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管齊下”,狠抓農業園區建設
(一)管組織運行,強化園區建設的領導
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園區建設,認真研究以往農業項目“立項易,實施難,要取得實效更難”的現象,強化領導、加強組織、明確責任,狠抓落實,形成農業園區建設組織運行的良性機制。縣里成立了以縣長為組長、縣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黔西縣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建設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農業園區發展的相關問題:建立了“黔西縣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管理辦公室”這一園區管理機構,落實了辦公場所、相關辦公設備和交通工具,并先后下撥工作經費140萬元,保障園區工作正常開展。
(二)管政策引領,出臺和落實園區發展相關文件
為切實抓好園區建設,黔西縣縣委、縣政府超前謀劃,旱作安排,于2012年先后出臺了《黔西縣加快發展蔬菜花卉等四個產業獎勵扶持辦法(試行)》《關于加快推進黔西縣現代農業示范園建設的意見》《關于現代農業示范園招商引資的優惠扶持政策(試行)》《關于現代農業示范園招商引資優惠扶持政策的實施細則(試行)》《黔西縣利用外資和招商引資項目代辦服務工作暫行辦法》和《黔西縣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工作實施方案》等文件,明確了縣域農業園區發展的獎勵辦法、扶持條件、實施標準、服務承諾等工作標準。為保證這些政策的落實,縣里建立了縣級領導和縣直部門掛幫園區的工作制度,由縣四大家領導及縣有關部門對全縣園區進行一一掛幫,對所幫扶園區的重大項目和重點企業進行統籌跟蹤服務,定期到企業調研幫扶,及時協調解決企業項目建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三)管科學規劃,注重招商引資
黔西縣把園區規劃放在全縣農業發展的重要位置,提前做好調研和資料準備,作為對外招商引資的重要目標。縣里組織編制完善銀河綜合農業示范園區、眾農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園區、食用菌產業示范園區及御莊生態農業示范園區4個規劃。通過市園區辦,請省內外農業發展專家評審,力求規劃符合科學、建設符合實踐,措施切實有力。僅2014年,就編制招商項目共計40余個,涵蓋種、養、加工及旅游等產業,并將招商項目在新浪網、百度網站進行發布,積極推行網絡招商。同時,組織開展招商引資農業園區項目“三查三促”活動,查資源利用,促項目履約開工強力推動園區項目建設;查合同執行,促項目按合同約定開工建設投產;查政策兌現承諾,促項目順利實施健康運營。通過“三查三促”活動,園區入駐企業按照項目建設規劃安排,認真執行合同,積極開展項目建設,進展較快、效果較好。
(四)管資金整合,強化基礎實施建設
資金投入是園區建設的根本和保障。2013年以來,黔西縣共計整合部門資金近1億元投入園區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其中省級園區共計整合資金4085萬元投入建設。資金投向主要為道路、溝渠、噴滴灌、溫室大棚等基礎設施建設。在整合資金投入帶動下,撬動社會資金8億多元投入園區建設。由于強化資金投入保障,園區項目建設呈現出起步晚、起點高、推進快、效益好的良好態勢。
(五)管人才引進,強化技術支撐
黔西縣縣委、縣政府開拓創新,大力引進農業科技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自啟動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建設以來,已與貴州大學、省農科院、市農科所等單位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同時聘請省內外共計11名專家作為園區技術顧問。市農科所、縣園區辦、縣農牧局等單位共計派駐7名專家及技術人員對園區建設進行技術服務,幫助培訓合作社社員及種植大戶共計4000余人次。水西觀光農業示范園區核心區現已開展組培育苗、無土栽培、立體栽培等先進技術利用和無公害先進技術集成利用,已引進20個新品種開展試驗示范,并已將園區納入測土配方施肥監測。
(六)管質量標準,確保高起點建設
園區建設管理從強化項目規范管理人手,嚴格項目準入審查,加強規劃設計把關,注重施工質量和進度管理,確保了項目建設質量。為全力推進園區建設,確保園區項目建設質量和進度,實行項目優選,要求企業按照園區規劃主導產業遴選項目,只有符合要求的才批準入園實施;嚴格要求入駐企業按照規劃和高標準設計、高質量建設、高效益推進的思路進行項目建設。在建設質量上,園區企業聘請了有關專家常駐工地進行技術指導把關,縣有關部門派出專業技術干部對公司及專業合作社進行技術指導和培訓,確保園區項目建設質量。
二、示范帶動,引領縣域農業現代化
(一)農業園區建設初具縣域現代農業發展基礎
