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峰 張新強
〔摘要〕 大革命時期是黨的發展史上的重要階段,黨既要進行國共合作,又要保持自己的獨立和純潔。由于注重黨員數量卻忽視質量、黨內思想教育缺乏、黨內紀律松弛、部分黨員脫離群眾等原因,黨從思想教育、組織建設、嚴肅黨紀等方面對保持黨的純潔性進行了初步的探索。大革命時期黨的純潔性建設的啟示如下:發展黨員要以質量為先,思想上入黨是前提,加強對黨員的紀律要求,提高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
〔關鍵詞〕 大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純潔性建設
〔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175(2015)02-0037-05
大革命時期,黨面臨著在國共合作背景下發展壯大黨的組織的艱巨任務,從思想教育、組織建設、嚴肅黨紀等方面對保持純潔性進行了初步探索。大革命是黨員純潔性的試金石,既鍛煉了一大批立場堅定、思想純潔、掌握豐富斗爭經驗的黨員干部,也在大革命失敗的危急關頭出現了大批叛黨者和脫黨者。總結黨在大革命時期探索純潔性建設的經驗與教訓,對當前加強黨員隊伍建設,保持黨的純潔性和先進性,提高新形勢下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一、大革命時期黨的純潔性建設的必要性
大革命時期是黨的發展史上的特殊階段,一方面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實現國共合作,共同推動國民革命的發展,另一方面黨還要致力于自身的建設和發展,保持自己的獨立和純潔。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并不是要取消共產黨的組織,而是仍要保持共產黨的組織,并須努力“從各工人團體中,從國民黨左派中,吸收真有階級覺悟的革命分子,漸漸擴大我們的組織,謹嚴我們的紀律,以立強大的群眾共產黨之基礎” 〔1 〕 (P147 )。大革命時期是黨的幼年時期,面對艱巨的任務和復雜的形勢,如何在國共合作背景下保持黨的純潔性和獨立性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黨員數量猛增,質量下降,無政府主義、小農意識等不良思想嚴重存在,因此,迫切需要加強黨的純潔性教育,以克服非無產階級思想的影響。大革命時期是黨的歷史上黨員數量增長最快的時期。中共三大召開時全國共有黨員432人,到1925年中共四大召開時黨員人數已增加至994人,再到1927年中共五大時,黨員人數已達到57967人,實現了空前的增長。從黨的四大開始,大力發展黨員成為黨的中心工作。黨逐步降低了入黨人員的門檻,將入黨介紹人由正式入黨半年的兩人,變為兩人中只須有一人是正式黨員,且不限于入黨半年以上者;新黨員經過入黨儀式編入支部;處于候補中的預備黨員,只要在革命運動中表現積極就可以縮短候補期,轉為正式黨員 〔1 〕 (P450 )。黨的總書記陳獨秀在給各地的指示信中明確強調:“這些革命的工人農民黨員之增加,正是使黨革命化,正是增加質量之一種方法,一種重要的方法”,“不急謀黨員數量的增加,便是對黨怠工,便是一種反動行為” 〔2 〕 (P635 )。黨員數量在短時間內得到了增加,但是黨員質量在短時間內難以得到提高。湖北區在給中央的報告中指出,漢口黨員“雖共有四十七人,而懂組織與黨義的占最少數,同志們不知服從紀律與黨綱為黨員應盡職責”,且忽視黨內小組會議,故意不參加會議 〔1 〕 (P262-263 )。如何加強黨員黨性鍛煉,克服無政府主義、小農意識等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的不良影響,成為黨的純潔性建設的重要課題。
