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兵
面對新興媒體的迅猛發展、自媒體的快速傳播,民間、網絡輿論快速登場,給主流輿論場造成很大沖擊。在新媒體迅速發展的當下, 把握形勢、適應變化,充分鞏固廣播電視媒體主流傳播優勢,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努力提高媒體的輿論引導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抓好主流輿論,要突出主線,提升媒體傳播力
深化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十八屆四中全會,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考察內蒙古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積極主動地拓展宣傳廣度、增進宣傳深度,以此營造阿拉善盟濃厚的改革發展氛圍的同時,要全面落實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圍繞阿拉善盟委、行署實現“十個新突破”,做大做強“三篇新文章”的目標任務,尋找新聞宣傳與地區實際的最佳結合點,集中一切宣傳資源、調動一切宣傳力量,突出重點,抓好亮點,從而在復雜輿論場中掌握話語權,唱響昂揚向上的正氣之歌,凝聚團結奮斗的強大能量。另外,還要強化宣傳效果,社會熱點宣傳注重化解社會矛盾回應社會關切,重大突發事件報道注意把握輿論導向,及時傳遞黨和政府的聲音。
抓好主流輿論,要擴大外宣渠道,豐富外宣形式。圍繞擴大阿拉善知名度、提升“蒼天圣地阿拉善”、世界沙漠地質公園、中國駱駝之鄉、中國觀賞石之城等金字招牌,整合外宣資源力量,優化外宣渠道,加強選題策劃。精心設計和組織系列系統性、特色化的主題外宣活動,主動設置外宣選題,積極拓寬領域、拓展層次、拓深載體,寓對外宣傳于文化、經貿和旅游等項目之中,從而對外展示阿拉善經濟社會全面發展進步的良好形象。加強與各級特別是國家級主流媒體的交流溝通,加大中央、自治區主流媒體和網絡媒體上的宣傳力度,展示好阿拉善形象,傳播好阿拉善聲音。
強化輿論引導能力,要貼近群眾,提升媒體吸引力。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接地氣,連民心,不斷深化“走轉改”活動,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問題,從火熱的現實生活中挖掘生動事例,吸取新鮮營養,通過“沾泥土”“接地氣”的采訪,播發“短實新”的報道,引導人民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形成凝心聚力建設美麗內蒙古的輿論氛圍。
要大力宣傳時代楷模蘇和、最美鄉村醫生安福久等一批先進典型,以榜樣的力量鼓舞、教育和引導人,堅持不懈地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
二、抓好主流輿論,要深化改革,加快發展,提升媒體競爭力
組織實施職工雙向選擇制度,修訂完善績效考核制,穩步推進內部機制改革。改善阿拉善廣播電視硬件基礎設施條件,加快采編播數字化、網絡化程度建設步伐,不斷用新技術、新應用引領和推動媒體融合發展。
加強節目創新創優,實施蒙漢語廣播電視節目全面改版,從形式、內容、編排上進行整體包裝,增加自辦新聞播出量和直播節目比重,加大生活服務類、社教類和傳統文化節目的報道力度,使節目傳播理念更加貼近群眾,節目設計更加趨于合理。
進一步規范和改進新聞報道方式,規范和改進領導同志和會議報道,增加基層及民生新聞報道,向精細化、深入化和群眾化方面靠近,提高報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加強和改進輿論監督,對群眾普遍關心和關注的交通出行、食品安全、冬季供暖等社會熱點和焦點問題,及時正確發聲,做好正面引導,并進行后續回訪和跟蹤報道,充分發揮主流媒體的化解情緒、改進工作、凝聚人心的作用。
三、抓好主流輿論,要強化能力建設,構建能打勝仗的媒體隊伍
要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始終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指導工作,著力加強自身建設,切實增強政治敏銳感和政治鑒別力,樹立政治自信、事業自信、崗位自信,做行家里手,發揮新聞工作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以提升能力素質為落腳點,加強職工學習培訓。要培養既精通內容制作,又有新媒體思維的人才。根據業務發展需要和崗位多樣化培訓需求,加強對從業人員的培訓,建立培訓制度,豐富培訓內容,完善考評機制,努力提高新聞工作者的道德修養,敬業精神和創新能力。
加強作風紀律建設。結合廣播電視宣傳工作實際,認真組織開展教育實踐活動,深化“走轉改”和“四進三問”活動,深入基層一線,著力轉變作風,提升工作實效。
四、強化引導能力,要把握媒體傳播規律
必須改進傳統媒體的運作手法,真正適應新媒體傳播的要求;必須樹立互聯網思維、立體化觀念,從全局上、本質上以及發展趨勢上去把握事物的真實性,做出符合黨和人民群眾利益的好新聞,傳播正能量,引導主流輿論。
遵循傳播規律,講究宣傳藝術,對接群眾需求,做好經濟領域和就醫、就學、就業、住房、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等社會熱點問題的輿論引導,及時發聲,解疑釋惑,不缺位,不失語,牢牢掌握輿論引導的主動權和話語權;要擔當起媒體的社會責任,把握好宣傳工作的“時、度、效”,全面把握,整體考量宣傳效果;要發揮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從有助于改進工作的角度出發,扛起輿論監督這桿大旗。
充分利用現有視音頻資源,打造以圖文為基礎,以視音頻為核心,以互動為特色的新媒體網絡平臺,讓廣播電視節目真正成為觀眾、聽眾和網友關注的媒體。樹立一體化發展理念,實現媒介資源和生產要素的有效整合,使阿拉善廣播電視臺的宣傳工作達到多渠道、規模化、立體化的宣傳效果。
全面提高駕馭輿論輿情的能力,建設好、發展好、運用好、管理好互聯網等新興媒體。要深刻汲取騰格里環境污染問題被媒體曝光的沉痛教訓,主動順應新興媒體成為宣傳思想工作主渠道的新常態,加快媒體自身轉型,建立健全信息發布機制和政策解讀機制,切實履行好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的職責使命。
五、加快新媒體建設步伐,創新媒體宣傳形式
目前,阿拉善盟廣播電視臺新媒體網絡平臺正在進行系統調試,通過將傳統廣播電視節目遷移到新媒體網絡平臺,在提高覆蓋的同時,實現點對點的非線性新聞宣傳,從而提高新聞傳播的效率,擴大廣播電視的影響力。同時在新媒體網絡平臺基礎上,實現廣播電視節目直播、視音頻點播、論壇、博客、微博、投票、評論等多樣化服務,實現個人PC、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的三屏融合。重點增加蒙語頁面,把黨和政府的聲音及時傳達到蒙古族受眾;加強內容建設,不斷豐富新媒體應用,滿足受眾的需求;與有影響力的國內主流媒體建立合作關系,完成各項重點外宣任務。
(作者系阿拉善盟廣播電視臺臺長)
編輯:邰山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