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濤 陳成 彭建中
為準確研判貴州省當前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和就地就近就業形勢,總結經驗,分析存在問題,指導和推動下一步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和就地就近就業工作,省人社廳和省委政研室組成聯合課題組對全省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和就地就近就業問題進行了深入調研,形成此調研報告。
一、貴州省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和就地就近就業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年來,貴州省把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和就地就近就業作為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優先位置,主要突出“七個強化”。
(一)強化工作基礎
近年來,貴州省以落實政府促進就業創業責任為重點,通過全面深化就業創業機制制度改革,努力夯實農民工創業就業工作基礎,著力構建農民工工作新格局。2013年,成立貴州省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今年初又下發了2014年貴州省就業工作要點,調整充實就業聯席會議制度成員,強化政府推進就業創業工作責任,將就業創業工程納入各級政府“十大民生工程”目標,完善就業工作目標責任體系,加強溝通協作,形成工作合力,全面推動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工作的開展。
(二)強化政策支撐
政策扶持是做好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工作的根本保障。2011年以來,貴州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引導和扶持百萬農民工創業帶動就業的意見》(黔黨辦發[2011]33號)、《關于引導和鼓勵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就業的意見》(黔府辦發[2013]25號)和“3個15萬元”等扶持政策;貴州省人社廳等部門出臺外出務工人員就業的實施意見、城鄉養老保險制度銜接實施意見、農民工創業園建設指導意見、農民工綜合服務中心建設指導意見等相關政策文件達10余個:各地各部門也研究制定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為創新農民工創業就業工作,助推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提供了全面的政策保障。
(三)強化創業帶動
貴州省人社廳、財政廳出臺《關于從我省失業保險基金中調劑就業小額擔保貸款擔保基金的通知》(黔人社廳通[2013]321號),最大限度地發揮小額擔保貸款促進創業就業效應。截至目前,全省小額擔保貸款累計完成121.86億元(其中,2013年發放38.4億元),累計扶持創業22.54萬人、帶動就業67.6萬人。2014年1-10月,全省新增就業小額擔保貸款達27.8億元,新增扶持創業人數4.28萬人,帶動就業13 49萬人;積極開展返鄉農民工創業之星表彰活動,2013年在全省范圍內評選出104名創業成功先進典型進行表彰,并授予“全省返鄉農民工創業之星”稱號,努力營造促進創業、鼓勵創業的良好社會氛圍,有力促進了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
(四)強化園區拉動
貴州省緊緊圍繞“5個100”等重點工程項目建設,不斷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穩步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示范縣建設、縣級農民工綜合服務中心建設,大力推進農民工創業園建設,搭建農民工創業就業服務平臺,加大創業支持,積極為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提供政策咨詢、就業指導、培訓、勞動維權、社會保障等相關服務,逐步優化農民工創業就業服務環境,產業園區建設大力拉動就業增長。目前,基層公共就業服務平臺建設覆蓋率達100%,創建充分就業社區覆蓋率達59.8%,有66個縣開展縣級農民工綜合服務中心建設工作。2014年1-10月,實現產業園區新增就業15.71萬人。
(五)強化技能人才培養
貴州省近年來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大力發展技工教育,推進教育“9+3”計劃落實,健全面向城鄉全體勞動者的職業培訓制度,大力提升人力資源質量,為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提供有力的人力資源保障;加強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和職業技能公共實訓基地建設,加大高技能人才振興計劃實施力度;出臺關于圍繞“5個100”工程開展職業培訓的通知、關于圍繞重點產業園區開展培訓的通知、關于實施貴州省2014年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春潮行動”的通知等政策文件;通過項目推進、舉辦全省技工院校青年技能大賽、多彩貴州黔菜創新大賽等形式,穩步推進農民工技能人才培養工作。201 4年1-10月,全省培訓高技能人才3萬人,完成職業培訓21 8萬人,其中農村勞動力培訓163萬人。