(二)黨內思想教育缺乏,思想混亂,需要加強黨的純潔性教育,從而統一認識,凝聚共識。思想教育工作是黨的一項重要任務,關系到舉什么旗、走什么路等重大政治問題。中共四大后,黨員數量急劇增長,那些在革命中新入黨的黨員幾乎沒有受到系統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教育,也沒有受到必要的黨內政策和紀律的教育,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勢在必行。黨內的宣傳教育方針和政策并不能適應迅速擴大了的黨的發展形勢,黨內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極其缺乏,不僅在黨報上很難找到教育黨員了解黨的政策的討論文字,而且在黨小組會中很少有政治報告,“大多數的同志都是富于革命熱情,而缺乏系統的認識” 〔2 〕 (P516 )。例如,在國共合作的問題上,左的觀點主張繼續作無產階級的革命運動及無產階級專政的宣傳,反對加入國民黨,甚至反對加入國民革命,認為這是和資產階級妥協。右的觀點更加普遍,認為共產黨既然以國民運動為中心工作,“便應集權力于國民黨的工作,不必同時進行我們黨的工作” 〔1 〕 (P336 )。解決思想上的認識誤區,既要靠革命的實踐,更要靠黨內部的宣傳教育。因此,加強黨內宣傳教育,統一思想認識,成為凝聚共識、保持純潔性的重要課題。
(三)黨內紀律松弛,渙散無力,需要依托黨的純潔性教育,增強戰斗力和凝聚力。民主集中制是黨的基本組織原則,堅持民主集中制一方面有利于維護黨的紀律的權威,保證政令暢通無阻;另一方面,堅持民主集中制可以貫徹民主原則、防止獨斷專行。但是由于黨內理論水平不高和建黨初期殘酷的斗爭環境,黨內出現了對民主集中制原則絕對化的偏向。一種是黨內個人主義傾向嚴重,無視黨的紀律,自由散漫。中央要求各地黨的組織必須定期向中央匯報黨組織的工作,然而“各地往往不做農運專門報告,都是隨隨便便在總報告中帶一二句,縱專做報告亦不按期” 〔2 〕 (P285 )。另一方面,制度的不健全和實踐經驗匱乏也為個人專斷作風的滋長提供了溫床,黨內出現了以黨的總書記陳獨秀為代表的“家長制”。這些渙散無力、紀律松弛的現象,不僅違背黨的宗旨原則,而且敗壞黨在群眾中的威信,極大地影響到黨的純潔性和先進性,影響到黨的戰斗力和凝聚力。因此,采取一切措施保證黨的路線政策得到有效的貫徹執行,是加強中央對黨的各級組織進行管理和指導的必要之舉。
(四)部分黨員作風不正,脫離群眾,需要以純潔性教育為突破口,進而加強作風建設。黨的作風建設關系到黨的性質和宗旨,關系到人心的向背,決定著黨的命運。在大革命時期,黨之所以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踴躍地參與和支持革命,是因為人民群眾看到黨是代表他們利益的,是為他們的利益而奮斗。但是在蓬勃發展的革命浪潮中,部分黨員干部放松了警惕,滋生了官僚習氣。在宣傳教育方面,“太偏重機關式的組織工作”,不能使黨的宣傳理論和階級教育深入工人群眾中 〔1 〕 (P376 );在組織動員群眾方面,“只圖利用政治勢力去發展工作” 〔2 〕 (P468 ),我們在這方面沒有基礎,勉強而為,只能使我們失去群眾的支持和擁護。大革命失敗后,黨在總結領導工人運動的教訓時,便深刻認識到:在大革命時期,中國工會組織“多半借著政治號召發展起來,沒有建立下層強固基礎,沒有吸引廣大工人建立工會生活” 〔3 〕 (P380 )。這樣,當大革命暫遭失敗時,工會組織的基礎便完全瓦解,失敗就在所難免。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廣泛發動人民群眾,是黨實現自己政治目標的根本依靠力量。因此,加強作風建設,密切黨群關系,就成為純潔性建設的必然要求。
二、大革命時期加強黨的純潔性建設的措施
純潔性不是單純指成分上是否符合無產階級政黨要求,純潔性更多的應該是指黨員在思想上與政黨指導思想保持高度一致,信念上與政黨政治目標保持高度吻合,行動上與政黨綱領路線保持統一。在國共合作的背景下,中國共產黨雖然對建設什么樣的黨、如何建設黨等問題還沒有清醒的認識,但是在革命實踐中已開始了探索保持黨的純潔性的初步嘗試。
(一)加強思想教育,探索保持純潔性的教育引導機制。思想純潔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鮮明標志,保持黨的純潔性首先要保持全黨思想的純潔。大革命時期,黨員的文化素質和思想理論水平普遍較低,黨主要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宣傳教育和實踐活動,提高黨員的思想認識水平,保持黨的純潔性和先進性。
