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醫生
趁年輕,做點有意義的事
要談魔方格,首先就要認識一下它的創始人楊成夫。說起楊成夫,不少業內人士都不會陌生。2004年,楊成夫進入華為工作。短短幾年時間,他帶領團隊攻下多個億元級項目、10多個千萬元級項目,所轄市場的份額一度攀至100%,總銷售貢獻達三十億元人民幣,一路從市場部產品經理晉升為片區產品總監。那時的楊成夫風光無限,前途大好。
就在這樣的背景下,一次朋友間偶然的閑聊,讓楊成夫升起了自己創業的想法。2006年的一天,楊成夫和自己的朋友李健、周建飛在茶館小聚,由于年歲漸長,閑聊中自然而然就聊到了結婚生子以及孩子教育的話題。在話題進行的過程中,三人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學生生涯,感慨其實孩子們的學生生涯中,大概有12年時間都是很苦的。要如何才能讓孩子們不再學得如此辛苦?在那時,線下教育如日中天,在線教育卻還是一個有待開發的藍海,但在線教育大發展的條件已經開始日趨成熟。在科技企業工作的楊成夫敏銳的意識到這可能是一個機會,于是三人考慮,他們是不是可以做一個在線教育的網站,能夠讓孩子不那么辛苦,能愉快地度過學生時代,不用老是做題。是不是能夠弄一個題庫,然后找到試題出題的規律,能讓孩子不要老是陷于題海之中無法自拔,玩著就考上大學了。
回想當年,楊成夫坦言有這種想法其實是一時沖動。當然,作為一個年輕人,他們三人一直都認為應該趁著還年輕,做點有意義的事。思來想去,三人都覺得進軍在線教育是個不錯的點子,于是開始慢慢籌備。2011年,人生觀、價值觀上的一致令三個人毅然放棄了優厚的待遇和穩定的工作,共同開始了一段辛苦并充滿著快樂的創業旅程。

在線教育應該解決一個什么樣的痛點?
一開始,楊成夫將尋找痛點的目光放在的家長身上。可是真正入手之后,三人卻發現這很難。由于受幾千年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家長的觀念普遍被禁錮了,想在其中找到一個突破口并不容易。兩年時間,三人前前后后折騰進去數千萬元人民幣,可到頭來想象中的成功卻并沒有到來。2013年3月,楊成夫的創業團隊無奈解散,創業失敗了。失敗之后,楊成夫骨子里不服輸的勁頭卻越發強烈。他認為在上一次失敗的創業中,團隊并沒有找到一個好的突破點,應該換個方向再來一次。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后,三個創業的小伙伴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折騰。不同的是,這一次他們將目標放在了學生身上。
學生在學習中需要解決什么樣的問題呢?這肯定是用戶的痛點,但這個痛點在哪卻讓三人煞費苦心。思來想去,三個小伙伴想到了一句話:“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學生的命根”,這句話被看做是應試教育的真實寫照。盡管素質教育和為學生減負已經喊了很多年,但中國教育卻面臨著學生的學習負擔越減越重的尷尬,究其原因是考試與錄取方式始終未變。因此,人人都想成學霸,但最終能成學霸者又有幾人?為何?效率低下使然。題海戰術是很多教師慣用的手段,目的是讓學生見識更多的題型。但這樣做卻忘記了一點,如果沒有從中把握知識點間的聯系和出題的規律,做再多的題也只是執著于題的表象,試題稍一變化仍然可能出錯。這就是痛點!
痛點有了,要如何去解決呢?作為一個在華為工作多年的老員工,楊成夫從華為身上學到了不少東西。以客戶為出發點,這是深深刻在華為人身上的烙印。楊成夫把在華為7年的心得體會用在了教育領域:即以學生體驗為出發點來做在線教育。楊成夫說:“我從小喜歡玩游戲,從最開始的小蜜蜂、大蜜蜂到俄羅斯方塊,離開華為之前,一直在玩游戲。我能深度理解孩子為什么喜歡玩游戲,游戲吸引孩子的點在哪兒,然后再結合對人性的分析和學習的規律,去設計自己的產品。用‘游戲+學習的模式去激發孩子的興趣點。”