(六)強化社保參保
近年來,貴州省在鞏固國有集體企業職工參保的同時,以非公企業、農民工和靈活就業人員為擴面重點,通過調整降低社會保險繳費基數降低參保門檻、加大宣傳力度、強化勞動保障監察、實行部門聯動和完善政策制度等措施,狠抓農民工養老、工傷、失業、醫療、生育等五險的擴面征繳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效。截至2014年10月,全省農民工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24.88萬人,同比增長22.4%。
(七)強化權益保障
貴州省出臺了《貴州建設工程務工人員工資支付保障金實施辦法》(貴州省人民政府令第1 51號)、建立市(州)應急周轉金制度,即“兩金”制度,用制度保障農民工進城務工保障體系。目前,全省存儲務工人員工資支付保障金項目5739個,存儲金額達17.82億元,2014年用于支付勞動者工資項目38個,涉及職工5061人,涉及金額3224.9萬元:各級政府共籌集應急周轉金8630萬元,2014年以來用于墊付勞動者工資39萬元,有效提高了群體性欠薪案件的應急處置效率。
二、當前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和就地就近就業工作面臨的困難及問題
(一)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工作難度加大
今年以來,國內經濟進入新常態,貴州省主要經濟指標增幅也出現不同程度的回落,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工作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同時,還面臨資金嚴重缺乏、權益保障和人力資源市場基礎薄弱等諸多難題。
(二)引導和扶持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政策和措施尚不完善
目前涉及返鄉農民工在內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等相關政策還不完善,特別是農村勞動力創業就業、社會保障、子女入學等方面政策還不配套,缺乏體系支撐,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公平、均等、普惠,農民工社保標準低、子女入學難、住房難等問題沒有徹底解決。而且,涉及農村勞動力的現行政策也沒有得到很好落實,農村勞動力就業受歧視、不與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同工不同酬、隨意加班加點、拖欠工資等問題在一些地區依然存在。
(三)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能力偏低
近年來,隨著貴州城鎮化的強力推進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產業結構調整.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綠色經濟將得到大力發展,對創業者和勞動者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而貴州省包括返鄉農民工在內的農村勞動力與過去相比雖然在綜合素質上有了很大提高,但就創業就業技能而言,高產業發展和企業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
(四)返鄉農民工在省內創業就業收入待遇偏低
近年來,隨著我省經濟的高速發展,在省內創業就業的收入待遇雖有較大增長,但與在省外同期創業就業的收入增長水平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受收入水平的限制,返鄉農民工難以享受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使部分原已返鄉就業的農民工再次選擇到收入較高的省外企業就業,不利于吸引返鄉農民工在省內創業和穩定就業。
(五)公共就業服務能力亟待提高
目前貴州省基層公共就業服務工作平臺仍未實現全覆蓋。已設立的鄉鎮公共就業服務工作機構工作人員少、辦公經費緊張、基礎設施落后、信息化水平低、包括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在內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統計、服務保障工作缺乏有效載體?;鶎庸簿蜆I服務機構就業創業服務能力較弱,特別是在創業指導等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六)省內勞務合作水平較低
目前,外出務工人員和農村新成長勞動力在省內就地就近就業的愿望越來越強,加強貴州省內各地之間勞務合作,建立勞務協作機制,吸引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和在省內就地就近就業已成為當務之急。而目前我省內各地之間的勞務合作水平還比較低,如何構建省內勞務協作機制和技能人才培養機制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三、做好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和就地就近就業工作的對策建議
(一)著力突出經濟拉動
一是依托“5個100工程”、貴安新區建設、雙龍臨空經濟區建設、扶貧開發工程、失地農民就業、扶貧生態移民工程等項目的實施、重點建設項目的推進和白酒、煙、茶、民族醫藥、旅游五大產業的發展吸引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
