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憶涓 圖亞
微信是騰訊公司的一款即時通訊工具,支持語音、圖片、消息和多人群聊等功能。從2011年推出至今,目前已擁有超過6億用戶。對于廣播來講,微信不僅是一條新的推廣渠道,更是一次挖掘用戶資源、將媒體品牌優勢向新媒體領域延伸拓展的難得機遇。本文分析了微信在信息傳播中的優勢,并重點探討了微信在廣播節目中應用所帶來的影響。
一、微信與廣播實現內容融合的可能性
1.微信的特點
微信以其零資費、功能齊全、快捷方便等優勢成為智能手機用戶最受歡迎的即時通訊軟件。微信提供公眾平臺、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同時,微信也成為社會輿論擴散、生成的平臺。尤其是隨著用戶規模的擴大化,微信對社會輿論產生著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微信也隨將成為廣播電臺全媒體一體化的重要陣地。
2.微信與廣播的服務功能相互交融
微信契合了廣播“快”的特點。傳統廣播以時效性強、覆蓋范圍廣等特點取勝。而隨著智能手機的逐漸普及,微信隨時登錄,其快捷性不亞于廣播。同時微信“病毒式”的快速蔓延、轉發以及評論,發布流程簡單,渠道多樣化,使其在時效性、互動等方面具有了比廣播更勝一籌的優勢。例如:傳統廣播傳播稍縱即逝,聲音不易保存,但是借用微信就可以保存,同時還可以檢索,方便用戶隨時收聽任何時間段的廣播內容。
語音信息也是微信最強大的功能之一,所以說微信契合了廣播的聲音傳播特色。對于廣播來講,能把聲音移植到微信平臺上傳播,親切互動,一問多答,就可以將廣播品牌得以延伸。
在微信中發布新聞、設置話題、預告節目、提供深度鏈接,將微信打造成廣播信息發布傳播及反饋多維互動的新平臺。以云南人民廣播電臺的官方微信為例。它利用微信公眾賬號的黏性和活躍互動性,進行線上線下的活動,例如:在節目制作前后以官方微信為平臺對電臺品牌節目進行預告和推廣;讓10個小伙伴成功關注微信君,掃描關注可獲得100元話費;評選最佳聽眾、最佳發聲等等活動來提高微友和聽友的參與度。目前,云南新聞廣播官方微信,已經擁有了眾多的粉絲與應用者。將微信與節目結合在一起,對于提升廣播的品牌知名度、創新新聞廣播節目形式非常有幫助。
微信也讓廣播節目線上線下聯動更深入。微信不僅可以利用二維碼實現線上線下聯動,還可以通過在線下舉辦的活動,擴大媒體的影響力。目前內蒙古新聞廣播已經開始利用微信組織線下活動。先在官方微信和節目中征集建議,組織策劃活動,在微信中發布活動公告,并用圖片、聲音、視頻等形式現場直播活動進行時。充分利用微信的“發聲”功能,讓微友在活動前期深度參與,并讓主持人本人語音回復,產生了更接地氣、聚人氣的效果。
通過一些新聞信息的傳遞和觀點的分享,與受眾進行更多互動,這是微信在廣播中的另一個功能。在廣播電臺的官方微信中,微友拿起手機就能說觀點、報猛料。廣播直播時時充滿驚喜和變數,微信聽眾隨時都能成為節目的一部分,真正做到了“一路同行”。聽友可以將直播頁面或廣播中聽到的趣事一鍵分享,直接發送到朋友圈,與好友一同收聽并討論、方便快捷地參與和多點式互動。不少用戶在收到主持人發送的語音后非常興奮和驚喜,主動截圖發到群里“炫”一下,拉近了主持人和聽眾間的距離,真正實現了零距離溝通,豐富了用戶的體驗效果。
微信最大的顛覆性特點是,在廣播節目結束后,可以利用微信公眾賬號的后臺,看到詳細的數據,并且通過分析數據,適時對節目重新組合、去粗存精,將最精彩的節目內容發送給受眾。
二、微信傳播視野下的廣播節目運作之路
1.立足節目內容,運用微信拓寬傳播渠道
