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韓
【摘要】在貝多芬眾多奏鳴曲作品中,鋼琴奏鳴曲最為輝煌。《熱情》這首曲子,無論是曲式,還是作曲、樂曲,都充滿了磅礴的氣勢和狂放的情感,是貝多芬曲子創作嚴謹性和成熟性的直接反映。而熱烈而又緊張的氣氛,又體現了貝多芬內心對未來的憧憬。
【關鍵詞】曲式分析;《熱情》;鋼琴奏鳴曲;貝多芬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作為一名偉大的音樂家(德國),他一生巾創作r大量優秀作品,并且富有時代氣息,如:交響曲《英雄》;鋼琴奏鳴曲《熱情》等。他在創作作品過程中,深受十八世紀德國狂飆突進運動以及啟蒙運動的影響,具有鮮明的個性。從音樂表現方面來看,他的作品基本包含了當時音樂體裁的所有類型,極富表現力,充滿了戲劇效果,使得交響曲成為社會變革的直接反映。筆者通過對貝多芬代表作《熱情》的分析,對其坎坷人生和奮不強精神加以闡述。
一、奏鳴曲《熱情》的創作背景
奏鳴曲《熱情》是在貝多芬創造成熟的時期內創作的,其大致時問是1804到1806年問。在貝多芬創作該曲的整個時期內,貝多芬思想上的深刻、樂思上的巨大、形式上的雄偉等特點都被樂曲表現的淋漓盡致,奏鳴曲《熱情》的創作是基于貝多芬在前期作品的嘗試下進行,因此這首曲子不儀儀有歲月積累下的成熟,也同樣具備熱情和活力,仿佛讓我們走入到了一個新的世界,不斷的與探索與感受其中。《熱情》被貝多芬自己和社會公眾贊譽為鋼琴奏鳴曲的佳作,其是鋼琴藝術登峰造極的表現。貝多芬將其內容精煉為一句話:“你去讀莎士比業的暴風雨吧!”這句話也是說,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熱情》與莎翁詩意的悲劇形象具有諸多相似之處,兩者都用深沉的、強烈的情感展現了令人驚嘆的“超人”力量,鼓舞人們無所畏懼的勇往直前,莎翁式的表達方式意蘊在于那深刻的情懷與命運的交錯,而貝多芬的這首曲子恰恰表達的是對生活的一種追求與愛,同樣我們也能夠在這樣的創作背景下充分體會貝多芬的創作靈感和獨屬于他自己的才華。
二、奏鳴曲《熱情》的表現
《熱情》共有三個樂章,它們分別是:
第一樂章,該樂章主要展現出了貝多芬內心的意志和起伏的思緒,其主題呈現出了悲劇性,并帶有隱晦色彩。其中將高度的熱情和苦惱的內心交織在了一起,有著英雄性的抒情特色。在該樂章中,高度的熱情已經發展成一種極度緊張的狀態,充斥著不屈服、不低頭的反抗力量。此外,貝多芬用奔放的熾熱感情和澎湃的思潮,完美地表現出了暴風雨來臨前的寧靜與直面現實的惱人爭斗,安寧與激烈之間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這其中的對對比手法主要表現在情緒交錯的內心與音樂所體現的張力,第一樂章的風格屬于隱喻埋伏,讓音樂的魅力充滿詩情和與現實矛盾的沖擊。
第二樂章,該樂章是一首變奏曲。其表現得深沉優美,宛如一曲莊嚴的心靈之歌。它承繼第一樂章,并繼續展現出貝多芬深刻、激烈的思考。該樂章從頭至尾都展現出一種高尚的情趣和內在的善良,有著古希臘精神靜穆、寧靜的偉大,變奏曲的創作突出的是一首作品當中最完美的地方,因為在貝多芬的音樂世界里,當我們剛剛享受第一樂章的奔放時,變奏曲的舒緩與柔美更加釋放了每個人的內心,如波光粼粼的湖面一樣動人。它由三段變奏曲構成,端莊是該部分樂章的主題。它與激動熱烈、如暴風雨般高昂奔放的第一樂章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也是貝多芬感情上頗具形象化的對比。
