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鑫


摘要論述了校園文化景觀建設的重要性,分析了校園文化景觀作為符號在傳達意義時所要進行的符號傳媒介的選取類型和符號意義的關聯方式,并以湖南大學校園文化景觀為例。同時指出,只有處理好校園文化景觀的物象和意象兩個層面的內容,才能建設優秀的校園文化景觀。
關鍵詞符號學;校園文化景觀;意義傳達
中圖分類號S731.9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0517-6611(2015)29-163-02
近些年來,校園文化在校園建設中愈加受到重視,而校園文化景觀營建對校園文化建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設計者們在建設校園文化景觀時過分重視景觀物象層面的營造,忽視了景觀意象層面的處理,導致設計出來的文化景觀或是匪夷所思,難以理解,或是索然無味,全無新意。
湖南大學坐落于岳麓山下,是湖南省歷史悠久的重點大學,被譽為“千年學府,百年名校”,其優秀的文化景觀一直是國內學者爭相研究的對象。聞名遐邇的岳麓書院、經歷戰火的校園建筑、頗具匠心的硬質景觀,這些都對校園文化的滲透與傳承起到了重要作用。為了重新審視其校園文化景觀中經典元素的形成,該研究引入了符號學理論,以莫里斯的語義學觀點為基礎,以岳麓書院、自卑亭、大禮堂、老圖書館、科學館、工程館、七舍、勝利齋、二院、法學院、工管院、東方紅廣場、譚千秋像、校門圖書館遺址為主要研究對象,旨在以符號學為視角,深入研究校園文化景觀意義的傳達機制。
1符號媒介的類型
如若把文化景觀視作符號,設計者在將所要表達的信息加工好后需要借助符號的媒介作用將其傳達出來。從符號媒介的選取類型來看,有慣常用型、重構型和創新型三大類。
1.1慣常用符號
慣常用符號是以表達對象整體的認知背景為基礎,通過約定俗成的機制,使表達對象能夠較為輕易地在自己的知識儲備中提取符號原型,并加以聯想和推理,從而獲知符號的意義。從這點上看,慣常用符號媒介的選擇需要注意對象群體認知的焦點性和共識性內容。以湖南大學校園文化景觀為例,確定符號媒介之前,要充分考量觀賞者群體的文化認知圈,從中篩選出能夠被廣泛認同和理解的焦點性和共識性內容。
岳麓書院中的慣常用符號首先表現在白墻黛瓦、亭廊碑刻等要素上,使觀賞者能夠很清晰地辨別出中國古典園林和傳統書院的形象,自卑亭的飛檐翹角、屋脊吻獸亦是如此。東方紅廣場選取毛澤東主席這一偉人形象來表現紅色文化也是基于共識性認知。毛澤東作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具有廣泛的認知群體,是中國紅色文化的標志性人物。老圖書館遺址依據觀賞者對校園歷史的理解,通過舊石柱來喚起人們對老圖書館原型的印象。譚千秋作為湖南大學學子,其本身就有一定的認識群體,其銅像所表達的英勇瞬間因得到廣泛認同而深入人心。
1.2創新符號與慣常用符號相反,創新符號放棄了對象群體認知的焦點性和共識性內容,而由設計者獨立規定符號表達的信息。以湖南大學校園文化景觀為例,創新符號體現在設計者與觀賞者的分離,兩者在符號的認識背景上交集較少。法學院在造型設計上的體塊分割,工管院在空間上“樹”、“樓”的相互嵌合都是設計者較為創新的表達方式,因此觀賞者對其的理解與認識呈現出開放性。
1.3重構符號
重構符號介于上述兩種符號之間,兼具兩者的特點。它一方面具有表達群體的認知共性,一方面通過創新的方式對符號的內容進行解構和重組,是一種較為折衷的符號形式。在湖南大學校園中,重構符號體現為東西方的文化交匯和傳統與創新的統一。校門的舊石柱與校牌石較為直觀地表達出學校的歷史文脈,千年錘則以較為創新的形象寓意“千錘百煉”。同時大禮堂與老圖書館的中式結構和西式尺度,二院立面的折衷表現,以及科學院、工程館、七舍、勝利齋等關于經典元素的重新利用,都體現出符號媒介的重構性。
綜上分析,湖南大學校園文化景觀符號媒介類型如表1所示。
2符號意義的關聯類型
文化景觀符號在表達意義的同時,如同文章一樣,需要將本體和喻體進行關聯。符號意義的關聯類型有明喻、隱喻和轉喻3類。
2.1明喻
