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英九2009年二度當選國民黨主席后,至今未能實現國共最高領導人的會面。朱立倫接任國民黨主席不到半年,這場遲到6年的會面或將登場。
在經過兩個多月的媒體揣摩及猜測后,國共兩黨在4月24日上午同時對外正式宣布,兩黨領導人將于5月4日在北京舉行會晤,屆時中國國民黨黨主席朱立倫將率團北上與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舉行第一次“習朱會”。據悉,兩黨雙方將就兩岸關系前景與兩岸人民福祉等議題,廣泛交換意見。
在臺灣內部目前“綠盛藍衰”的政治氛圍下,朱立倫此次排除島內各種復雜因素,有魄力邁出登陸的第一步,對兩岸關系、國共關系未來走向有何種積極意義,屆時習朱會見時會有何論述,是否有超越“九二共識”的新提法,都備受矚目。
“習朱會”的分量
“習朱會”如能登場,這在國共兩黨關系史上將有歷史性的開拓。a十年前,在隔絕了60多年后,國共兩黨最高領導人連戰和胡錦濤有了歷史性的會見。
此后,國共兩黨高層互動頻繁,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定期召開,朱立倫本人也在2009年以國民黨副主席、桃園縣長的身份赴廈門出席首屆海峽論壇。
但朱立倫和之前與中共高層有過互動的國民黨大佬們都不盡相同,連戰和吳伯雄都曾在國民黨主席任上與胡錦濤會過面,但連戰是在兩度競選“總統”未果的情況下,破除藩籬以在野黨主席的身份來大陸的。
2008年5月在北京舉行的 “胡吳會”(胡錦濤和吳伯雄),雖然名義上是1949后國民黨主席首次以“執政黨”領導人身份與中共總書記會晤,但吳伯雄在國民黨內扮演的其實是過渡性的角色,各方期盼的馬英九和胡錦濤、馬英九和習近平的“胡馬會”、“習馬會”都沒出現。
兩岸各城市首長的互訪很普遍。但任現職的兩岸高級別領導人的會面卻從未有過,比如蕭萬長和吳敦義在未擔任公職和候任“副總統”時曾參加過博鰲亞洲論壇,見過胡錦濤、習近平和李克強等中共領導人,但一旦正式擔任公職,就不再與大陸領導人見面。
實際上,囿于各種現實條件,到目前為止兩岸維持著一種現職最高領導人不見面的狀態。
朱立倫的特殊之處在于,他不僅僅是臺灣“執政黨”的黨主席,還是將來臺灣地區最高領導人的有力角逐者,這是連戰、吳伯雄、蕭萬長、吳敦義等一干國民黨大佬統統所不具備的。
因此,“習朱會”的分量重與否要看其今后能否問鼎“大位”。說重很重,從某種意義上說甚至超過了“習馬會”。
但說不重也可能沒那么重,因為朱立倫僅僅是國民黨主席和新北市市長,今后能否“榮登大位”還是未知數。
期待與擔憂
與 “習馬會”的身份糾結不同,從理論上說,“習朱會”并沒有政治上和禮節身份上的障礙,國共兩黨領袖見面已經不是第一次,而朱立倫的官方身份也只是臺灣地方的一位市長。
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是成熟的國共兩黨間的黨際交流平臺,從2006年至今在北京、海南、上海、長沙、廣州、成都、哈爾濱、南寧等地舉辦過,每次都有大陸的全國政協主席和臺灣的國民黨主席(或榮譽主席)參與。
其中,2006年、2007年、2010年和2011年,胡錦濤曾四次以中共總書記身份會見了連戰和吳伯雄。
3月9日,朱立倫在訪問香港時曾說,延續“九二共識”和自己的國民黨黨主席身份,參加國共論壇“沒什么好意外”。這種觀點和朱立倫當選國民黨主席后,習近平在賀電中稱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下,積極推動各層面的交流合作的表態一致。似乎,“習朱會”將會水到渠成。但是當前,國民黨內因“九合一”選舉大敗而元氣大傷、人心思變,臨危受命的朱立倫面臨黨內整合和2016大選等多重壓力。
對于“習朱會”,朱立倫有期待也有擔憂。期待當然美好,希望能借“習朱會”推動兩岸關系發展,提振陷于低迷的國民黨士氣,樹立個人在黨內和島內的威望,從而能為今后的大選加分。
除了期待,留給朱立倫更多的可能是擔憂。
他擔心在大陸上演的“習朱會”會被媒體解讀為是借大陸增加籌碼和臺灣的自我“矮化”,擔心與大陸關系的過于密切會讓國民黨的選情雪上加霜。
想當年連戰也是在島內選舉失利后才破釜沉舟尋求兩岸關系的突破,而馬英九全力推動的諸如ECFA等不但沒有獲得多少掌聲,相反還被不少人看作是損害了臺灣的利益,引發一波抗議。
成效會如何
在“習馬會”因種種原因始終未能實現后,馬英九也因“九合一”的慘敗而失去黨主席的職務。朱立倫在接任黨主席后,拉回了對兩岸關系熟稔的高孔廉擔任大陸事務部主管,并在3月訪問香港之時說出了“國民黨主席登陸參加國共論壇有慣例可循”。
由此看得出,朱立倫把國共關系作為首當其沖的要務,甚至把黨內2016大選的提名都放到了“習朱會”之后。
之前外界普遍猜測,朱立倫會在“習朱會”和參選2016之間擇一。現“習朱會”已敲定,是否可以斷定朱立倫會徹底放棄2016的機會?在訪陸行程確定前,朱已在不同場合放話“不會選”:
4月17日,他在媒體追問下拋出震撼彈:“我不會參選2016,這樣可以嗎?”但“挺朱派”不死心,逼得朱立倫又改口說,5月16日會完整說明,這句話又留下想象空間。
為什么朱立倫不參與競選?外界分析認為,這主要是沒有信心的問題。
眾所皆知,馬英九與朱立倫關系早已降至冰點,雙方缺乏互信。除此之外,朱立倫若宣布參加初選,必然面對下述挑戰:
一、必須辭去新北市長,市長是他唯一權力基地,民進黨議會黨團必然不斷施壓他請辭市長。
二、民調顯示,64.3%受訪民調要求朱立倫做滿4年,朱若辭市長,接棒者難以勝選民進黨角逐者。
三、朱若“總統”選輸,“總統”、黨主席、市長三者皆輸,一夕之間化為烏有,風險太大。
學者認為,朱立倫個性猶豫不決,缺乏堅決的決斷力,性格決定命運,缺乏在逆境中求生的堅強意志,而這是國民黨籍精英的通病,只能搭順風車;這與民進黨出身的基層草根人物“打赤腳、拼天下”完全不同。
盡管如此,黨內仍是勸進聲不斷,甚至有人撰文媒體逼朱立倫在棄選同時辭去黨主席。
長期研究兩岸關系的美國學者卜睿哲認為,習朱二人會面談話的內容,將影響臺灣民眾對兩岸關系的看法,進而左右2016年的臺灣大選。他指,首次“習朱會”象征意義在于兩人握手的畫面,實質意義則要看具體談話內容。
而“習朱會”的政治效應究竟多大?成敗如何?顯然也與朱立倫未來是否參選有關。
如果朱立倫最后代表國民黨參選,他的主張就是執政黨的政策,一旦當選之后就會付諸實施,其意義當然大不相同;相反的,如果朱立倫僅是“光桿”黨主席,他的主張就未必會被國民黨的“總統”候選人照單全收。
(澎湃新聞2015.4.26 許輝/文、《海峽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