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生物統計附試驗設計課程的特點,突出了課程內容設計的先進性、完整性、實踐性、針對性和靈活性,在更新教學理念的指導思想下,重點探討了教學方法,強調要運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將傳統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注意師生互動,并嘗試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關鍵詞生物統計附試驗設計;課堂教學效果;關鍵環節
中圖分類號S-0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0517-6611(2015)29-387-02
生物統計附試驗設計是應用數理統計的原理和方法來收集和整理、分析和解釋生物界中各種數量現象的一門應用學科。該課程是農科院校動物科學、動物醫學專業十分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對學生后續的專業課學習、畢業設計、畢業論文的研究以及以后從事專業工作十分重要。但該課程涉及的內容多、公式多、概念多,理論性和實踐性較強,而農科院校的大多數學生數學基礎較薄弱,普遍認為有“四難”(即教師感到難教,學生難懂、難記、難用)。針對這種情況,近幾年相關的農科院校對生物統計附試驗設計課程進行了一系列的教學改革,取得了一定的經驗[2-4]。關于如何克服“四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的問題,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認為課堂教學非常重要,它是整個教學工作的中心,而把握課程特點,設計合理的課堂教學內容,更新教學理念,注重教學方法是提高生物統計附試驗設計課堂教學效果的幾個關鍵環節。
1根據課程特點設計合理的課堂教學內容
生物統計附試驗設計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但其理論相對抽象、枯燥,課程涉及的內容多、公式多、概念多,學生普遍認為比較難學。因此,應根據課程的特點,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及時修訂相應的教學大綱和實驗大綱,不斷更新并設計出具有科學性、前沿性、實用性的課堂教學內容。①課堂教學內容設計應體現先進性和完整性。教學中強調基本概念和統計學思維,特別是大數據統計分析的理念,并及時把學科最新發展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引入教學。淡化數理推導和計算,重點引導學生正確編輯數據、定義數據塊、選擇統計方法,并正確理解統計結果的意義,掌握評價和分析這些數據的方法,將獲得的統計結論結合動物科學、動物醫學專業,去發展并闡述其內在規律,為畜牧獸醫實踐服務。②課堂教學內容設計應體現實踐性。以能力培養為目標,增加上機操作機會,增加實驗學時數和綜合性實驗課比例,并采用計算機模擬試驗、模擬生產、科研的實際情景,使抽象的理論形象化、直觀化,加深對統計學抽象概念、復雜理論的理解。同時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將所學書本知識用于解決實際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③課堂教學內容設計應有針對性、靈活性。依據學生的專業、層次、知識結構、基礎起點不同而有針對性地備課,因材施教。教案應合理編排,使各章內容銜接合理,理論課與實驗課、實習課能互相貫通。課件的制作應簡明扼要,重點突出,且“簡”而不略,“明”而不繁,甚至能“眼前一亮”,圖文并茂地抓住學生的眼球。
2更新教學理念
教師應轉變課堂教學單純傳授知識的觀念,樹立起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人文素質教育(做人、做事、做學問)的以人為本的教書育人思想。以學生為本,強化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角,學生的主體性沒能得到充分發揮,教師只重知識的傳授過程,忽略了學生動手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應珍惜并合理應用課堂時間,學生能看懂的、基礎性的知識無需在課堂上講授,教師在課堂上要提出問題,用問題引導學生學習。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注重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學會思考與創造,使學生由“學會”向“會學”轉變。
3注重教學方法
3.1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在教學中,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并根據各章教學內容及教學要求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從傳統的灌注式向啟發式轉變。采用問題導入、案例教學、項目教學、翻轉課堂等方法,通過課堂討論與辯論,達到“學生畫龍,老師點睛”的目的。認知心理學認為:興趣是學生最直接意識到的學習動機,而產生疑問是觸發學生思維的動因。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以新的知識點引入,以問題導入,用生產實踐中的案例為學生創設一個好的問題環境,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對于統計方法的應用,采用問題導入和案例教學,并把計算機統計分析軟件的應用融入到教學過程中。例如,在講授假設檢驗、方差分析、回歸分析等內容時,引入畜牧獸醫生產、研究的實際例子,提出問題,啟發學生思考,講清解題思路和分析步驟,借助計算機Excel 統計分析工具和SPSS、DPS 等統計分析軟件演示案例的分析過程與結果,然后安排適當的時間讓學生動手練習。這種教學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對于試驗設計的章節,采用項目教學,結合大學生創新創業基金項目、大學生學術基金項目進行實操,引導學生思考試驗設計的目的、方法以及如何擬定切實可行的試驗方案等,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教學實踐證明,在項目教學方式中,學生思維活躍、興趣濃厚,科研能力得到了培養,教學效果好。
3.2傳統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
多媒體通過文字、動畫、聲音、圖像等多種信息,能使知識點變得直觀、形象、生動,使課堂氣氛變得更活躍,使信息量更豐富,提高講課的效率。但板書教學在生物統計附試驗設計的課堂教學中具有其獨特的優越性,特別是公式的證明與推導,板書教學能使學生跟著老師的思路走,印象深刻。恰當的板書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提要式的板書使授課內容層次分明,條理清楚;分解式的板書使公式推導清晰明朗;對比式的板書可突出重點。因此,傳統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將使課堂教學效果更好。
3.3注意師生互動
課堂教學需注意師生的語言交流、情感交流、體態交流。教師最好站著講課,不要坐在電腦前一動不動,適當的走動便于老師觀察學生的聽課狀態、興趣、心理變化。應鼓勵學生質疑、提問,通過提問可認識學生,記得學生的名字,進而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對老師有一種親切感;通過提問可了解學生接受和掌握知識的情況。師生互動、課堂交流是教學中一個很重要的環節。
3.4嘗試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部分章節的課堂教學可采用在國外日漸流行的翻轉課堂(The Flipped Classroom)的教學模式。學生課前看微課程等資源,做課件上的例題,教師將知識傳授放在課堂外,而課堂時間則主要用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對知識點的討論、溝通、交流,并熟練統計軟件的操作。這種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核心,教師則升格為學生學習的設計者、指導者、幫助者和學習伙伴。在部分章節的課堂教學中采用這種模式,有助于教師和學生教學相長。
4結語
生物統計附試驗設計課程雖然有“四難”,但只要把握課程特點,設計合理的課堂教學內容,更新教學理念,注重教學方法等幾個關鍵環節,并不斷地探索、改進,就能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呂敏芝,林樹茂,何蘭花,等.生物統計學教學改革實踐與體會[J].中山大學學報論從,2007(4):223-225.
[2] 李罄,李井春,趙春霞,等.案例教學在生物統計與試驗設計課程中的應用體會[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3,34(10):53-54.
[3] 苗永旺,劉學洪,茍瀟,等.《生物統計附試驗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效果探討[J].家畜生態學報,2012(1):107-110.
[4] 徐向華,劉翠英,李仁英,等. 生物統計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安徽農業科學,2013,41(12):5618-5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