作為一個廣播媒體,節目始終是立足之本。無可非議,新媒體平臺延伸了廣播節目內涵,也強化了節目的知名度,但如果缺少好的節目作為支撐,那一切都是無水之源,也悖離了媒體立足的根本。如果二者能巧妙結合,就能相互促進,就會達到“1+1大于2”的效果。
以內蒙古廣播電視臺新聞廣播為例,微信的編輯方針、價值理念與新聞廣播一脈相承,新聞廣播微信發布的80 %以上內容,或摘編自當天的新聞廣播、或來自新聞廣播記者的專稿。廣播的優質新聞資源在微信平臺上得以延伸。
內蒙古廣播電視臺新聞廣播節目和官方微信,從2014年10月中旬在節目和微信中持續推出《再看今年供暖》,這個心系民生冷暖的話題,贏得了廣大市民和微友的關注。
《縱橫118》是內蒙古新聞廣播的一檔新聞評論節目,節目突出主流媒體特征,對自治區黨委政府各個時期的重點工作做好配合宣傳,對重大新聞事件進行拓展、延伸、追蹤,以監督性報道樹立起內蒙古廣播電視臺輿論監督的旗幟。
一方面,在節目當中,專業評論員隊伍作為“主流輿論場”,在社會重大事情面前,及時亮明立場、闡明觀點;在受眾需要釋疑解惑的時候,熱情又設身處地地指點迷津,充分利用主流聲音引導社會輿論。另一方面,廣播微信不斷發聲,其不缺位的姿態以及有分析、有觀點、有深度的評論性微信的發布,也為整個事件設置議題,引導了公眾輿論的走向。在重大熱點事件的關注上,廣播還可以把新聞事件的現場見聞、社會反應、前因后果、背景資料等做全做足,置于微信平臺,并且提供APP下載鏈接。
2014年11月24日上午,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媒體上刷屏般出現了類似信息:“現有一產婦大出血,情況緊急,急需AB型Rh陰性血(俗稱熊貓血)救命。”
內蒙古新聞廣播同時利用官方微信對“熊貓血”產婦進行追蹤報道,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一時間,來自全國各地的微信傳播著。“李娜現在脫離危險期沒?我想去看看她在哪里”“除了輸血我想給李娜其它方面的幫助”“我想給這個孩子無償提供奶粉”……一時間,來自全國各地的微信傳播著,呼和浩特寒冷的冬日里,李娜一家被暖暖的愛意包圍著,內蒙古新聞廣播的人氣也隨之升溫。
2.有效利用微信征集新聞線索,充實廣播媒體新聞源
“通過微信,以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形式,分享您身邊的新鮮事。”目前,廣播媒體官方微信都開通了有獎爆料渠道。用戶通過圖、文、聲音、視頻記錄為新聞提供素材,這樣的新聞更實時、信息更豐富。此外微信應用中的私密空間還會提高用戶的主動性和安全感。
但是,因為微信用戶的良莠不齊,所以微信爆料和發表的議論還存在著虛假、碎片、低級趣味等成分,這是微信的“短板”。
如何使微信這桶水清澈甘純,是廣播人需要認真研究的。尤其在直播過程中,主持人對微信內容的把控、甄別駕馭也是節目影響力的關鍵。對于重大的、離奇的、尤其是涉及政府機關和法律部門等的報料,主持人的政治素養和專業水準必須過關。如果只為達到“快”和“獨家”的效果,節目最終會失去公信力。作為節目方,廣播微信最希望收到表述清晰、觀點鮮明的語音信息。但實際上,有些參與者說話隨意、觀點偏激,對這樣的微信內容,主持人也要去偽存真,去粗取精,審慎選擇。
內容與公信力是任何媒體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因此,只有推送符合公眾需求的微信內容,這樣才能讓微信提升廣播的影響力。
(作者單位:段憶涓,內蒙古廣播電視臺;圖亞,巴彥淖爾廣播電視臺)
編輯:趙 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