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俊杰

【摘要】巴塘藏族民間弦子歌舞由藏族人民一手創造,是一種優美抒情的藏族舞蹈,體現著鮮明的民族風格,具有“長袖善舞”的特點。獨具雪域風采的民間歌舞藝術——巴塘弦子舞,是集歌、舞、詞、曲為一體的民間大眾藝術,其學術價值和藝術價值都很高。本文以巴塘弦子舞為切入點,在分析巴塘弦子舞的藝術特色的基礎上,闡述了巴塘弦子舞的人文社會功能,并對巴塘弦子舞的傳承與發展進行了相關探討,旨在說明研究巴塘弦子舞的重要性,以期指導實踐。
【關鍵詞】巴塘;弦子舞;音樂舞蹈;藝術特征
前言
近年來,隨著藏族藝術研究視角的不斷深入,對巴塘弦子舞的重視程度也逐步提高,弦子是康巴藏區具有“草根文化”特點的歌舞,其獨特的區域風格使巴塘弦子舞獨立于藏區舞蹈之中,成為人民在生產生活之余的娛樂活動。巴塘弦子舞的音樂風格和藝術風格均獨樹一幟,等舞步非常輕盈優美有流暢感,呈現出是一種由內及外的情態、心態和神態。如何理解獨具特色的巴塘弦子舞是當前巴塘弦子舞研究關注的焦點。因此,研究巴塘弦子舞的藝術特色、人文社會功能、傳承與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鑒于此,筆者對獨具特色的巴塘弦子舞進行了初步探討。
一、巴塘弦子舞的藝術特色分析
巴塘弦子舞的藝術特色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分別是音樂優美抒情、節奏鮮明;伴奏樂器牛角胡哀怨柔和;唱詞格律獨特、題材豐富;舞姿變化多樣、網潤流暢,其具體內容如下:
(一)音樂優美抒情、節奏鮮明
音樂優美抒情、節奏鮮明是巴塘弦子舞的藝術特色之一。藏族人民能歌善舞,從巴塘弦子舞的音樂特色上看,弦子音樂委婉細膩,旋律柔和,起伏不大,音域基本在八度,音程度數一般為二度、二度、四度為主(如表1所示)。與此同時,巴塘弦子節奏簡潔、單純,拍值以2/4拍子為主要類型,音樂凋性多為中國民族五聲調式,曲目的曲式結構可以分為一句式、二句式、兩句式變化的二句式等類型的樂段結構,其中二句式樂段的弦子曲目是最為典型常見的。
(二)伴奏樂器牛角胡哀怨柔和
伴奏樂器牛角胡哀怨柔和是巴塘弦子舞的又一藝術特色。牛角胡即“必汗”,藏族弓拉弦鳴樂器。巴塘弦子舞為載歌載舞、歌舞交替形式的藝術形式,從巴塘弦子舞的伴奏樂器上看,牛角胡的伴奏也為巴塘弦子大放異彩。牛角胡”最初是流傳在流浪藝人巾的一種樂器,歷史較為悠久,形制與漢族二胡基本相同,后來逐漸融入到弦子歌舞巾,形狀結構以四川巴塘一帶的最為精美。藏族最早的牛角胡是用用野牛角或公牛角的角根制做成琴筒,并以雌野牛的角質最佳,用羊皮做琴面,近年來也有少數蒙以蟒皮者,拉弓用枝條做成、弓弦和琴弦為馬尾制做而成。雖牛角胡形制與二胡基本相同,但牛角胡較之漢族的二胡,音色要低沉、音量厚重、音色哀怨,常用于獨奏和為歌舞、戲劇、說唱伴奏。
(三)唱詞格律獨特、題材豐富
唱詞格律獨特、題材豐富也是巴塘弦子舞的藝術特色。巴塘弦子唱詞格律獨特、內容題材豐富,唱功以抒情、敘事見長。從巴塘弦子舞的唱詞上看,不儀有對家鄉的贊美、對生活的熱愛,還有對戀人的愛慕,對美好的向往等,唱詞涉及的內容較廣,題材也較為豐富,為藏族人民表情達意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問。在巴塘弦子舞的演繹巾,生活的感慨、人生的悲喜以及對彼此的祝福,通過格律獨特的唱詞,運用夸張、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表現得淋漓盡致,篇幅雖短小但能夠給人以教育和警示。
(四)舞姿變化多樣、圓潤流暢
巴塘弦子舞的藝術特色還表現在舞姿變化多樣、圓潤流暢方面。巴塘弦子舞是集歌、舞、樂為一體的藏族藝術,在舞姿方面,巴塘弦子舞也具有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其基本律動特點是“二步一撩、一步一靠”,舞姿隨著節奏的變化而豐富多樣,女性舞姿以柔美見長,男性舞姿柔中剛勁豪放,舞姿網潤、流暢、優美抒情。其含胸、顫膝及長袖的繞、托、撩、蓋等動作形成了其典型的康區地域舞蹈特色。表演時,男子手拉胡弦,邊唱邊跳,重點在舞靴、跺腳上,顯示了豪放粗獷之美;女子身穿長袖,翩翩起舞,重點在舒展的長袖上,以顯示輕柔飄逸之美,人們在音樂和舞蹈中展示自己心中的歡喜。
二、巴塘弦子舞的人文社會功能
要了解獨具特色的巴塘弦子舞,有必要了解巴塘弦子舞的人文社會功能。從巴塘弦子舞的人文社會功能上看,大眾自娛性功能、深厚的教化功能、傳承性文化功能、民族性凝聚功能等,都是巴塘弦子舞的人文社會功能。
(一)大眾自娛性功能
