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向東曾直言回應環保部門對違規項目監管不力問題:“這個貓呢,是地方政府養的,能不能捉耗子,捉幾只是由政府部門說了算,不是環保部門說了算。”或許這一心態令劉把環保權力變現。
媒體面前的“環保英雄”,變成了網上被舉報的“腐敗分子”——這是山西省環保廳原黨組書記、廳長劉向東的仕途拋物線。據透露,劉被帶走調查時,有關部門在其家中搜出近億元的財物,在這背后是一個環保英雄“紅與黑”的故事。
女富豪牽出環評腐敗
劉向東落馬涉及多項權力尋租,最直接的原因是作為忻州女商人郎鳳娥環保產業鏈條中的一環,隨著對郎鳳娥的調查而被牽出。
2006年,郎鳳娥成立了山西藍天環保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藍天公司”)。公開資料顯示,藍天公司在全國最早生產用煤粉作燃料的環保型鍋爐,其煤粉燃盡率高于98%,比傳統鍋爐節能35%以上,同時煙塵污染物的排放都低于國家排放標準。
當年7月25日,國家發改委等八部委聯合印發《關于印發十一五十大重點節能工程實施意見的通知》,其中“采用新型、高效鍋爐房系統替代低效鍋爐、提高鍋爐熱效率”政策要求,讓剛剛試驗成功的藍天公司新型高效節能環保煤粉鍋爐,一出生便風華正茂。
此后的政策扶持幾乎順理成章。2008年3月,山西省環境保護局牽頭,聯合發改委,經委、財政廳、科技廳等5個部門聯合下印發了《關于采用新型高效節能環保煤粉鍋爐更新替代低效鍋爐有關問題的通知》,其中,藍天公司以自主創新新型高效節能環保技術被點名推廣。
其后在2009年9月21日,山西省發改委、省環保廳聯合制定了《山西省推廣應用新型高效節能環保煤粉鍋爐工程實施意見》,文件中,藍天公司以國際先進水平的國家發明專利,再度得到推廣。
與普通燃氣鍋爐相比,藍天公司的煤粉鍋爐堪稱天價。
據忻州市住建局供熱管理處的介紹,燃氣鍋爐每噸的造價約10萬元,然而藍天公司煤粉鍋爐的造價超過30萬元。以忻州師院為例,全院3臺煤粉鍋爐共為50蒸噸,花費1500多萬,財政補貼800萬之后,總價依然比燃氣鍋爐高出200多萬。
但價格高昂的煤粉鍋爐有其獨特的市場保證,這一保證正是來自于劉向東。只要新建項目中涉及采購鍋爐,環保廳一概要求采用煤粉鍋爐,否則環評很難通過。
忻州市供熱公司第二熱源廠在2010年計劃新建第二熱源廠,共安裝4臺80噸的鍋爐。但安裝了2臺硫化鍋爐后,“環評被劉向東卡住,要求上煤粉鍋爐,否則環評無法通過”。忻州市住建局一位官員稱,該公司不得不投了3000多萬買了兩臺80噸的煤粉鍋爐。
在山西省環保廳嚴格“把關”下,藍天公司的煤粉鍋爐一時洛陽紙貴。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后,各方開始變通,只要有藍天公司的鍋爐訂單,環評就可以通過。
無人敢反對的擴權廳長
“國際領先水平”、“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 “國家重點節能技術推廣目錄”,如同對藍天公司的財政補貼,藍天頭上的各種光環同樣應有盡有。
但藍天公司的煤粉鍋爐并非像它頭上的光環那樣完美。
忻州市供熱公司在環評不過的壓力下,用兩臺80噸的煤粉鍋爐代替了原計劃采購的鍋爐。至今4年過去了,藍天公司的技術人員還不能讓鍋爐運轉。
“退不掉,用不上,3000多萬的投資打了水漂。”前述忻州住建局官員介紹。
煤粉鍋爐對忻州供熱公司的影響并不止于此。2009年,共有30多臺煤粉鍋爐被用于小區供熱,不料由于供熱溫度過低,引發大量群眾上訪。
供熱不理想,運營成本卻因為要使用專供煤粉而畸高。據一位忻州市供熱管理處干部介紹,2014年煤炭價格降到極點,只有300多元,藍天公司的煤粉每噸依然高達800多元,“而且煤粉鍋爐燒過的煤粉粉塵,非常細小,稍有點風就漫天飄揚,鍋爐附近的老百姓非常煩惱”。
