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配置到價格的怪圈
近年來智能手機配置不斷升級,消費者對智能手機性能的一味追求讓“跑分黨”一詞應運而生,而智能手機廠商也有意識地引導消費者關注產品配置與性能,這讓不少曾經的“山寨品牌”抓住機會洗白上位,憑借高配置、低價格成功地躋身主流手機品牌行列。雖然芯片廠商同樣關注低價智能手機市場,并推出了具有針對性的芯片產品,但芯片技術的發展總是需要時間的,坐等芯片更新換代的同時,價格戰成為品牌手機搶占市場份額的首選。
在智能機普及的過程中,手機領域出現的龐大市場潛力讓大量廠商為之瘋狂。除傳統手機廠商外,PC、家電乃至互聯網廠商蜂擁而至。很多在手機領域并沒有沉淀,本身更是缺乏研發甚至售后實力的品牌,拼配置成為其想要崛起的首選。但對于一些小品牌而言,其產品的配置往往都是芯片廠商和制造商推出的固定方案,并沒有太多差異化。于是乎,新興手機廠商迷戀上用價格戰直接撕開市場空間。兇猛而持續的價格戰讓手機市場份額越來越集中,雖然會讓資金規模略弱的中小品牌退出市場,但360與格力這類手握重金的企業卻并不會被價格戰嚇退,雄厚的資本反而讓其更擅長并能夠持續進行價格戰。當越來越多“有錢人”看上并進入智能手機領域時,從配置到價格的競爭怪圈就在短時間內難以被打破了。
營銷渠道的反思
芯片廠商、方案商以及制造商都有著大量成熟的產品提供給資本方選擇,預售模式的興起更極大地降低了企業資金成本壓力。很多新興品牌手機廠商都采用線上營銷方式,更連實體店鋪鋪貨甚至城市售后點都取消了,從銷售到售后均在線上解決。
公用方案加上公共模具,品牌廠商為追求最低,要么用規模去壓元器件廠商以降低成本,要么就通過放寬良品率,以追求最低成本,從而在終端市場上獲得價格優勢。
但這樣的結果往往是手機品牌廠商在不確定銷售規模及盈利狀況時,連最基本的實體售后點都削減,純線上的模式對于年輕人而言或許是可以嘗試的線路,但399元、499元這樣的市場更多恐怕會吸引到中老年和青少年群體,其或許能接受線上購買,但售后服務甚至體驗,這類消費群體更多還是傾向線下。于是乎,樂視已經開始著手鋪設線下營銷體驗店,而小米更是為商家開設了線下專賣店鋪,都顯示出消費市場對于線下渠道的渴望。
線下渠道的鋪設,除本身用于產品銷售和售后服務外,還能轉化為宣傳點。隨著配置與價格競爭的白熱化,幾元甚至幾十元的價格差已經很難打動消費者了,隨著消費者的成熟,更多時候需要的是完善的服務體系。從線上回歸線下,既是競爭的延續,也是消費市場理性化的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