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上而下,產品變“重”
《微信》的巨大成功,讓很多初創團隊都在做著“超級APP”的美夢。但事實上,這么多年來被大家所公認為的“超級APP”的數量然屈指可數,要成為“超級APP”難于登天。相對于“超級APP”,其實更重要的是產品的形態和承載能力。
在三巨頭瓜分中國移動互聯網之時,小米發現了智能手機這個缺口,明確了智能手機在移動互聯網當中的中心地位。然后通過“極致”、“口碑”和“快”這七字訣,迅速積累和沉淀了大量用戶。近一兩年間,小米通過智能手機較強的用戶承載能力,已經開始進行用戶資源變現—一個又一個圍繞小米手機的產品或服務不斷出現。這種現象,被媒體稱之為“豹變”。小米手機成為了平臺,成為了所謂的“超級APP”。
相反的例子,則是手機瀏覽器。在此前的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有觀點認為手機瀏覽器將成為下一個移動互聯網入口。但事實證明,現階段它還不具備太強的承載能力,圍繞它也難以找到足夠多的用戶使用場景。就連炒了多年的HTML5,至今也還處于門可羅雀的尷尬境地。
如今智能手機的風口已過,下一個小米已經很難產生,UC等多款手機瀏覽器也已盡歸巨頭所有。事實上,今天的移動互聯網,只做純互聯網產品公司的機會越來越小,新機會來自那些與傳統產業結合點。移動互聯網,本質上是連接的生意,而落地將是連接的重要組成部分。
此前,一篇名為《大眾點評:三大巨頭都啃不下的骨頭,活在非舒適區》的文章就曾表示,大眾點評能夠取得今天這樣的成績和地位,與其前期將重心放在干“臟活累活”上分不開。所謂的臟活累活,就是巨頭們不愿意干,其中一些創業者干不成的線下渠道積累。
因此,在移動互聯網和傳統行業的交界處,做一些類似于大眾點評都看不上的“重活”,積攢線下資源。通過這種自下而上的方式,建立自己的平臺和話語權,待有一定體量之后,再考慮自己平臺的承載能力。
借巨頭和資本之力
“騰訊也做了這個項目,你怎么辦”這是前兩年投資人最愛扔給創業團隊的問題。顯然,這個問題并不容易回答。然而,如今這個問題又有了升級版—“騰訊、百度或者阿里巴巴收購(投資)了你的對手怎么辦”。
問題內容的轉變,其背后的實質是,隨著國內移動互聯網市場范圍的不斷擴大,巨頭自己已經很難全盤掌握。他們開始嘗試通過合作的方式,入侵到各個細分領域。對于新生的垂直領域創業者來說,這意味著機會。“借力”成為了很多初創公司完成原始積累的重要關鍵詞。
幾年前的京東,還支持支付寶付款。使用主要競爭對手的支付體系,現在想想很多人可能會覺得不可思議。而對于那時還算是初創企業的京東來說,使用已經具備廣大用戶基礎的支付寶,可以提高用戶的使用體驗。而在那時,阿里巴巴也不會將初出茅廬的京東當成是巨大的威脅。借助成熟的支付方式和價格優勢,京東很快完成了原使用戶的積累。而在2011年,體量漸長的京東,才放棄了與支付寶的合作。
不過,更常見的是相互借力。類似的合作已經有很多了,比如騰訊投資大眾點評、阿里巴巴入股魅族等。如果你有留意觀察就會發現,現在幾乎所有垂直領域的巨頭都已經從騰訊、百度和阿里巴巴當中選定了靠山。另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例子,便是打車APP。兩款打車APP抓住騰訊和阿里巴巴互掐的契機,獲得了雙方的大量補貼。更妙贊的是,逐漸長大了的滴滴和快的竟然還合并了,獨留騰訊和阿里巴巴錯愕在風中。
除了互聯網巨頭,資本也是一股重要力量。一些開發者貪戀資本,也有開發者排斥資本的進入。前者成了“炒一波就死”,或者充滿理想主義企業卻最終在浩浩蕩蕩的創業大軍中沉淪和迷失。當年排斥資本力量(包括雷軍的投資意向)的魅族,如今已被后來者小米甩開了好多個身位。用產品未來的預期,換取現階段產品發展的資金和資源支持,是明智的。
順勢而為,做最酷的
如今,移動互聯網圈兒內有一句話很流行:“將來打敗《微信》的,肯定不會是下一個《微信》。”隨著移動互聯網邊界逐步放大,巨頭林立的市場中空白區域并非越來越少,反倒是越來越多。巨頭不可能直接掌控市場的每一個領域,這些都成了后續創業者的機會。
比如,現如今智能設備被公認為是下一個重要的爆發點,消費者對于全新的使用場景和交互方式有著巨大的期待值。如果能夠順應這個潮流,滿足這個期待,自然也會有很大的機會從行業新星成長為一代巨頭。當年在PC互聯網大局已定的時代,蘋果正是抓住了移動互聯網這個新爆發點,推出了夠酷的下一代智能手機產品,才有如今的輝煌。
試想,如果能夠給予智能手表的特殊使用場景和交互方式,開發出一款顛覆現有形態的產品。只要它足夠酷,就有望成為下一個《微信》。由于智能手表平臺本身目前還比較羸弱(無論是性能還是用戶群),相關代表性APP還并未出現—這將是一個全新的市場。不過在汽車領域,這樣的廠商已然出現,那就是Tesla。
純電動+大屏觸控+實時聯網,Tesla滿足了很多用戶對于現代汽車的大部分期待。盡管并未在盈利方面有多少建樹,但是主流的觀點都認為Tesla已經成為了汽車領域的蘋果。其顛覆式的產品形式,將引領起汽車領域的一個新潮流。
事實上,對于移動互聯網領域的創業者而言,除了智能手表之外,物聯網、智能家居、移動醫療和在線教育等,都是一塊塊難啃的骨頭。要是一旦有創業者能夠從中探尋出顛覆性的產品或模式,那都將有機會成為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