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媽媽,外邊是什么樣子?”
媽媽:“走,騎車去看看!”
這是一段多么簡單,多么質樸的對話,每一天在世界的各個角落,都會有孩子和媽媽用不同的語言重復著同樣的對白。
在我的班里有一名自閉癥孩子——超兒,了解自閉癥的人都知道,這些孩子表情冷漠、缺乏交流能力、生活非常刻板,沉浸在自己孤獨的世界里。因為超兒的自閉癥,一坐公交車就會哭鬧、反常,甚至因過激行為而招來別人異樣的目光和評價,所以有一陣子超兒是悶在家里的。可是這樣特殊的孩子越是在家里問題就越多,超兒媽媽就用一輛小自行車帶著超兒去探索、問詢、求知……自行車騎到哪里,超兒就在哪里,自行車的周圍“播放”著什么場景,超兒就看到什么樣的世界。
十多年來只要是超兒媽媽知道的自閉癥的治療、交流、醫學匯報她從不錯過,所有自閉癥孩子可能用到的治療、康復、教育的方法超兒媽媽都嘗試過,從感覺統合訓練到ABA結構化個別訓練,從蒙臺梭利教具訓練到拍球、跳繩等大肌肉功能訓練,從家務勞動、生活自理到校外的各種自閉癥機構活動,超兒媽媽都用她那輛自行車帶著他走在治療和康復的路上。但是自閉癥是一個世界性難題,藥物和治療無效的時候,教育是唯一的路。最終超兒媽媽選擇了我們學校,在這里他可以得到系統的學習、訓練和康復。而今超兒已經是一米七八的少年,通過媽媽的努力和學校教育已經可以做一些簡單的家務,寫一手好字,用計算器進行簡單的計算,能在特殊教育學校的課堂里正常學習。可就是這樣在常人眼里小小的進步她卻付出了多少汗水和努力。
進入學校學習后超兒媽媽就開始了陪讀生涯,雖然超兒的認字、計算、完成指令的能力有所提升,但還是不會與人溝通交流,為了讓超兒的社會適應能力得到訓練,周末的時間她就安排超兒去家附近大大小小的景點、廣場,帶他看公益電影、看社區表演、參加自閉癥團體活動。讓他在各種活動中體會和體驗人與人交往的方式和方法,讓他坐在自行車上看著人來人往,到戶外呼吸新鮮的空氣、感受大自然的鳥語花香。春天的時候超兒媽媽會騎車帶他去看海棠,那粉紅的一片花海讓超兒快樂;夏天的時候超兒的媽媽會騎車帶他去看荷花,那一大片接天蓮葉無窮碧讓超兒開朗;秋天的時候超兒媽媽會騎車帶他去看銀杏和楓葉,那純粹的金黃和鮮艷的火紅讓超兒微笑;冬天的時候超兒媽媽會騎車帶他去爬山,讓身體的溫度戰勝寒冷和慵懶。青奧前后,南京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超兒媽媽會騎車帶他去綠博園的觀鳥臺上觀鳥,到萬景園的江堤上散步、到青奧村去看南京眼……大大小小的市民廣場、公園門口都停過超兒媽媽那輛“萬能”的自行車。
超兒媽媽用自行車帶他走進了一片廣闊的世界,讓他可以盡情地去聆聽、感受、觀察甚至呼吸著這個對他來說熟悉又陌生,冰冷又溫暖的世界。盡管半舊的車身淋過雨、爆過胎、換過剎車線,可它卻承載著超兒的整個世界,撐起了一個自閉癥患兒晴朗的天空!
(萬學婷,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校附屬小學,210036)
責任編輯:顏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