二是引導和促進勞動密集型企業、中小微企業、民營經濟、各種服務業和有利于擴大就業的新行業、新產業加快發展,增強經濟增長對就業的拉動作用,提高就業吸納能力,擴大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容量。
三是大力推進縣域經濟發展和小城鎮建設,鼓勵和引導農村勞動力自主創業,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就業。
(二)著力突出政策扶持
一是不斷完善農民工返鄉創業優惠政策措施,注重落實人社、財政、稅務、金融、工商等各領域創業扶持政策,著力優化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環境,對農民工自主創業并帶動就業、連續正常經營1年以上的明確給予創業補貼,返鄉創業企業按規定享受相關優惠政策。
二是注重發揮創業促進就業的倍增效應,創造性地實施“3個15萬元”“萬戶小老板創業行動計劃”等政策措施,最大限度地增強創業帶動就業效應,促進更多農村轉移勞動力和扶貧生態移民就地就近就業。
(三)著力突出園區轉移
依托100個產業園區、100個現代生態高效農業示范園區、100個旅游景區建設,大力發展機械加工、電子裝配、服裝、制鞋等勞動密集型企業:大力發展火龍果、珍稀食用菌、葡萄等種植,推進農業產業化、農民產業工人化:大力發展景區旅游、特色旅游、鄉村旅游、農家樂等旅游產業。著力創建一批省級農民工返鄉創業示范園和省級創業孵化示范基地,大力實施“雙百工程”(用幾年時間,在全省范圍內建設100個創業孵化基地和100個農民工創業園(點)),充分發揮創建示范帶動作用,掀起返鄉農民工創業熱潮,通過農民工返鄉創業帶動就業,吸引更多農民工就地就近轉移就業。
(四)著力突出培訓支撐
一是深入實施教育“9+3”計劃,大力發展現代職業教育,進一步優化技工院?;A設施建設。采取國家助學金和免學費政策及“兩后生”預備制培訓等政策,對農村家庭未升學的初中、高中畢業生提供免費技工教育。
二是以實施“春潮行動”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為抓手,緊緊圍繞“5個100”工程和重點產業園區需求開展職業培訓,積極推行“訂單式”培訓。注重分層次、全方位開展農民工培訓,對正在創業和有創業意向的農民工提供SIYB培訓(企業創辦及發展相關培訓),對想掌握一技之長的農民工提供職業技能培訓。
三是加大農業實用技術技能培訓,繼續實施“雨露計劃”“巾幗創業就業示范基地建設”“農村致富女帶頭人培育工程”,圍繞扶貧主導產業,培養一批種養大戶、科技示范戶和創業能手。
四是圍繞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5個100工程”,利用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開展企業“招工+培訓+就業”三位一體服務,推廣“產業園區+標準廠房+職業教育”、對口幫扶異地培訓等辦學模式,培育新一代農業產業工人。
(五)著力突出服務助推
一是切實發揮省政府成立的貴州省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作用,著力加大工作統籌,協調解決農民工相關政策落實中的重點難點問題,為做好農民工工作提供有力組織保障。
二是不斷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著力把縣級農民工綜合服務中心建成引導和扶持農民工創業帶動就業的服務窗口,積極為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提供政策咨詢、就業創業指導、技能培訓、創業培訓、勞動維權、社會保障等“一站式”服務。
三是通過舉辦“農民工專場招聘會…產業園區專場招聘會”等就業服務專項活動、積極搭建農民工就業服務平臺,著力優化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服務環境。
四是開展農民工關愛主題系列活動,確保服務常態化、形式多樣化,搞好“三關一服務”(即關心、關愛、關注和服務農民工)宣傳,加強外出務工人員生產生活安全教育。
(六)著力突出社保兜底
一是努力擴大征繳范圍。在鞏固國有集體企業職工參保的同時,以非公企業、農民工和靈活就業人員為擴面重點,通過調整降低社會保險繳費基數降低參保門檻、加大宣傳力度、強化勞動保障監察、實行部門聯動和完善政策制度等措施,狠抓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擴面征繳工作,確保包括農民工在內的城鎮職工社保參保人數不斷增加。
二是對于符合社會保險待遇享受條件的農民工,要盡量簡化程序、提高效率、優化服務,及時兌現參加社保的農民工待遇,著力解決農民工后顧之憂,引導農民工向二、三產業和城鎮轉移,加快城鎮化進程,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七)著力突出維權保障
一是認真執行工程建設領域務工人員工資支付保障金實施辦法、建立市(州)應急周轉金制度,著力構建農民工進城務工保障體系,預防和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
二是清理影響公平就業相關政策文件,逐步消除城鄉、行業、身份等影響平等就業的制度障礙。
三是推進勞動保障監察“兩網化”本地化建設,加強對職介機構中介活動的管理,嚴厲打擊并及時糾正招聘過程中的歧視、限制及欺詐等行為。
(八)著力突出典型示范
一是繼續組織開展返鄉農民工創業之星表彰活動,對在全省各地范圍內評選出的創業成功先進典型進行表彰,并授予“全省返鄉農民工創業之星”稱號。
二是加大典型和政策宣傳力度,特別是在基層農民身邊的典型,總結他們好的做法,并加以推廣,使農村勞動力資源“紅利”在推進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大潮中得到充分展示和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