為有效解決國共合作背景下黨員的思想教育問題,黨中央于1923年10月和11月分別通過了《教育宣傳委員會組織法》和《教育宣傳問題之議決案》,首次提出從思想上建黨,明確要求把加強黨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學習、黨綱黨章的學習、政治形勢的學習討論以及對社會實際生活的了解等作為黨員教育的主要內容,并對黨內教育的形式、內容以及黨內學習教育的具體組織方法作了詳細的規定。1924年5月,中央執委擴大會議又通過了《黨內組織及宣傳教育問題議決案》,再次強調了黨內教育問題的重要性,要求中央宣傳部在黨報上加重黨內宣傳教育工作,指導馬克思主義研究會,還要“特別設一個編輯委員會” 〔1 〕 (P245-246 )。黨的四大在《對于宣傳工作之議決案》中專門制定了整頓宣傳工作的12項具體辦法,強調在中央和地方黨組織中專門設立一個“強固的宣傳部”,集中力量辦好《向導》《新青年》《中國工人》和《黨報》,并使之成為一個理論陣地〔1 〕 (P377 )。為使黨的思想宣傳工作者掌握正確的宣傳方法,使黨的理論能夠通俗易懂地被廣大黨員接受和理解,1926年5月,中共中央將《我們今后應當怎樣工作》的小冊子作為必讀品發給每個同志,“當令詳細讀過,其不識字者,支部應負責特別為之解釋” 〔2 〕 (P108 )。事實也正是如此,黨的宣傳動員工作不僅可以使黨員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政治覺悟得到提升,而且能夠引導和動員更多的人加入黨的隊伍中并為黨的事業而奮斗。
為適應黨的隊伍龐大而分散的狀況,黨改變集中培訓的方式,依靠舉辦地委以下和區委以下兩級黨校的方式,分地區、分行業、小規模對黨員進行培訓。黨校內的教育方法,主要是根據國內革命運動的經驗,說明共產黨在許多革命運動中的作用,“使黨校的學生得著真正的無產階級的思想” 〔1 〕 (P481 )。1926年2月,中央特別會議再次要求在地委之下設立普通黨校,在區委之下設立高級黨校,加強對黨員理想信念的教育。如廣東區委就要求“在農村中選舉能活動并得農民信仰的同志二十至三十人, 加緊訓練一二個月,灌輸黨員的必具知識和活動方法,修業期滿后,分發各縣主持黨的內部工作,訓練及吸收該地黨員” 〔2 〕 (P256 )。總的來說,在中央的指導和監督之下,各地開始了依靠黨校加強對黨員教育的探索實踐,比較成功的主要有中共北方(北京)區委黨校、中共江浙區委黨校、中共廣東區委黨校、中共湖南區委黨校、中共“兩湖”黨校等。盡管這些區委黨校(高級)和地委黨校(初級)存在的時間很短,但是在對黨員的教育培訓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培訓了一大批黨員領導骨干和工人黨員。
(二)加強組織建設,探索保持純潔性的組織保障機制。組織純潔是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的組織保障。保持黨的組織純潔,就是遵守黨的組織紀律,自覺維護黨的團結與統一,同各種違背黨綱黨章、危害黨的事業的行為作斗爭,始終使黨保持先鋒隊的作用。
民主集中制是馬克思列寧主義關于黨的建設學說的主要內容之一,也是黨的根本的組織制度和領導制度。與黨的二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相比,黨的四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第二次修正章程》突出地增加了加強對黨員的紀律約束和維護中央權威的條文,例如,明確強調黨員自請出黨時,必須經過地方黨組織之決定,并收回其黨證及其他重要文件,由入黨介紹人擔保其嚴守本黨一切秘密,如果違反黨的紀律,“由地方執行委員會采用適當手段對待之” 〔1 〕 (P383 )。黨的四大以后,為及時掌握中央決議在地方貫徹執行情況,加強對地方黨組織的指導和監督,中央要求各級黨組織定期上報本地區黨組織的基本情況,諸如黨費繳納情況、地委指導支部書記對內組織、對外活動等問題。到黨的五大時,中央政治局明確提出了“民主集中制”原則并將其寫入黨章,規定“黨部的指導原則為民主集中制” 〔4 〕 (P144 )。