一位環保系統人士則表示,“由于要將煤炭輾成細粉,藍天公司在定襄的生產廠地揚塵污染非常嚴重。”
直到劉向東離開環保廳之后,環保廳在環評時才不再對煤粉鍋爐有強制要求。從2014年開始,甚至默許了一些企業換掉煤粉鍋爐。
劉向東在任時,無人敢提出反對。
舉報纏身的“環保英雄”
事實上,劉上任前,山西環保局的處境比山西的環境更加惡劣。2004年全國污染嚴重的118個城市中,污染最重的前三名都在山西,號稱“黑三甲”,2005年增加為前四名。對漫天黑煙、遍地污水的惡劣環境,民怨沸騰。
此時調任環保局長的劉向東,接連推出區域限批、責任考核、環評不通過等制約手段,遏制了地方發展經濟不顧環保的沖動。
2006年10月12日,臨汾、大同、陽泉三個污染城市“黑三甲”的市長,收到了劉向東的公開信,全國媒體由此聚焦山西環保。
壓力之下,三位市長紛紛表態回應,積極改進環境狀況。時任呂梁市委書記聶春玉、市長董洪運因為區域限批,相伴到省環保局拜訪劉向東。
讓環保執法不力的困局從此成為歷史,也讓每個環保人員挺直了腰肝的劉向東,從此在環保系統建起無人逾越的威望,得到環保干部由衷的尊敬。
“廳長交待的事情,廳里的人大部分都會連夜趕出來,盡力不拖到第二天。”一位工作人員介紹。直至其落馬之后,對他當年的工作成績,大家依然眾口稱贊。
2007年,一年的環境治理效果初顯。連續三年位列全國污染第二名的山西陽泉市,摘掉了黑帽子。陽泉市政府得到了100萬元的環保獎金。
山西環保的工作成績被全國周知。逆轉山西環境的劉向東本人也成了明星。2008年10月29日,劉向東獲全球公益慈善聯盟最高獎項——金質勛章,成為大陸首個獲此殊榮者。同年,12月16日,獲第五屆中華寶鋼環境獎。
光環不斷加身,劉向東仕途再進一步的說法開始流傳。然而,一直到其離任,仕途卻一直原地踏步。
熟悉劉向東的朋友介紹,劉再度犯了當年大膽妄為的老毛病。
據報道,在省供銷社期間,劉向東常常會為了哥們義氣,而忽略組織原則。供銷社內部至今還流傳著劉向東在供銷社改制中“收了不少好處”的傳言。其中最有爭議的是,2003年劉向東涉嫌將位于太原火車站對面的凱樂大廈低價賣給一名南方商人。
據知情人透露,在當時黨組會議上,所有與會者都投了反對票,但劉向東卻一意孤行,將大樓出售。其后,房地價格飛升,地處黃金地段的凱樂大廈賤賣的舉報從此一直伴隨著劉向東。
任職環保廳長后期,對其權力尋租的舉報,開始在坊間流傳,至今還能找到對其舉報的網帖。
2008年,國家環保總局“升格”為環保部,次年5月,劉向東也從此前的山西省環保局長調整為山西省環保廳長。
但隨著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剛剛把執法力度提起來的環保系統,卻因為經濟下滑企業主動關停,失去了執法的對象。
劉向東在接受電視媒體采訪時,曾直言回應環保部門對違規項目監管不力問題:“這個貓呢,是地方政府養的,能不能捉耗子,捉幾只是由政府部門說了算,不是環保部門說了算。”或許這一心態令劉把環保權力變現。
隨著劉向東的落馬,一個資金體量高達8.5億元的“污染源自動監控中心”進入公眾視野。
山西省環保廳2008年3月3日在其官網上轉載的消息稱,“我省創新環境管理手段,總投資8.5億多元,全國第一個‘監控合一的省級污染源自動監控中心日前在我省建成并投入使用,這徹底改變了在線監控只監不控的尷尬局面。”負責建設這一項目的正是劉向東的好友李緯。有消息稱李緯的父親亦是山西一名廳級干部,李緯與劉向東是兒時故交。2014年夏天郎鳳娥被調查期間,李緯亦被同時調查。
劉向東沉迷于權力變現,他涉嫌違規提拔手下干部、在重點項目中權力尋租等。
2013年,面臨退休且升遷無望的劉向東,轉任省委巡視組組長一職。
最終,劉向東在此位置上落馬。
(澎湃新聞2015.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