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意識是當下社會里的一個新興詞匯,細細想來在傳統中國畫中卻也不乏它的影子。微型——小的——精微——精致——巧妙——傳神。那些微型的東西總是讓我們驚嘆不已,因為它們的精微,巧妙,小情趣,高格調??傊?,微型是一種意識,是一種精神,一種凝練的情感,一種修養靈性的體現。
美國藝術史家韓莊認為,中國藝術中一個微觀的對象在自身集聚起宇宙無限的能量。徐復觀在《中國藝術精神》中提出,美學上,中國藝術重視“小”有兩個理論內涵,其一,小就是大,簡就是繁。其二,當下即是全。若說中國畫里的微型意識筆者認為也許前人們并沒思考過這個詞匯,有的只是無意識的意識,無意識的將微型做成了經典。下面我們就進入一場中國畫的尋找微型意識之旅。
一、尺幅的微型意識
關于尺幅上的微型意識,宋代小品,手卷應該是當仁不讓,首當其沖的。在中國畫的浩瀚繪畫史上,不乏氣勢恢宏,鎮人心魄的巨作,也不乏筆簡意概的即興之作,但小品畫卻以它獨特的小身軀大氣魄,以小見大的獨特魅力閃耀在繪畫的長河之中。首先,小品之小就他的尺幅大小而言多為長、寬25厘米的方、圓尺幅。尺幅小就更加便于對描繪對象進行細致深入的刻畫,更加著意刻畫細節和神韻。嚴格意義上來講,小品畫不只是尺幅小,重要的還在于一個“品”字,是“逸品”,大氣,是對自然,對社會,對人生的思考后的精神升華。它的尺幅不在大,卻以小見大,以少勝多,微中見著,做到了以“寸瑜勝尺瑕”。宋人小品畫以精微,安靜,恬然,即興卻深邃的格調給人以精神上的撫 慰,陶冶人的審美情操,比起大型的繪畫作 品,它更能打動人的內心,更能抵達人的精神最高處,跟你的靈魂有一場溝通。
朱良志在《中國藝術論十講》中指出,宋代花鳥小品體現了當時審美觀念由大到小的轉換,反映了人內在心理的變化,對小的重視,反映了人們重視平和心理需求。
宋代小品畫的出現像每一種藝術形式的發展一樣都受到來自外界的社會文化背景的影響。在政治上,每一個王朝的建立都希望摒棄前朝的弊病,建立一個全新的王朝,宋朝的政治體制大變于唐,宋太祖趙匡胤渴望建立一個崇文尚武的國家,重視文治,重用文人,這就使文人的地位迅速上升,文人對政治有了更強的參與意識和憂患意識。但是宋人受國力逐漸衰弱的影響,沒有唐人那種恢弘的氣魄,變的內斂,平和,保守。宋人的這種政治狀態和精神態度對中國繪畫產生了很大影響。在經濟上,宋朝經濟的穩定發展,促使市民不能滿足于衣食住行的簡單需求,開始對藝術作品進行欣賞以滿足精神需求,一些畫商便迎合他們的要求和口味制作出一些小品,手卷,用于欣賞把玩,除此之外還有諸如紈扇,竹扇,燈片等等。哲學思想上,儒家思想發展到宋代已經滲透到了人們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行為習俗中,成為文化藝術的基礎。藝術形式的追求在于樂而不淫,衰而不傷,這就注定了藝術情感的表現受道德倫理的理智來節制。儒家思想追求和諧的精神剛好符合了宋人追求平和,安定的要求。道家思想追求出世的人格境界,是以理化情,對人世,欲念的超脫,這是理想化了的超乎現實的審美活動。宋人選擇花鳥這種自然物為題材,正是宋人畫家人與物渾然一體的一次審美體驗。宋人花鳥由微見巨,是蘊含自然之大美,是心靈節奏與自然韻律的統一。禪宗思想也影響了宋代小品的發展,宋人描繪的花鳥雖極具寫生功力,卻又飽含超自然的靈性之美。從一枝一葉中體悟畫外的人生境界,這也許就是佛家所說的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也就是我們今天所找尋的微型意識。宋代理學的“格物致理”“窮理盡性”“觀物察己”要求畫家對事物的深入研究,提高表現真實性和深刻性。
二、題材的微型意識
在題材的選擇上,中國畫多選擇一些自然界中非常平常細微的東西作為描繪對象,小事物,小風景,小動作,小場景。一個折枝演繹了整個世界,自然界中的最常見的一個小景物反映出整個社會,一個瞬間的情態描繪最本真最直接的心靈歷程。中國畫就是有這樣的能力,有這等的魅力。例如八大山人的《蓮房小鳥圖》,只取一只小鳥立于一只蓮蓬之上于畫面之中,小題材,小物象,卻用奇特的構圖,簡潔的筆墨,表達了八大對于當時社會以及自己內心的深邃世界,將心中的超脫逸氣與自然界宇宙變化和諧統一于畫面之中。小尺幅,小題材,卻讓我們深切體會到純粹,圣潔,格調,品質的意義。在題材的微型意識上,油畫方面更是枚不勝舉,例如南方筆下的小孩子,生動,活潑,活脫脫一個小精靈,小天使的模樣,他的繪畫手法吸收了中國畫的寫意筆調,靈動,傳神,充滿童趣?;蛘咭恢恍∈志褪且环?,一個小動作,一個小場景,扣人心弦,令人啞然失笑。又如尚揚的《記憶的性質》畫面中只一本書,樹上散落一片云,一片雨,還有些零散的小東西,總之沒有大場面,沒有大景物,卻是反映大風景,他的藝術品味卻是一種對“簡貴”的向往。還有馬一角夏半邊式的山水畫。
三、意境的微型意識
宋人曾發出如此感嘆:“能文不求舉,善畫不求售,文以達吾心,畫以適物意而 已?!崩L畫作品只要能表達自己的胸中逸氣,表達自己的人格心情與意境足矣。小意境亦能以小見大,例如,《果熟來禽圖》、《葡萄草蟲圖》等,這些作品都是通過描繪一些小意境來表達一種對于生活的關注和熱愛,表達一種內心情趣。南宋林椿《果熟來禽圖》,描繪 了林檎果一枝,枝上果實累累,一小雀自外飛來,乍停枝頭,尾羽翹起,收頸伸翼,似是剛剛停下又欲騰飛。小鳥姿態生動,活潑可愛,畫面上生氣盎然的意趣清新欲出。這種小意境總能給人輕松愉悅的感覺,頓時把人拉入那個有趣的世界里,這不正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
作者簡介:劉肖肖,漢,山東省濟寧市,北京理工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研究方向:美術學(國畫)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