支部是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中共四大在修改黨章議案中專門增加了對支部的指導意見,例如,規定了黨支部的組織形式、支部例行會議的形式和內容等。例行會議的召開,不僅有利于集中傳達和學習上級組織部門相關指示和會議精神,了解和掌握黨組織相關的活動內容和動向,而且有利于統一思想,及時糾正在復雜斗爭環境中對相關問題的錯誤認識,保持黨員在思想上的統一和純潔。《黨章修正案》甚至對流動黨員的管理也作出了明確規定,要求“凡黨員離開其所在地時必須經該地方黨部許可,其所前往之地如有黨部時必須向該黨部報到” 〔1 〕 (P388 )的條款。這些新增的規定,便于及時掌握黨員的動向和對流動黨員的管理,避免造成管理上的混亂。為適應革命新形勢的發展需要,1926年5月,中央又制定了《支部的組織及其進行的計劃》,進一步要求把黨的支部建設成為黨在群眾中的核心、發展黨的工具、黨在群眾中的耳目手足、黨的生活中心、黨的戰斗的武器和黨的實際監督黨員工作的機關 〔2 〕 (P612-613 )。大革命時期,黨在革命實際中漸漸地懂得了基層組織的重要作用,這對推動黨組織發展,保持黨的純潔性,擴大黨的影響,以致后來國共合作破裂后黨在廣大農村地區仍有很大影響力有重要意義。
在大革命時期,為較快地擴大黨員數量,改變黨員的成分構成,黨比較重視在工人隊伍中發展黨員。黨的一大時僅有1名工人黨員,到黨的三大前工人黨員人數達到164人,在黨員總數中的比例增加到39%。此后工人所占比例不斷增加,1927年1月,工人黨員在黨員總數中所占的比例一度高達75% 〔5 〕 (P77 ),到黨的五大時,工人黨員所占的比例仍然高達53.8% 〔5 〕 (P360 )。在當時復雜的斗爭環境下,黨員成分是判斷黨員黨性的明顯標準,易于操作,吸收工人階級分子也是符合馬克思主義建設學說的。這一指導思想在大革命失敗后在黨內表現更為明顯,給黨此后的發展帶來較大的問題。
(三)注重黨的紀律建設,探索純潔性建設的約束機制。政治純潔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先進性的本質要求,是黨保持正確政治方向、提高領導水平和執行能力的政治前提。保持黨的純潔性,既需要通過思想教育不斷提高黨員的黨性修養,堅定理想信念,也要通過制定相關的制度規定監督和制約黨員干部的行為。
對于中國共產黨來說,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思想武裝,不僅要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而且更要將它從理論知識轉化為活生生的中國革命實踐。在迅速發展的革命形勢下,黨清醒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如“投機腐敗分子之混入,也恐是一件難免的事”,“最顯著的事實,就是貪污的行為,往往在經濟問題上發生吞款、揩油的情弊” 〔2 〕 (P282 )。肅清這些不良分子,成為黨提高自身凝聚力和戰斗力,保持純潔性和先進性的必要之舉。中央特別訓令黨的各級組織“迅速審查所屬同志,如有此類行為者,務須不容情地洗刷出黨,不可令留存黨中,使黨腐化,且敗壞黨在群眾中的威望” 〔2 〕 (P283 )。1926年1月,中共太原地委酌情開除了四五名不合格的工人黨員,撤銷了制革工人黨支部(即晉綏軍糧服局革制科)。1926年6月至10月間,中共太原地委多次進行組織整頓,先后開除了30多名不合格的黨員,并撤銷私立太原進山中學黨支部 〔6 〕。
為加強對各級黨組織的監督和指導,保障中央的政策得到貫徹和落實,黨在大革命時期借鑒蘇共的經驗建立了黨內巡視和監察制度。巡視制度便于上級黨組織對下級黨組織的指導和管理,黨的三大規定,中央執行委員會以九人組成,從中選舉五人組織中央局,其余四人分派各地,“贊助該地方委員(會)一同工作,每星期將所在地情形報告中央局一次” 〔1 〕 (P156 )。在黨的文件中首次出現了從中央派遣特派員赴地方指導工作的提法。1925年10月,中央對特派員的工作職責作了明確界定:“增加中央特派巡行的指導員,使事實上能對區及地方實行指導全部工作。” 〔1 〕 (P473 )所謂“中央特派巡行的指導員”,既是對黨的二大關于“特派員”概念的具體表述,又是后來明確稱謂“巡視員”的過渡表述,標志著黨內巡視工作的開端 〔7 〕 (P104 )。
監察委員會擔負著監督、指導地方委員執行黨的路線政策的職責。在大革命失敗的危急關頭,一批在革命高潮中混進黨內的分子紛紛叛變投降,為純潔黨的隊伍,嚴肅黨的紀律,鞏固黨的統一和權威,黨的五大決定在全國代表大會及省代表大會選舉中央及省監察委員會,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個專門的黨內監察機構。在大革命面臨失敗的殘酷斗爭條件下,中央監察委員會為提高黨的戰斗性和保持黨的純潔性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大革命時期黨的純潔性建設的啟示
