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婷婷
摘要:鄭淵潔和黑柳徹子都是現當代在中日兩國著名的作家,兩位作家的童話作品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一代人或幾代人,通過對作家的生平以及相關的作品進行分析研究,從作者和作品中看出兩位作家的教育觀,對現階段的兩國的教育各有什么影響,教育觀點中有什么可取之處,對于相應的教育觀是否予以實踐。讓我們一同探究并找出問題的答案。本文根據兩位作家的作品中的教育觀念進行深入的研究和討論。
關鍵詞:黑柳徹子;鄭淵潔;作品分析;教育觀
一個國家的教育與社會的發展有著十分必要的關系,通過教育的不斷改革,促進社會的發展。對于教育方面,每個領域都有自己不同的見解,作家在作品中體現的教育觀很可能會影響一代讀者的思想。我們通過對黑柳徹子和鄭淵潔兩位作家的研究發現,兩位作家的教育觀點對現代化教育起到了一定的影響,以黑柳徹子的《窗邊的小豆豆》和鄭淵潔的《舒克貝塔歷險記》、《鄭淵潔童話作品全集》為例,在作品中分析作者的教育思想,討論現階段的教育有什么樣的影響。
一、介紹
(一)鄭淵潔
鄭淵潔是我國著名的現代作家。從小就生長在軍官家庭的他,在十五歲到二十一歲期間在空軍航空服役,退役后一年開始了文學創作,我們所熟悉的皮皮魯與魯西西、舒克與貝塔都是他筆下的文學人物形象。鄭淵潔是一個人寫一本期刊,從三十歲寫到六十歲的世界紀錄保持者,作為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的反盜版形象大使,他的作品售出約一億五千萬冊,影響著幾代人的思想,他的作品為被人評價為適合全家人一起閱讀。鄭淵潔還致力于為國家做貢獻,在08年汶川大地震,鄭淵潔向地震災區捐款三十八萬人民幣,09年玉樹地震向玉樹捐款一百萬元,用于災后的校園重建工作,是我國的中華慈善楷模。在鄭淵潔退出中國作協后,仍然在為國家青少年的教育做貢獻,與兒子鄭亞旗共同打造中國首款普法游戲《皮皮魯和419宗罪》,引導玩游戲的青少年和成年人遠離犯罪,尊重法律。
(二)黑柳徹子
黑柳徹子是日本著名的暢銷書作家,也是日本最受歡迎的電視人物之一,她的作品影響了一代讀者的思想,她的“小豆豆”系列作品,也在作品界獲得了多個獎項。黑柳徹子在作品取得了成功的同時,也投身于慈善事業,作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親善大使,她去了很多的國家去看望小孩子,但是她去的并不是發達國家,而是戰火紛飛的混亂的國家,孩子們在戰亂中的樣子讓她有了很多的感慨,她不怕戰亂的危險和傳染病,跟小孩子說說話,親親他們,抱抱他們,語言不通,孩子們也能感受到她的真誠和愛。她通過看了戰亂時期的國家有感而發,在書中寫道:“真正的幸福是什么。”她的《窗邊的小豆豆》獲得了廣大讀者的好評,很多的讀者都向往著向小豆豆一樣在“巴學園”里上學。
二、兩位作家的作品的對比分析
(一)相同點
鄭淵潔和黑柳徹子的教育觀中都提倡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每一個孩子都是優秀的,孩子就是你的鏡子,你的孩子什么樣,你就是什么樣。想要孩子是好孩子,自己先要做榜樣,家長們不要試圖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他們也都提倡為孩子找到合適的教育方式,要學會“因材施教”,對于孩子的成長要給予尊重和榜樣力量,多多的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給孩子廣闊的空間發揮自身的長處。兩位作家的作品中都有孩子所向往的學校的樣子,所向往的自由,這也是兩位作家在不同的國度,有著相同的教育思想思想的異曲同工之妙。
(二)不同點