弦子在巴塘非常普及,是群眾喜聞樂見的白娛性、群娛性、休閑性、抒發性很強的集體舞蹈。大眾白娛性功能是巴塘弦子舞的人文社會功能之一。對巴塘弦子舞而言,之所以具備大眾白娛性功能,主要是由于弦子的曲凋短小精干,節奏流暢歡快,易于被廣大人民群眾理解和接受,巴塘男女老少酷愛弦子舞,逢年過節、婚姻嫁娶,都能看到場面恢弘的弦子盛會,弦子舞止以豐富人們精神生活的方式改變著巴塘人民的日常生活,促進人與人之問的交往溝通。
(二)深厚的教化功能
寓教于樂是弦子歌舞的重要的人文社會功能,巴塘弦子舞深厚的教化功能蘊含其巾,潛移默化地改變著巴塘人民的思想認知。巴塘弦子舞的教化功能與巴塘弦子舞的歌詞和曲調密不可分。巴塘弦子歌詞和曲調內容豐富、思想健康、感情執著,反映生產生活的面廣,它真實地記錄和再現了藏族人民勤勞質樸的思想感情,不儀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而且具有深厚的傳統文化思想內涵,使人們在歌舞巾享受義化熏陶,于傳承中接受道德倫理教育,因此,體現了巴塘弦子舞深厚的教化功能。
(三)承傳性文化功能
傳統文化是指一個民族或社會在它長期的延續與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的總和。巴塘弦子舞的人文社會功能還表現在承傳性文化方面,巴塘弦子舞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具有相續性和承傳性,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不斷發展創造,賦予了巴塘弦子舞更為豐富的文化內涵。大力進行發掘、保護、繼承、弘揚巴塘弦子舞的承傳性文化功能,不但可以使巴塘弦子在表演、服飾、音樂、歌詞等方面不斷創新,還可以使巴塘弦子走出藏區、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四)民族性凝聚功能
巴塘弦子作為藏族民問大眾最為普及的群眾性歌舞藝術,其民族性凝聚功能日益凸顯,以弘揚優秀的藏民族傳統文化精髓為己任是巴塘弦子民族性凝聚功能的最大特點。從民族性凝聚功能上看巴塘弦子舞的人文社會功能,可見,巴塘弦子圍圈而舞的形式不儀是數千年藏民族歌舞延綿不斷不可動搖的形式美規則樣式,團結和諧理念和民族性格的集巾體現,具有特定的審美象征內涵,也凝聚著世世代代藏族入團結奮進、無私無畏和大智大勇的民族精神。因此,有必要探索巴塘弦子舞的傳承與發展。
三、巴塘弦子舞的傳承與發展
巴塘弦子舞的傳承和發展成為獨具特色的巴塘弦子舞關注的焦點和難點。在了解巴塘弦子舞的藝術特色和人文社會功能的基礎上,我們要傳承和發展巴塘弦子舞藝術,必須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下文將逐一進行分析:
(一)巴塘弦子舞的傳承方式
巴塘弦子舞的傳承是保護巴塘弦子舞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在傳承方式上,一般來說有自然形態的傳承和其他傳承方式兩種,其巾自然形態的傳承有師徒傳承、以傳承家庭為單位的傳承和“雅勒節”的促進;其他傳承方式,如以學校為中心的傳承、現代化廣場文化和演出娛樂方面的傳承等,為巴塘弦子舞的傳承提供了多種傳承方式,具體說來,巴塘弦子舞的傳承方式及其特點(如表l所示)。
(二)巴塘弦子舞的發展趨勢
從巴塘弦子舞的發展趨勢上看,舞臺化和群眾化將是巴塘弦子舞的未來發展趨勢。首先,巴塘弦子舞的舞臺化,主要表現在表演的目的和參演人員的構成方面,在巴塘弦子舞的演出目的上,弦子歌舞的獨特魅力將被深入挖掘和釋放,演出的劇目選擇和動作編排方面也更加講究,而參演人員力求更專業化,側重表演的藝術性和表演性,在選取參演人員時的要求也更為嚴格。其次,作為一種具有“草根文化”特點的藝術種類,巴塘弦子舞的群眾性將不容磨滅,相反,在未來發展過程中,將更加突出,利用巴塘弦子舞發揮群眾娛樂的效用,使巴塘弦子舞適應大眾娛樂的要求,更好地成為人們喜聞樂見的一種娛樂方式。
四、結語
總之,獨具特色的巴塘弦子舞研究是一項綜合的系統工程,具有長期性和復雜性。弦子是康巴藏區廣負盛名的一種歌舞藝術,它以獨特的藝術魅力彰顯著康巴人高貴的氣質、浪漫的性格和豐富的情感。在康區,弦子是人們最美好的言語,是人們贊美、傾訴的工具。獨特的地域環境造就了康巴藏族性格粗獷豪放而又細膩重感情的性格,弦子歌舞又把康巴人情感細膩的一面表現的淋漓盡致。人們圍篝而舞、聯袂闕歌,歌舞中流淌的真情引廣袤康巴山川為之動容。在研究巴塘弦子舞的時候,我們應把握好巴塘弦子舞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