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曉靜
從生物學角度講,共生是指兩種不同生物之間所形成的緊密互利關系。用此概念來形容社會企業和社區的關系真是再合適不過了。從英國的實踐來看,即便社會企業生態圈中資源要素繁多,但社區始終是社會企業存在和發展的土壤,社會企業又成為社區發展擺脫困局的新出路。
社會企業是為創新性的解決社會問題而生。諸如貧困、犯罪、社會排斥、資源浪費等問題往往具體地體現在一個個社區之中。這些問題的存在恰恰成為孕育社會企業的土壤,并為其發揮作用提供用武之地。大多數社會企業的規模較小,他們植根社區,直接回應社區需求,依據不同的社區問題和資源稟賦運營。Westmill太陽能合作社設立的目的是緩解不斷上升的能源成本給社區居民所帶來的風險,進而追求社會和環境公正。因為受未來經濟變化沖擊最大的是窮人以及那些沒有多少發言權的人。Bikeworks在東倫敦地區社區誕生,與這個地區存在著嚴重的就業問題和健康問題密切相關。Bikeworks就是要以自行車為載體創造性地改善上述社區問題。Skip Garden的宗旨則是重復利用建筑廢料建成移動式有機生態花園,讓當地社區居民、特別是青年人和建筑工人逃離鬧事的鋼筋水泥,感受自然之美和內心寧靜。這既讓社區垃圾變廢為寶,又潛移默化地提高了人們的環保意識和環保技能。可以說,社會企業就是一種基于社區的小而美的商業模式,離開了社區的召喚,社會企業不但找不到前進的方向,更失去了存在的根基。
英國的社會企業十分強調民主治理的特征。從所有制結構看,社會企業可能歸屬于它們所在的社區,或者它們的客戶、員工、托管人或公共機構所有。在這里資本不再作為投資獲取利潤的工具,而僅僅是企業運營的生產材料,具有了非營利性特征。人們通過民主化的方式進行決策,讓更多的利益相關者參與到項目實施和管理中來。社會企業不但鼓勵服務對象更多地為自己的生活負責,在組織中履行一定的工作義務;而且還給員工更多參與決策的權利和行動空間。這種民主的、靈活的、富于內驅力的管理模式,正是社會企業在資源匱乏的情況下仍能夠高質效、低成本運營的關鍵。Westmill太陽能合作社就是英國第一個社區所有的可再生能源項目。其所謂社區所有是指其股份持有者多數來自當地社區。其民主制體現在不論股份大小,每個合作社成員都擁有一票表決權。該合作社讓更多當地人參與到自己的能源供應中來,從而為居民參與項目及更多的社區規劃注入了積極熱情。還有一些員工所有制或合作社類的社會企業,都以充分信任和尊重員工為組織文化的核心,也因此帶來了員工們的全心投入,產生了遠遠高于工業化、流程式企業管理的效能。社會企業所踐行的民主、平等理念,也通過其參與者和服務者擴散到更廣大的社區,為社區的融合與復興帶來了積極改變。
社會企業的最終目標是使每個人成為創造者、變革者。社會企業無法解決所有社會問題,但它通過培養有自信心、創造力、想象力和責任感的個人,為社會應對各種發展問題創造了條件。因此我們看到大多數社會企業都把社區中的失業者、無家可歸者、問題青少年、殘障人士等困難群體納入培訓計劃之中,并通過實景培訓和演練讓他們不但掌握工作技能,而且能夠實現正式就業。這就從根源上避免了更多貧困、失業、犯罪等社會問題的產生。Bikeworks的自行車工作計劃,主要為無家可歸者提供基于工作的職業培訓實習與就業機會。參與者將獲得國家認可的職業資格,并實現就業。此外,Bikeworks還有針對殘障人士和高危人群的專門培訓計劃,讓他們通過騎行增添自信和健康水平。這些改變了的個人不但是社會企業的成果,激勵員工更有意義感地工作,而且他們自己也可以成為社會企業潛在的人力資源。此外他們也為所在社區帶來更多積極的社會影響,激勵更多人投入到類似的社區服務項目中來。Skip Garden的培訓主要集中在當地青年人,因為他們才是啟動和激活社區未來經濟的人??梢姡匀藶楸?、育人為本讓社會企業能夠吸納社區各類群體并將之轉化為人力資源,如綠葉的光合作用般,為自身發展和社區繁榮儲備能量。
多元跨界是社會企業締造創新商業模式的重要途徑。社會企業的創新性充分體現在它對各種社會資源的精妙重組,從而在運營的多個環節解決不同社會問題,帶來遠遠超出一般企業的社會影響和經濟價值。Bikeworks針對弱勢群體的項目得到了基金會、社區中心和倫敦自行車協會的支持,而獲得了最初的資金來源。隨后它又與政府簽訂培訓訂單,助推其跨越式發展。與多家企業合作更為其贏得了穩定的收入,反過來企業的資金和專業志愿者,也使項目服務的范圍更大、水平更高。Skip Garden充分利用本土資源,與周邊學校、企業、餐廳開展合作。在與《衛報》的合作中,新鮮蔬菜供應《衛報》食堂解決了客戶對高品質蔬菜的需求,也為Skip Garden出產的蔬菜提供了穩定的銷路。更重要的是此舉讓《衛報》為支持社會企業、環境可持續和當地社區建設做出更多貢獻。Skip Garden還將自己看作一個創新實驗室,通過種菜種花根植社區,將個人、社區、周邊企業等有機地聯系起來,實現機構成長,并鼓勵年輕人帶來積極的改變??梢姡粋€成功的社會企業離不開公益領域、政府、企業以及社區的協同支持。反過來,社會企業基于社區需求的獨特商業模式,也使其散發出奇異芬芳,吸引各種社會資源加入,孕育出多方共贏的可喜結果。社會企業已然成為把更多外部資源匯入社區的新平臺。
英國不乏以社會企業為核心帶動衰落地區經濟重建和社會發展的例子。社會企業以創新的商業模式,撬動了地區經濟的轉型升級從而帶來了新的經濟增長點。比如將破落的工業區轉型為旅游和創意園區,并為失業青年提供就業機會。社會企業還為社區發展帶來了可持續的物質和人力基礎。一方面社會企業的大部分利潤都要投入到機構組織和社區發展領域;另一方面社會企業啟動了積累地區社會資本的良性循環,催生了多元合作的可能。Westmill太陽能合作社就將資助一個在社區開發更多可持續能源的多方合作項目。
社會企業之所以能夠成為帶動社區經濟發展與社會和諧的新引擎,就在于它遵循了不同于市場經濟的另一套經濟原則——社會經濟。正如孟加拉鄉村銀行的創始人尤努斯教授在其著作《企業的未來》中所指出的那樣,市場經濟最大的缺陷就在于對人性的誤讀。我們必須將經濟理論中的單維度人轉換成多維度人,即同時具有自私和無私特質的個體,以此建立的經濟就應該是社會經濟。其核心是資本的非營利性與經濟的民主化,遵循按勞分配、管理自治、民主決策等重要原則。這才是社會企業與社區共生的內在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