大革命時期,黨在純潔性建設方面創造了許多貼近革命實踐的方法,極大地推動了國民革命運動的迅猛發展。僅湖南一省,到1926年11月底,全省有54個縣建立了農民協會,會員達107萬人。到1927年1月,湖南農會會員已增加到200萬人 〔8 〕 (P179-180 )。但是,在很長一段時間,黨對于如何科學有效地加強黨的純潔性,如何鑒別黨員入黨動機,如何培養黨員黨性,如何提高黨的戰斗力,由于沒有充分的時機來總結反思,導致了在這些問題上沒有清醒的認識,也沒有找到合適的方法,以至于在大革命遭受失敗時,隱藏的這些問題都暴露出來,給革命造成極大的損失。
(一)發展黨員要以質量為先。吸收黨員,質量為先,是黨的純潔性建設的首要任務。由于中國特殊的國情,具有無產階級性質的中國共產黨在誕生之初,并非是由純而又純的工人來領導的。不僅在中國,而且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這也是很普遍的一種現象。馬克思也只是說共產黨人“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 〔9 〕 (P413 ),也并未說過知識分子不可以加入共產黨,也并未說過知識分子不可以取得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地位。對于我國當時的國情來說,吸收具有共產主義覺悟的先進分子入黨是黨擴大黨員隊伍、提高戰斗力的歷史選擇,單純強調工人階級成分是黨的組織建設還未成熟的表現。黨員成分對黨員素質有一定的影響,但是不能把這一點絕對化,以為只有真正的無產者才有最強的戰斗力,以為只有真正的符合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所要求的共產主義者才是最可靠的,這在現實中是行不通的。同樣,也不能過分強調黨員成分而忽略對質量的要求。把形形色色的人吸收到黨的隊伍里,固然可以壯大黨的隊伍,擴大黨的影響,但是到了真正的危急關頭,這些異質分子就有可能損害黨的利益。大革命的實踐是革命者忠誠與否的試金石,我們今天所進行的深入推進改革開放的實踐,同樣是合格黨員的試金石。我們要堅決剔除黨的隊伍中的腐化變質分子,純潔黨的隊伍,保持黨的先進性,這對于當前形勢下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尤為重要。
(二)思想上入黨是前提。大革命時期,年輕的共產黨人在對黨員理論教育、堅定理想信念方面進行了不懈的探索,但從實行的效果來看,并不明顯。毛澤東在總結大革命失敗教訓時,指出一個重要的失誤是黨員的數量在急速擴張時沒有給予黨員必要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教育,雖然“黨的組織是發展了,但是沒有鞏固,沒有能夠使黨員、黨的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堅定起來” 〔10 〕 (P610 ),導致大革命失敗后全國黨員數量從5.7萬多人銳減到1萬人左右,黨內許多不堅定分子公開聲明退黨,有的甚至成為革命的叛徒。歷史的作用就在于提醒和教育后人。現階段我們面臨的環境更加復雜,面臨的任務更加艱巨,在看到我們8600多萬黨員規模優勢的同時,也不能忽視黨員隊伍質量提升的問題。加強黨的純潔性建設,正是反映出新形勢下黨對自身機體的健康問題如極少數黨員的“信仰危機”等的清醒認識。對黨員思想教育的方式方法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黨報、黨刊、黨校只是提供了一種形式,黨員與黨的要求要有接觸的平臺,要讓黨員受到共產主義理想和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價值觀的熏陶與洗煉。在當前網絡迅速發展的時期,我們必須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網絡資源加強對黨員的思想教育,提高新形勢下黨員教育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三)加強對黨員的紀律要求。鋼鐵紀律一直是黨的優良傳統,是我們取得民主革命勝利的一大法寶。