鄭淵潔與黑柳徹子不同的是,鄭淵潔通過童話來從孩子的思想開始改變,對于相關的讓孩子從童話中看到比現實生活中更加自由的、更加的能凸顯自身優點的學校。在童話作品中體現了十分不同的教育觀,他提倡的是好孩子要勇于說不。相對于黑柳徹子來說,鄭淵潔的教育觀點是叛逆的,站在了兒童的天性的角度對成人世界的一種反抗,在作品中為孩子贏得自我,獲取自由。通過他的童話作品中,孩子們看到的是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世界,但是成人們看到的就是對現實生活的批判,對現實社會生活的干預手段,可以說,鄭淵潔的童話已經不僅僅是童話,在他的童話世界里,我們看到的更多的是現實世界的反光鏡,在童話中融入了自己獨特的教育觀。
比如鄭淵潔的《舒克貝塔》,這是我們從小就一直在看的動畫片和故事書,在故事中的社會中的人類都是那么的丑惡,狡猾,陰險。而兩只正義的小老鼠身上卻帶著人們已經失去了的淳樸善良的本性。在經歷了所有的波折后,兩只小老鼠通過自身的努力獲得了幸福美滿又平靜的生活,這也是鄭淵潔自身的美好愿望和精神追求。但是鄭淵潔的童話卻給孩子們一種無形的快樂,讓孩子們在快樂中感受到什么是善惡美丑,對孩子有著深遠的教育意義。
而黑柳徹子則是通過文字向孩子們展示了不一樣的世界,她的《窗邊的小豆豆》其實是根據自己小時候的親身經歷所寫,小豆豆指的就是作者自己,巴學園也真的存在,無論是巴學園還是小林校長,都是黑柳徹子對童年一種美好的記憶的體現。與鄭淵潔作品有所不同,黑柳徹子的作品中語言細膩,很少有鄭淵潔作品中對現實生活的批判,更多的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通過作品文字我們甚至可以覺得自己就在巴學園生活。從黑柳徹子的作品中字里行間都透露著作者是一個懂得愛的人,無論是成年人還是孩子都能感覺到親切感。巴學園是在現在的教育體系下孩子的的夢想的地方,對于每個孩子在巴學園都能夠的到尊重和理解。
三、作品中教育觀的分析
(一)鄭淵潔的教育觀
鄭淵潔的觀點是孩子考得不好跟孩子本身沒關系,是教的人的問題。對于成績不好的孩子不能怪他不夠努力,所有孩子的基因是不一樣的,先天條件是不一樣的,生活環境也是不一樣的,我們應該用五十種方式去教育一個孩子,看看孩子適合這些方式中的哪一種,而不是用一種方式去教五十個孩子。對于孩子,家長和老師要多多的進行鼓勵和贊美,通過鼓勵和贊美,是孩子的精神力量逐漸的強大,也會給孩子學習的無限的動力。
童話大王鄭淵潔的另類的教育觀在他兒子身上就有很好的體現,在鄭亞旗小的時候就可以叫父親的名字,在小學畢業之后就沒有繼續在系統的學校受教育,而是回到家庭,由父親繼續教育,成為了現代的“私塾”。鄭淵潔對孩子的教育觀是“賞識教育”,所謂賞識教育就是家長和老師要對孩子認同,孩子越小,就越希望得到大人們的認同,他們希望的得到的是由衷的欣賞,通過這樣的夸耀的方式是對孩子的催化劑,認為好的孩子是夸出來的。例如:鄭淵潔對鄭亞旗的教育也是一樣,鄭亞旗二十八年從來沒有被父親批評過。糾正孩子錯誤的方式也是非常的特別。鄭淵潔的教育觀,在那個年代遭受到了很多的非議,質疑鄭淵潔對孩子的未來是不是過于草率?但是事實證明了鄭淵潔對鄭亞旗的培養沒有過份,只是合適。
鄭淵潔認為家庭教育,最好的方式就是對孩子進行“身教”,你想要孩子變成什么樣的人,你就怎么做。當孩子出現逆反心理的時候,只是需要“閉上你的嘴,抬起你的腿,你走你的人生路,做給孩子看。”鄭淵潔并沒有勸任何孩子退學不在學校學習,只是希望讓大家認識到要找出適合自己孩子的學習方法和教育方法。
鄭淵潔還認為孩子從出生開始就是在不斷地“比賽”,每一場比賽重要的都是結果不是過程,父母不需要注意每一場比賽的結果。孩子的人生中只有一場比賽不能輸,就是人生的道德比賽。在鄭淵潔的童話集中我們就能看到很多類似的童話,教育孩子分辨善惡,一個人具有良好的道德思想最重要。
而我們在平時真正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時候就會發現,其實我們理論上支持鄭淵潔的教育,但是實踐上仍然沒什么表現,對于孩子的教育我們還是要在學科上爭第一,在課余的愛好要爭第一。很多家長往往會給孩子灌輸一些壓力,比如:我省吃儉用的就是為了供你上學,供你學鋼琴,供你補課。但是你真的問過孩子他需要補課嗎?他喜歡鋼琴嗎?難道這不是給孩子一種無形的壓力嗎?