坑一點也不少
痛點有了,產品雛形有了,那就開始做。可這個做的過程卻讓楊成夫和他的小伙伴深切的感受到,其中的坑一點都不少。
第一個坑就是關于試題錄入。教育教育,考核是必須的,這就得有題庫。本來,團隊在這方面是很有信心,畢竟他們聘請了至少有20年工作經驗的老師分析題庫,可做著做著問題就來了。由于一道題可以劃分出子母知識點、難度和小題考點細分等30多種屬性,但他們聘請來的老師大部分都不懂計算機不懂互聯網,他們給的題庫過于籠統,導致團隊進行反復的推倒重做,極其耗費人力和成本。
第二個坑就是算法。一開始,團隊并不是特別在意查重算法這方面。可等到題庫錄入的時候,他們卻發現,如果碰到一兩道題重復可能問題還不大,但是當題庫累計到一定數量級之后,重復的比例就會非常高。于是,團隊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去完善算法,減少試題重復率,當他們完成這一工作的時候,卻驚訝的發現,總的題庫量比想象中的要少不少。
第三個坑就是如何實現教材同步。目前國內教材版本眾多,其復雜程度遠超團隊最初的設想。而且,由于各種版本覆蓋的區域并不相同,當他們收集了大量資源后,卻發現這些教材最后能覆蓋的用戶比例還不到70%。經過商議,團隊認為這需要積累足夠大的用戶數量,然后依靠用戶自主產生內容來解決。
三個月的時間,楊成夫帶領團隊花費大量精力,總算讓這款名叫“魔方格”的產品上線了。起初,發展十分順利,上線不到一個月,在沒有做推廣的前提下,魔方格的用戶數量突破400萬,訪問量超過2.5億次,似乎一切都很美好。可就在這時,坑又出現了。那時,魔方格在廣泛的調查基礎上,為老師用戶提供了一個叫“組建”的功能模塊,在上面可以快速從題庫中選題創建出一套試卷,操作也非常的簡單。同時,他們還把老師和學生很好的關聯在一起,學生可以在線做題,做完之后就可以評分。可在實際上線之后,團隊卻發現“組建”功能使用比例奇低。為什么在調查時老師們均表示“很好,會常用”的功能會慘遭失敗呢?經過深入分析后,團隊意識到,在尋找用戶需求時,一定不能單靠用戶調查就做出判斷,必須走近市場去發現用戶需求。

未來,無懼挑戰
目前,很多傳統的線下教育培訓企業都在積極開展在線教育業務,甚至一些過去和教育并沒有任何關聯的企業也陸續進入在線教育領域,在線教育正在從藍海變為紅海。大量資金、人才的流入將對現有的在線教育企業形成沖擊,魔方格自然也在其中。
在面對這一趨勢時,楊成夫提到時間就是保護魔方格應對競爭的一道壁壘:題庫需要長時間積累。這并不是有資金支持就可以在短時間內做到的,而是一個慢工出細活的過程。目前,魔方格擁有800萬精編題庫,1 800多種教材版本,涵蓋小初高12年級和所有地區、所有的教材版本。此外,魔方格和全國各省市2 000多所名校建立了合作。近3 000多名一線名師,都在為魔方格提供最優的一手真題資料,并編寫詳盡的解題思路,確保學生能更透徹地掌握知識點。魔方格擁有專業的教研團隊,會針對這些精選真題,進行再一輪的優化和篩選。
目前,線上教育雖然進行得如火如荼,但線上教育與線下教育之間不是對立關系,而是互補關系。線下教育有不少痛點,如不解決終將止步不前。而線上教育正可以彌補線下教育的不足,使整個教育鏈條形成合力,從而為孩子提供更有針對性和更加高效的教育。
結束語
一個行業要產生變革必須有泡沫。受到泡沫刺激,才能加速行業變革進程,吸引大量人才和資本進入。事實上,隨著人民幣基金和上市公司的加入,在線教育反而更加火熱。當然,在這一過程中,所有人都面臨著及其嚴峻的挑戰,只有勤練內功,打牢基礎,才有可能在行業的大潮中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