我黨持久的戰斗力、高而強的凝聚力與國民黨的人心渙散形成了鮮明對比。此外,在黨的建設方面,成立中央監察委員會,清除腐化蛻變分子,強化黨的紀律,也增加了黨的戰斗力。革命年代的流血斗爭是殘酷的,和平年代的利益考驗更加嚴峻。敵對勢力對我們黨的腐化可能不是直接的,而是間接的,不是明顯的,而是暗中的;我們的危險可能不是外部的,而是內部的,不是短期的,而是長期的。要想克服前進道路上貪污腐化的危險、蛻變異質的危險,就必須長鳴紀律“警鐘”,用制度來約束黨員的行為。在現階段,強化黨員考核機制,克服黨員考核過分信賴材料的缺點,注重信仰、業績、能力、德行考核,建立長效考核淘汰機制顯得尤為重要。對于不達標的黨員進行勸改,對于整改仍不達標的黨員要堅決清除出黨。和平年代的紀律建設任務越是繁重,面臨的挑戰越是嚴峻,黨員純潔性就顯得更加重要。
(四)提高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發揮支部在黨性教育、黨員整合、黨的政策貫徹方面的作用,是大革命時期黨的建設的重要經驗。作為黨的基層單位,支部作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一切工作歸支部”,“支部組織不堅固,黨就很渙散”等,這些都是黨在革命實踐中逐步認識到的。黨的支部作為聯系群眾、發展黨組織、宣傳教育黨員和群眾及執行黨的任務的工具,牽連著黨的事業和前途。現階段,強化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顯得尤為重要。基層黨組織應該成為反映黨員思想動態的“晴雨表”,應該成為將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執行黨的意志的基本力量。基層黨組渙散會給黨帶來致命的危險,強化政府、企業、軍隊、院校等單位的基層黨組織在黨員入黨審查、鑒別考核、紀律約束方面的作用,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黨的基層組織應該成為黨的純潔性建設的起點和制度機制的落腳點。
參考文獻:
〔1〕中央檔案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冊〔M〕.北京:中央黨校出版社,1989.
〔2〕中央檔案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2冊〔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9.
〔3〕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國職工運動史研究室.中國工會歷史文獻:第2冊〔M〕.北京:工人出版社,1958.
〔4〕中央檔案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3冊〔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9.
〔5〕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產國際、聯共(布)與中國革命檔案資料叢書:第5冊 〔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7.
〔6〕王康泰,等.大革命時期山西黨組織的創建與發展(上)〔J〕.黨史文匯,2011(4).
〔7〕吳 鈺.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黨內監察機制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8〕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歷史:第1卷(上冊)〔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2.
〔9〕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0〕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責任編輯 陳 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