第二樂章,該樂章可以說是一部最熱烈鮮明的鋼琴杰作,是一個充滿力量且勢不可擋的白熱化終曲樂章。在最后這章暴風般的疾速樂曲中,痛苦的悲愴、火熱的激情與攝人心魄的威力互相交織著、碰撞著,并不間斷地迸發出猶如疾馳駿馬、狂風肆虐般的樂響,排山倒海滾滾而來,仿佛要與時代潮流同時奔騰朝前,如一段故事一樣,有開場白、中間的對白與配樂,那么到了結尾,它的高潮便體現了出來,《熱情》的最后有著悲哀、情懷與互相碰撞的內心激流,也恰恰是這樣,讓貝多芬的作品充滿著靈魂與靈性。
樂章整體重新回到了與第一樂章相同風格的戰斗中,其強烈的展現了期待勝利的真誠情感。右手在流暢快速的音型中彈奏,左手則彈奏出果斷短促的節奏,兩者相互輝映,形成了萬馬奔騰的氣勢,襯托出了樂章緊張熱烈的氣氛,彰顯出了焦慮驚惶的戰斗氣氛。第一樂章與第二樂章的思考與疑問悄然消失,對戰斗勝利的渴望和果敢樂觀的精神再現,展現了人民無窮的力量和戰斗的氣魄,而在第三樂章的高潮部分,又如駿馬馳騁般寓言我們真理,將所有的思緒與情懷融入其中,給人一種奔騰的時代感。
三、奏鳴曲《熱情》的總結分析
樂章使用了奏鳴曲的形式,這種形式是十分發達的音樂表現形式。在開頭的呈現部分,樂章用連擊減七和弦的序奏展現了呼號一樣的號角聲和威赫般令人發顫的音響,這種極為震撼的聲音使得人們從深思中驚醒。驚醒之余就聽到十六分音符流如旋風般疾馳在人們的耳際,呼喚著主題的到來,讓人們從沉思轉向緊張的戰斗氣氛巾。這段令人緊張激昂的樂章是依靠著音階式風格的樂句展現出來的,其是在分解和弦音與按音級進行兩者的基礎上建立的。這段熱情的樂曲將人們的戰斗精神、經受考驗的過程和勝利的氣氛全面的進行了展開,突出了氣勢的銳不可當和一瀉千里。呈現部的副主題則主要表現了人們在經歷了考驗、戰斗之后所具有的更加堅定的決心和更加頑強的意志,這段樂曲是人們反抗精神的象征。在暴風雨般的音樂巾,英雄們經受著戰爭的洗禮,他們掙扎著、反抗著,或呈現出昂揚的斗志,或透露出哀婉的內心。這是一場宏偉的斗爭,是一場讓英雄們激情澎湃的斗爭!隨后音樂進入了展開部分,展開部分是建立在呈現部分的,其是顯示部分的升華,展現了樂曲的新主題。這段節奏果斷的樂章鞏同了斗爭巾展現出來的斗志和決心,體現了英雄們必勝的信心。再現部是在“命運”基調下進行的弱奏引進,其主要主題是再現戰斗的爆發,是戰斗的一個升級。該樂章從結構上打破了常規,其重復演奏展開部和再現部,以突出這兩部分的重要性,同時也構建了兩部分的關系。
在樂章的結尾處,這場斗爭達到了高潮。將一個急板插入到那已經沸騰的音流之中,給整個奏鳴曲帶來了頗具震撼力的結尾。這已經沸騰起來的熱情又一次沖破了各種束縛,給人們帶來了更加狂熱的興奮,也給樂曲增添了雄壯偉岸的色彩,展現了即將要到來的光榮的勝利,并使人民受到鼓舞而不斷前進!他的音樂讓人們在腦海中浮現出群眾性舞蹈的壯麗場面,畫面中斬釘截鐵和雄壯有力的節奏與音調,是為自由而戰貝多芬思想的完美展現——不管他一個人多么有力量,若其單獨行動,則無法解放自己,貝多芬的作品是用美與境界帶給人們鼓勵,將人性美好的一面用音樂表達出來,就這點上,他的作品如一杯加了檸檬糖的冰水,充滿清爽的活力與熱情的愛。
總的來說,這是篇英勇并且嚴峻的樂章,表現出了不斷進行著的斗爭畫面。羅曼·羅蘭很精準地把握住了這個滲透著大自然力量的音樂形象,并和“狂怒的汪洋”聯系起來,進而感慨道,就像是被陣陣浪潮猛烈拍打著的山巖,無論怎么拍打,也無法將其打破、擊沉。樂章比較完美地將人與大自然的形象融合起來,并將其較好地貫徹在白發力的革命意志當巾,而這種意志力,在筆者看來,是一種對于生命的渴望,如我們總能夠在貝多芬的作品當中找到人類意志與情懷,無論現實的環境充滿多少考驗,貝多芬的作品中永遠會融入一種讓人無法抗拒的熱情,仿佛忘了悲憫,而奏起人生的樂章。
四、小結
總而言之,樂章給人的遐想無限。樂章中充滿熱情,但它也無法完全擺脫現實生活喜怒哀樂的影響,因而其結尾是悲劇性的,但這并未將沮喪和失望留給人們,更多的是熱情、勇敢與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