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精靈
搖周邊,怎么玩?
“搖一搖不是簡單的陌生交友,是人類兩性需求的一種體現。”在搖一搖這個功能剛問世沒多久,張小龍曾如是說。這個讓他頗為得意的一個功能,如今已經被賦予了更多的內涵。
今年4月,在微信公開課第三季長沙站現場,微信團隊宣布“搖一搖·周邊”(以下簡稱“搖周邊”)正式對外開放。公眾賬號已認證的商戶,都可以通過搖周邊的商戶申請平臺或者微信公眾平臺后臺申請入駐。通過和相應的ibeacon設備相結合,“搖周邊”功能可以發現用戶身處位置周圍的訂制內容。對于普通用戶來說,相對于掃一掃,搖一搖的使用門檻更低。而對于商家而言,搖一搖的投入成本也更低。因此,這里面存在更多可能性。
那“搖周邊”究竟可以做些什么呢?按照微信團隊的說法,搖周邊可以實現展館和景區的隨身講解服務、會務現場的簽到和互動,以及實時查詢附近商家的促銷活動等服務。毫無疑問,連接用戶和商家將是其核心內容。
事實上,為了培養用戶使用搖一搖的習慣,騰訊今年甚至花重金在春晚上做起了推廣 。春晚期間,億萬中國人,各自都為了那一兩塊錢的微信紅包,搖動了數十次手機。而這些微信紅包當中,除了真金白銀的人民幣,還有一些是來自商家的優惠券。
騰訊表示,搖周邊打通了“人-信息-服務-線下場所”的四重連接。它將聯合微信支付、公眾賬號和微信卡包,可以為更多商家提供便捷連接用戶和精準近場服務的能力。
簡言之,商家可以向微信平臺申請開通搖周邊服務,在安裝相應的ibeacon硬件設備之后,就可以向周圍使用搖周邊的用戶推送各類促銷信息,吸引他們進店消費。
微信暗藏已久的商業化野心
《微信》的商業化,并不是一個新鮮話題,而且每一次《微信》版本的迭代,都能讓我們嗅到其中新的商業化嘗試。從公眾賬號,到微信支付和微店,再到后來的卡包和紅包,《微信》的嘗試并不激進,以至于有人認為它還處于商業化的迷茫期。但在筆者看來,事實并非如此,經過前面的嘗試和布局,再到如今“搖周邊”的到來,《微信》這個超級APP的商業化已經有一個非常清晰的輪廓。
結合ibeacon設備,用戶可以隨時隨地通過手機發現身邊的促銷活動。這種由用戶主動發起的搜索行為,本身就具備較強的消費意愿。因此,對于商家來說,這也意味著較高的交易達成率。此外,正如《微信》自己講的那樣,“搖周邊”還可以串起《微信》支付、公眾賬號和微信卡包等多項服務,盤活整個微信的O2O戰略。可見,壓軸出場的“搖周邊”,將成為《微信》商業化進程中的重要一環。
在國內的移動支付和O2O市場,阿里巴巴、百度和騰訊的撕咬無時無刻都在進行,但是“微信+搖周邊”的組合,確實會讓前兩者一時沒有什么好的應對之策。畢竟,“搖一搖”是張小龍一直在暗暗培養的用戶使用習慣,成為了《微信》這款超級APP的一種標志性使用方式。最終,它還演變成了一條《微信》的護城河。
有意思的是,和傳統O2O強化線上部分的方式不同,“搖周邊”這種方式的重心卻在線下。用戶在線下的時候,可以隨時搖取優惠,然后即時消費,淡化了線上的部分。但正如前文所說,相對于微信卡包里春節時搖得的一大堆過期優惠券,這卻是一種交易達成率最高的方式。
想法雖好,但別忘了克制哦!
不過,“搖周邊”也還并非無懈可擊。比如,搖一搖這個功能的使用場景問題。正如張小龍所說:“當你做這個(搖一搖)手勢的動作,也是很色情的。”而在前兩年,這個動作在很多人的潛意識里面,甚至成為了“約炮”的代名詞。
在公共場合有多少人愿意大大方方掏出手機搖一搖呢?誰知道你是在搖優惠,還是在獵艷?其實,要全面鋪開“搖周邊”,微信團隊還有一件事情要做—為“搖一搖”洗白,并進一步培養用戶使用這項功能的習慣和興趣。顯然,這也是個漫長和潛移默化的過程。
更重要的,則是要保持克制。“搖一搖”是用戶主動發起的行為,決定權在于用戶。而接下來,《微信》會不會以各種方式,削弱甚至剝奪用戶的這種決定權呢?這并非絕無可能。要知道,為主推游戲加上一個“紅點”,“強迫”用戶點擊了解,已經成為常態。即便是這種相對溫柔的做法,也遭致了筆者周圍大多數不玩游戲的用戶的反感。
如今,臃腫已經成為眾人吐槽《微信》的一個重要黑材料。“搖周邊”目前是一種很輕的功能,《微信》需要克制自己的控制欲,保持這種“輕”也就保證了用戶體驗。試想,《微信》每天顯示一個紅點,時刻提醒你去搖一搖,那畫面太美……
事實上,諸如引導用戶使用“搖周邊”功能應該是線下商家應該思考的問題,而《微信》只需提供平臺,然后通過控制支付手段獲得利益回報。商家則可以通過設計各種更具吸引力的促銷手段,收割這些已經有明確消費欲望的《微信》用戶。久而久之,也培養了用戶使用“搖周邊”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