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菲
2015年新年鐘聲敲響沒幾天,一個名為“速度周刊”的微信公眾號發送了一篇文章,標題是:“聲明:速度周刊只是自媒體聯盟WeMedia的成員。”
這篇文章的正文部分則同其標題一樣簡略:只是一個聲明,不用點進來的。好吧,既然已經進來了,就看看WeMedia自媒體聯盟的介紹吧。其后,附上了WeMedia的官方介紹。
過去這一年,只要對于自媒體稍有關注的人就很難不注意到這家公司。WeMedia官方資料顯示,目前,WeMedia加盟自媒體已超過300人,覆蓋主流消費者3000萬人,為招商銀行、搜狐、百度、新浪、騰訊、華為、特斯拉、克萊斯勒等眾多知名企業提供營銷和傳播服務,“是中國最大的自媒體聯盟組織和社會化營銷平臺。”
業界也存在其他散落各處的類似組織,其組織形式與WeMedia有一定類似,但若說WeMedia在過去一枝獨秀似乎并不為過,這一組織還集結了不少小微開發者,年度活動售票也受到追捧。
“我們認為,移動互聯網必將充分釋放個體勞動者的知識和技能,讓他們在不依附于特定機構的情況下,靈活、自由、快速地建立個人品牌,積累粉絲,服務消費者,并獲取收入。” WeMedia創始人青龍老賊所倡導的自媒體價值實現的途徑,從理論層面而言顯然令人充滿憧憬,但1月6日的一則消息則讓他做出了不一樣的決定。
當日,由《經濟觀察報》原社長何力領銜、上海報業集團打造的微信公眾賬號“界面”宣布,將于1月25日宣布成立“中國最大的自媒體聯盟”——界面聯盟(JMedia)。新成立的界面公司注冊資本金近1億元,團隊也十分豪華,其財大氣粗令業界競爭對手頗感壓力。
之后很快就傳出了WeMedia要求旗下自媒體人站隊的消息,也因此有了本文開始的那一段看起來莫名其妙的聲明。“不依附于特定機構”顯然并不容易。
從仰望星空到貼身肉搏,從釋放個體勞動者到紛紛圈地,這是進入2015年國內自媒體領域的標志性事件之一。作為個體,可以對這一圈地行動有不同的看法并付諸不同的行動,但作為創業者,青龍老賊的焦慮則十分典型。在國內各個互聯網細分領域,充分甚至過度的競爭并不鮮見,為了保住自留地,創業者往往要在企業愿景和生存壓力間作出取舍。
老賊們面臨的困惑不止于此。過去一年中,關于自媒體的諸多美好設想正在被證實:它們只是設想而已。
微信官方對外宣稱:“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然而進入2015年,驀然回首,人們很可能會發現,真實的境況是:再有品牌也是個小個體。
微信公眾平臺開放以來,的確不乏一些草根逆襲的案例,但也是早起趕海的那撥人分享了一部分利益。截至2014年7月,在微信月活躍用戶數已接近4億的同時,微信公眾賬號也達580萬個。在洶涌而來的大潮面前,個體更加渺若星辰。羅輯思維算是為數不多的知名度美譽度皆備的成功案例,動手早、路子對,多平臺聯動,通過視頻產品帶動品牌生長,成長為微信大V。吳曉波公眾賬號姍姍來遲,但因為其在內容和聲望的積累,也輕松進入大V之列。
人們可能高估了新平臺的拉動力。在微信平臺上,依然是微信公眾號時代之前的大V們馳騁的領地。其他各個領域的自媒體公眾賬號,特別是IT互聯網公眾賬號,則淪為軟文重災區。少數自媒體人在短時間內獲得了不錯的收入,但這一盈利方式能持續多久依然存疑。
大V退散,段子手崛起,這是在微博上發生的話語權遷移。過去一年,因為少數幾個標志性人物的自身原因,以知名企業家、投資人、學者等為主要群體的微博大V們逐漸喪失了他們在微博的陣地。段子手們則通過歸順于不同的公司與機構之下,達成聯動之勢。分享知識、促進信息的流動的微博平臺已成為“哈哈黨”們的根據地。
利用認知冗余釋放其專業和信息傳播能力,這是人們對于那些非媒體從業人士的期許。然而,無論是在微博、微信、看起來已經十分古老的博客平臺還是音頻視頻領域,自媒體人所期望的專業人士自媒體并沒有獲得足夠令人欣喜的成長。在微信上,養生類的信息很容易獲得追捧,但自相矛盾、偽科學等內容也是泛濫成災。大多數醫生、營養學者等專業人士缺乏寫作和傳播專業知識的動力,而抄襲行為的存在更是打擊了原創者創作精品內容的積極性。
2015年,自媒體的未來會更好嗎?通過逐步開放文章評論,微信正試圖走出信息孤島。微博則推出打賞等機制,這一舉措能否真正激勵自媒體人釋放其精品原創能力,仍待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