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自見
京東投資途牛,互聯網+時代的必然選擇
從協議條款來看,途牛獲得京東旅行-度假頻道網站和移動端的5年免傭金獨家經營權,在該頻道獨家銷售打包旅游產品、郵輪、景點和簽證等產品及服務。同時,途牛將成為京東機票和酒店業務的優先合作伙伴。此外,京東還將為途牛提供廣泛的運營支持,包括大數據、金融服務、流量及其他經營資源等。應該說,京東和途牛的合作無論在業務層面,還是在技術層面都堪稱深入。
可以肯定的是,借助于京東的平臺優勢,途牛的業務將得到很大的提升。當然,其資源也將充實京東的平臺,吸引更多用戶到京東上購買旅游服務。另外,京東大數據和金融服務注入途牛,必然會對途牛整個平臺帶來質的飛躍。眾所周知,在互聯網+時代,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將成為互聯網企業未來的重要競爭點。而京東近年來也在積極布局這些領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這種背景下京東將這些技術和服務分享給途牛,對途牛的服務品質必然會帶來巨大的提升作用。
其實,類似的合作京東之前已經有過一些,其中最典型的是京東和騰訊的合作。從合作的情況來看,通過QQ和《微信》等產品,京東明顯強化了在移動電商領域的優勢。如今又投資途牛,可以看出京東迫切希望通過廣泛的對外合作,來實現資源整合,提升綜合競爭力。在互聯網+時代,這已成為京東的必然選擇。
背靠大山,途牛能否真正牛起來?
雖然途牛已經成功IPO,但在國內在線旅游市場知名度仍不夠高,這其實和途牛獨樹一幟的商業模式不無關系。眾所周知,攜程和藝龍主營業務類似,都是側重機票和酒店的商旅服務;去哪兒網是垂直搜索平臺;途牛則是唯一一家以休閑度假產品為“主業”的在線旅游公司。相比之下,途牛的服務略過狹窄,雖然這使其成功規避了攜程、去哪兒的競爭,但未來的發展前景也成難題。
再者,途牛的盈利水平持續低下,而營銷成本卻不斷提升。財報顯示,其2014年度的總營收為35.47億人民幣,同比增幅為81.3%,但虧損額卻達到了4.479億人民幣,是2013年的5.6倍。據分析,途牛虧損的首要原因應在于營銷費用的快速增長,其2014年度的銷售和營銷支出同比增幅達到了294.5%,遠遠超過了營收的增長速度。如果長期下去,途牛的資金鏈狀況必然會日趨緊張,尋求外部投資也成為不得已的選擇。
而京東顯然也明白途牛所面臨的問題,所以它此次不僅慷慨提供資金,還毫不吝嗇的把平臺中的資源注入途牛。上面提到,途牛將獲得京東旅行-度假頻道網站和移動端的5年免傭金獨家經營權,這些資源顯然將有助于降低途牛在營銷方面的支出,實現開源節流。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本輪投資還涉及到其他幾家投資者,所以途牛最終獲得的資源支持將不僅僅來自京東,還包括其他投資機構。根據進來互聯網領域的案例來看,它們能帶給途牛的將不止是錢,還有可能撮合途牛和其他企業的合作,這對途牛未來發展所帶來的價值將不容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