突出效能出發,對單項指標進行篩選。生態效能主要是水體及岸際區域適宜生物生息、繁衍,可維持系統的相對穩定,同時具有良好的環境價值。社會效能指為市民提供活動場地,通過融合文化內涵、民族性格,突顯城市歷史文脈的延續和歲月的積淀,改善并提高市民文化生活品質。景觀效能通過創造積極、多元、個性化及地域化的公共空間環境與形象,利用景觀要素的組合,為市民提供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感觀舒適享受,同時與區域環境具有高融合性。
2.3.2指標體系構建。郴州城區主要河流線性濱水空間景觀評價指標體系如表2所示,指標層權重為對照基準層核定。
2.3.3評價標準。
通過對評價對象可能做出的各種評判結果組成集合,采用模糊數學的方法,在綜合考慮所有因素的基礎上,從標準集中選出一個最佳的評價結果。根據景觀設計的實際情況需要確定分為4個等級,A(優)、B(良)、C(中)、D(差),并給定標準集合一共加權因子v=[0.95,0.7,0.5,0.05][6-7]。
3郴州城區線性濱水空間景觀評價
3.1郴州城區線性濱水空間景觀評價結果
依據《郴州市防洪規劃修編》、《郴州市水生態規劃》、《郴州市東河、西河環境整治規劃》、《郴州市郴江河環境整治規劃》等,結合實地踏勘、問卷調查及征詢相關專家建議得出各指標的現狀值。
根據模糊綜合評價的基本原理,首先建立評價目標層 A={郴州城區線性濱水空間景觀}、評價要素集 B={B1,B2,B3}={生態效能,社會效能,景觀效能},評價指標集 C={C11,C12,C13,…,C37}(對應表2的21個指標)與評語集{V1,V2,V3,V4}=V={優,良,中,差},分別將不同調查對象的各指標現狀值代入,可得出各準則層的單因素評判矩陣,最后根據各指標和要素的權重結合模糊算法因子M(·,+)完成郴州中心城區5條河流景觀的一二級模糊評判(表3、表4)。
3.2郴州城區線性濱水空間景觀分析
依據最大隸屬度原則,綜合評分最高的為郴州市西河,其后依次是郴江河、東河、同心河、燕泉河,景觀評價等級依次為良、良、良、中、中。其中,在生態效能中得分最高的為東河,社會效能中得分最高的為郴江河,景觀效能中得分最高的為西河。
從單項指標來看,科普文化展示、特殊人群設施在5條
河流評分中均極低,具體表現是多方面的,如設計理念中未
考慮科普教育及文化展示的內容,設施細節中也沒有設置植物學名掛牌、相關科普知識、場地歷史人文簡介、無障礙通道、
殘障人士泊車位等。其次,在生態效能及景觀效能中權重占比較大的駁岸處理,評價得分也偏低,中心城區內3條河道幾乎均為硬質駁岸,并且垂直駁岸較長。除此之外,受歷史條件局限及規劃用地限制,河道綠地尺度與綜合得分呈極大的正相關。同時,河道區位與建設品質存在較為突出的矛盾,舊城區可達性好,服務使用者較多,但建設用地緊張;新城區建設條件及景觀品質較好,可達性相對較差,景觀效能好,社會效能較低,資源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
4優化措施
4.1近期建設與遠期規劃結合
對歷史的改造不是一蹴而就的,舊城區線性濱水空間的景觀建設應在縱覽全局的基礎上,從有條件處理的單項指標入手。如對植物進行掛牌,設計完善的標識系統等相對不局限的景觀要素。結合遠期規劃分期建設,再對中觀層面及宏觀層面的景觀進行逐步改造。
4.2尊重自然,以人為本
城市濱水空間中,防洪安全與景觀親水的博弈從未停息,如何有機化解這對矛盾也是需要不斷探索的課題。尊重河道水體原有的線性及駁岸形式,盡量減少裁彎取直工程及構筑生硬的駁岸,還原河道自然的生態機能,是建設可持續景觀的根本。
4.3突出場地景觀特色
規劃設計應以場地為源,借鑒城市歷史,強調城市文脈,以此作為景觀設計師的“繆斯”,貫穿項目始末,深入至景觀要素,做有針對性的設計。捉住設計中存在的主要矛盾,注重技術而不流于單純的平面構圖。如郴州市西河、東河流域存在大量堆積尾砂,在技術層面應著重重金屬治理及生態修護,而不是簡單地停留在景觀空間組織及平面設施布置上,在這類項目中,應針對不同項目在功能特色上有所取舍。
參考文獻
[1] 杜春艷.現代城市濱水線性空間景觀更新研究:以南京秦淮河為例[D].臨安:浙江農林大學,2013.
[2] 湖南省郴州市水利水電勘察設計研究院.《郴州市防洪規劃修編》[A].2012.
[3] 曹磊.城市濱水區景觀的評價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08.
[4] 周晨.城市濱水休憩空間景觀設計研究[D].長沙: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06.
[5] 鄧曉軍,許有鵬,翟祿新.城市河流健康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及其應用[J].生態學報,2014,34(4):993-1001.
[6] 朱潤鈺,甄峰.城市濱水景觀評價研究初探:以南京市莫愁湖濱水區為例[J].四川環境,2014,27(1):5-11.
[7] 黃國平,馬廷,王念.城市水系景觀評價的模糊數學方法[J].中國園林,2002(3):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