目前,全縣已有6個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其中,黔西縣水西觀光農業示范園區、黔西縣銀河綜合農業示范園區、黔西縣眾農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園區、黔西縣食用菌產業示范園區等4個為“省級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黔西縣御莊生態綠色產業示范園區為“市級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全縣引進入駐園區企業25家,簽約資金共計15余億元,累計完成投資8億余元。園區類型有休閑觀光型、產業發展型.主導產業(產品)有精品水果、名優花卉苗木、蔬菜、牛、羊、蛋雞等。在主體培育上,園區已入駐企業25家,其中規模企業16家,省級龍頭企業2家,組建了農民專業合作社6個,社員數193人,種養大戶10戶,均已達產,園區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投產率100%。2014年1-5月,園區實現總產值2.8億元,實現銷售收入2億元,銷售利潤1億元。新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126個,新增市級龍頭企業4家。據保守估計,到2017年,全部園區將建成達產,年效益可達102.81億元。
(二)園區內部功能逐步完善功能配套
黔西縣農業園區布局和建設十分注重內部功能的銜接和配套,充分考慮園區上下游產業的相關性和互補性,不搞“單打一”的農業園區。如,黔西縣水西觀光農業示范園區按“一園四區”進行規劃布局,“一園”即水西泰豐園,主要是自身農產品的展示,同時也是方便觀光和消費:“四區”即優質特色蔬菜示范區、名優花卉苗木種植展示區、特色農產品加工區、高效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區。黔西縣銀河綜合農業示范園區按“六區”布局,即種植區、養殖區、展示交易區、深加工配套服務區、體驗互動區、新農村示范區,把附近農戶充分帶動起來。黔西縣眾農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園區規劃建設年產2.2萬頭生態養豬基地1個,1000畝生態種植業基地1個,牲畜日交易量為200 - 300頭的大牲畜交易中心1個,占地380畝的農業觀光園1個,日均批發量為1500噸的蔬菜批發市場1個,年產50萬噸的飼料加工廠1個,年產5000噸的蔬菜食品加工廠1個,年生產能力3000噸的肉食品加工廠1個,以及20家以上“綠色食品專賣店”。黔西縣食用菌產業示范園區按照“一區三基地一園一中心”的總體布局,即食用菌核心示范種植區;食用菌產業化種植基地、速生菇木林種植基地、優質特色稻種植基地:食用菌加工交易物流園;農業科技創新服務中心。上述4個省級園區中每個布局區域又有若干子項目,對土地流轉整合,對產品生產、加工、銷售全部環節都有充分考慮,建成之日即產生效益,大大縮短農業產業發展時間和資金回籠周期,保證園區經濟效益和示范效應。
(三)輻射帶動全縣農業整體效益進一步提升
由于農業園區的帶動、輻射,黔西縣農業從傳統農業逐漸轉身,形成平原和壩子以現代農業為主,河谷和山區地帶以傳統種植業為主,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農業經濟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經濟效益進一步得到提升。2013年,農業良種良法配套率達95%,農機具總動力達38 1萬千瓦。糧食種植135.35萬畝,產量23.78萬噸;油菜種植41.47萬畝,產量6.81萬噸;烤煙種植8.02萬畝,收購煙葉14.7萬擔,比2012年增加2.04萬擔.蔬菜種植42.3萬畝:新增牧草種植1 5萬畝;種植核桃等經果林9.04萬畝:建成規模化養殖場143個,畜牧業產值9.41億元,增長10.7%。全縣實現農業總產值達30.3億元,實現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684元。
三、結語
加快推進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建設,旨在通過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新工藝的引進,融生產、試驗示范、推廣為一體,按照市場化、企業化、管理科學化的理念進行集中示范園建設,從而引領帶動全縣現代農業的發展。黔西縣的這一探索方向無疑是正確的,但是要真正實現這樣的引領,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目前,黔西縣農業產業化還需進一步鞏固,龍頭企業帶動還需進一步增強,農產品商品率還需進一步提高,管理手段還需進一步強化,并在今后的建設和發展中認真解決資金投入不足、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主打品牌意識不強、帶動示范能力不夠、機制體制不活等不同層次的困難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