明喻在語言學中包含了本體和喻體兩個部分,通過“好像”、“比如”、“類似”等喻詞來連接實現比喻。在文化景觀符號中,符號意義的明喻關聯通過符號媒介直觀性的
淺層信息喚起觀賞者的認識,使觀賞者較為容易地理解符號意義。例如,為了體現“尊師重道”的傳統,岳麓書院建設之初“塑先師十哲之像,畫七十二賢”,后來書院為紀念對書院做出突出貢獻的先輩,又分別設有畫像等。從這些圖像性的信息,觀賞者很容易就能獲知所要描繪的人物形象,加以分析便知曉畫像與雕塑的紀念意義。同理,譚千秋銅像也是通過符號的明喻手法來關聯符號意義,通過動作和表情的刻畫,還原了人物的真實形象。
2.2隱喻
隱喻表現的是喻體和本體的深層聯系,需要通過一定的暗示來進行相互比較,實現比喻。在文化景觀符號中,符號的隱喻除了本體與喻體關聯外,通常還有相關的意義延伸。例如岳麓書院的整體布局,其本體為建筑和園林,喻體為層層進深的院落結構,更深層表現為主次尊卑的禮樂觀念。大禮堂作為符號,其本體為建筑的空間造型和細部結構等,喻體為建筑特征所隱含的建筑文化,同時還延伸為個人的設計思想和表達的價值觀念。相同的還有老圖書館、科學館、工程館以及法學院等一批建筑。校門作為文化景觀符號,其意義關聯也屬于隱喻,本體為舊石柱、校牌石和千年錘,喻體為各自所象征的人文與歷史,共同組合在一起則將意義延伸為湖南大學校園的文脈與精神。
2.3轉喻
轉喻表現的是喻體與本體的密切聯系,如“國務院出臺某條例”,嚴格意義上說,這些條例是由國務院工作人員研究并提出的,但在表達上很自然地將二者聯系在一起,形成轉喻。在文化景觀符號中,符號意義的轉喻關聯除了要基于本體與喻體本身的相關性,同時還要借助解釋中介,將二者的聯系表達出來,以保證可理解性。例如,在湖南大學校園中,自卑亭在功能上原為登山爬高之人歇腳的地方,是岳麓書院的一部分,在表達意義上則是告訴人們不論是做人還是做學問都要如登高一樣,從低處做起。而自卑亭在體現本體和喻體的聯系上,借助了《中庸》中的一句話:“君子之道,辟如遠行,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這也是自卑亭之“自卑”的來歷。相類似的,岳麓書院中的飲馬池,本體為水池,喻體為表現書院文化的盛況,這其中與“朱張會講”時前來求學之人多到馬都飲干了池中水的典故是分不開的。
綜上分析,湖南大學校園文化景觀符號意義關聯類型如表2所示。
3結語
以符號學為基礎,將文化景觀視作設計者傳達符號信息的載體,是深刻理解校園文化景觀意義傳達機制的新途徑。
校園文化景觀作為符號,在傳達不同主題時,需要根據設計者和對象群體之間不同的互動需求選取相應的傳達媒介和關聯方式:①符號媒介的選擇有慣常用符號、創新性符號和重構性符號3類。選取慣常用符號將以對象群體的認知背景為基礎,注意對象群體認知的焦點性和共識性內容;選取創新性符號則以設計者獨立規定表達信息為主;而選取重構性符號則要兼顧設計者的創造性和對象群體的認知性。②符號意義的關聯類型有明喻、暗喻和轉喻3類。選用明喻要注意本體和喻體之間淺層信息的直觀性和可識別性;選用暗喻要注意本體和喻體的深層聯系,處理好喻體意義的延伸;選用轉喻要注意借助解釋中介,保證本體和喻體之間關系的可理解性。設計者在構建校園文化景觀的雛形時,需要把握好文化景觀本體的意義傳達,兼顧物象層面的同時,注重景觀意象層面的處理,只有這樣,才能建設出優秀的校園文化景觀。
參考文獻
[1] 唐云,曹麻茹.承學府之風 寄山水空朦——湖南大學校園生態與人文主題的營造[J]. 四川建筑,2006(3):13-14,17.
[2] 魏春雨,許昊皓,盧健松. 異質同構——從岳麓書院到湖南大學[J].建筑學報, 2012(3):5-12.
[3] 張佳林,李石純.興學千年 弦歌不絕——從岳麓書院到湖南大學[J].中國高等教育,2001(7):45-47.
[4] 陳圣浩.景觀設計語言符號理論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07.
[5] 廖秋林.后現代主義符號學景觀設計理論研究[D].長沙:中南林學院,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