我們最常見的就是在家庭聚會大家一起吃飯的時候,媽媽給孩子夾菜,其實這是很平常的媽媽關心孩子的表現,但是有些媽媽會根據孩子自己想要吃什么給孩子夾,但是還有的媽媽對孩子實行的是“我覺得你想吃什么”的方式,總是跟自己的親戚朋友說“我的孩子不愛吃什么東西”孩子會受到媽媽的潛移默化的影響真的不吃什么東西。同樣的道理,在家長說出我的孩子不喜歡做什么事兒的時候,孩子的技能就又被扼殺了。家長要經常說孩子喜歡的東西,孩子會越來越喜歡,不要提不喜歡的事兒。
(二)黑柳徹子的教育觀
黑柳徹子作為日本的著名作家,在主張的是生態式的教育。生態式教育就是指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知識固然重要,但是也要注意孩子們的天性,教育孩子要從孩子的多方面發展,每個孩子都有十分優良的品質,在成長的過程中身邊的每一件事物都會給孩子影響,對于好的影響,會輔助孩子的成長,但是對于壞的成長,孩子們就會走向不正確的人生軌道。黑柳徹子講求的是孩子的天性都是淳樸的,每一個孩子都是優秀的,我們想要教育好一個孩子就要盡早的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從優點培養孩子,將優點發揚光大,不是每一個孩子都要去做醫生,也不是每一個孩子都需要考第一名,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有個性的人,要比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和大家一樣的人要簡單的多。
黑柳徹子的《窗邊的小豆豆》講述的就是小豆豆被學校開除后的故事,按照平常的生活來說,我們的一貫思維就是被學校開除的孩子一定是不好的孩子,但是“巴學園”的小林校長卻收留了小豆豆,在小林校長的不同的教育方式的培育下,小豆豆從一個大家眼里的“壞孩子”變成了一個大家都喜歡的孩子。
《窗邊的小豆豆》就是黑柳徹子教育觀點的表現之一,對于小豆豆的教育,保持著對學生的各個方面開始,保持著小豆豆的天性,通過各種學科與社會、藝術、健康、科學、語言方面相結合,讓學生從多個角度共同發展,“巴學園”的老師每天都會根據今天全天的課程來寫滿整整一黑板,要學生挑選自己喜歡的做,這就會讓老師發現孩子們喜好。
“小豆豆”其實指的是我們生活中的所有孩子,所有孩子都需要被關注,都需要被尊重,也都有自己獨特的優點。“巴學園”就是孩子們所向往的校園,那里會讓孩子喜歡上學、喜歡學校、喜歡學習。那里的師生平等,同學之間也能夠互相尊重,無論孩子是有先天的問題還是身體的缺陷,都能夠和別的孩子一樣值得人們愛護,通過學校的教育,對孩子進行心理教育,消除他們心中一直覺得自己不如別人的感覺,對于孩子們的小缺陷,變成孩子們的長處為孩子精心的設計適合孩子們的項目,孩子們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冠軍,贏得不是獎杯,而是尊重和自信。
我們身邊有很多小豆豆學校里的同學那樣的孩子,而我們的做法又是什么呢?自以為是消除了偏見的特殊照顧,或者是告訴同學們不許恥笑他,但這恰好是老師不尊重學生的表現之一,要從心里上真正的做到一視同仁,而不是從身邊的事表現。我們身邊也會有很多小豆豆一樣的孩子,他們可能只是因為淘氣,或者是因為自己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就被老師看作是“壞孩子”或者“異類”。有這樣一個故事,老師告訴一個家長,我在上課的過程中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圈,全班同學都說是0,只有你兒子說的是“O”,孩子的家長說這樣也對啊,但是老師卻說,我上的是數學課啊!對于這樣的教育手段,無非是將學生的思想每一節課都局限在一個科目之中,并不利于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的培育,而對于這樣的老師,無疑也是在否定一個孩子的思維能力,我們不能說老師的水平低,或者老師做的不對,我們只能說老師沒有真正的從孩子的發展去教學,而是從知識的角度去教學。
對于孩子的發展,很多的家長和老師過于局限化,覺得孩子就應該要怎樣做,不應該怎樣做,甚至于在生活中限制孩子的行動,孩子的創造力一點一點的被扼殺,對于自己的想法沒有辦法勇敢的說出來。慢慢的變成了家長想要的孩子,家長還覺得是自己的教育手段的成功,才會塑造出現在的孩子,他們卻沒想到,他們塑造出了一個普普通通、安分守己的人,卻使世界失去了一個科學家或者發明家。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優點,善于發現孩子的優點,而不是為孩子創造優點。
四、結語
通過對鄭淵潔和黑柳徹子的生平、作品和教育觀做分析,發現兩位作家教育觀中的不同點和相同點,相比于兩位作家的教育理念,對現階段的教育手法是不是要進行相應的改正。就算是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教育體制,孩子的天性都是一樣的淳樸,每一個孩子也都是一樣的優秀,認識到孩子的優點,并且給予孩子應有的尊重和鼓勵,每一個孩子都能有意想不到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京.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以黑柳徹子《窗邊的小豆豆》為例[J].語文學刊,2013(06):132-133.
[2]楊火蟲.從退學的淘氣包到聯合國親善大使——黑柳徹子及其《窗邊的小豆豆》[J].小火炬,2005(05):34-35.
[3]薛韜,郭曉娟.鄭淵潔:想象力比文憑更重要——訪著名兒童文學作家鄭淵潔[J].中學生讀寫,2006(Z1):9-12.
[4]葉志芬.王葆與皮皮魯——張天翼與鄭淵潔童話中頑童形象的比較[J].十堰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02):81-84.
[5]張利平.審美理想的融合與升華——論鄭淵潔的童話創作[J].新鄉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4):1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