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紅波
半路出家做移動醫療
《糖醫生》是一款糖尿病手機APP。它可以幫助糖尿病患者完成血糖監測、數據存儲及分析、遠程問診、日常飲食運動及服藥提醒等功能。而作為這個項目的聯合創始人,徐鋒卻并沒有醫療行業的相關背景。在做《糖醫生》之前,他有過多年的媒體和網游領域的從業經歷。在聊到為何會選擇跨界做移動醫療的內容之時,他給出了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來自家庭。徐鋒告訴我們,他的爸爸也是糖尿病患者,已患病20多年,“因此我對這個病,也有著比較清楚的認識。”而另一方面的原因,則是因為如今的CEO、合伙人佟偉棟。有著多年從醫經驗的佟偉棟相信移動醫療的發展潛力,發起了糖醫生這個項目。“在2014年初,他跟我講述了他的理想之后,讓我對醫療產生了興趣”,最終兩者成為了合伙人。
回憶最初這段創業經歷,很多細節徐鋒都還歷歷在目。“創業之初,我加了一些糖尿病的病友的QQ群,一是了解一下患者的需求,別一方面也順便談談我們自己的產品。”不過,剛進QQ群沒幾分鐘的他便發現,群里還潛伏著其他糖尿病APP的同行,雙方還互加好友,相談甚歡。
今年3月,《糖醫生》APP的用戶數突破了40萬。而在我們進行采訪的時候,徐鋒將這一數字更新到了60萬,并表示“一切都在計劃之中”。對于用戶規模的增長,這位COO顯得很有信心:“預計今年10月左右,用戶規模就可以達到100萬。”眼下,他所思考的是如何提升產品的用戶體驗,如何增加用戶的活躍度。
“做深、做精,是今年我們產品運營的重點。”據他透露,為了配合做精、做深的思想,糖醫生開發團隊預計將在2個月內會對產品進行一次較大的升級,進一步提升用戶體驗,同時會加快產品HTML5版本的開發進度。
核心用戶:30~50歲人群
有人認為,移動醫療的產品和主流用戶之間存在一個錯位。APP和智能設備更容易被年輕人接受和使用,而易患病的更多的是中老年人。但在徐鋒看來,這并不是一個大問題。“任何一款產品都不可能做到100%的用戶覆蓋,關鍵是你如何找到自己的核心用戶。”
根據徐鋒掌握的數據,目前在《糖醫生》的平臺上,30~40歲的人占到了49%左右,“40~50歲的人也不少。”而另一方面,現如今糖尿病的平均發病年齡也在不斷提前,35歲左右成為了糖尿病高發年齡。根據他的判斷,“30~50歲的人群數量也足夠大。”而針對60歲以上的老人,除了優化產品設計,徐鋒也希望以子女輔助的方式,幫助他們完成數據的記錄。
事實上,移動醫療發展的主要難點還不是用戶群,而是傳統醫療行業。
在創業之初,醫生與醫院對這些不太了解,糖醫生的市場團隊的工作開展也很困難。不過,“目前與醫院合作的推進要順利多了。”糖醫生團隊在市場推廣上發力,再加上全社會熱炒移動醫療的概念,目前主流的醫生都認為移動醫療將是一個未來的趨勢,都愿意開始嘗試。
采訪中徐鋒也坦陳:“現在受限于我們的人力資源有限,無法及時的覆蓋到所有的糖尿病類的醫生,我們還在不斷努力。”
選擇輕模式,目標是個性化醫療服務
我們在使用了一段時間《糖醫生》APP之后發現,這款APP的主要功能還是統計和分析相關的指標數據,而并沒有涉及到指標監測的相關功能—這些功能是由APP中售賣的各種智能健康設備來完成的。和其他很多智能硬件創業團隊不同,糖醫生選擇了這種輕模式。
為什么會做出這樣的選擇?面對記者的好奇,徐鋒的回答簡單直接—做自己擅長的事。在他看來,在創業之初,資源、資金和時間都很有限,如何在各方面資源都緊缺的情況下實現快速發展,是每一個創業者都要面臨的問題。“權衡之下,我們認為現階段‘輕模式比較適合自己。把硬件交給擅長的人去做,我們的核心競爭力不是做硬件,我們做的是流程創新與服務創新。”
基于這樣的考慮,現階段糖醫生保持了開放合作的態度,去與各家智能硬件去做對接。實現對接的硬件,再通過APP平臺推薦給用戶。徐鋒認為,這將是一種共贏的局面。
而除了售賣智能硬件產品,糖醫生還計劃從個性化醫療服務、企業合作和保險公司三個方面尋求盈利突破。而這其中,個性化醫療服務又是其中的重點內容。
“理想的設定是:一個醫生、一個營養師和一個健康師,三個人為一個小組,為10~50個用戶提供超一流的服務。服務半徑一般是半徑3~5公里范圍內,可以結合LBS定位就近提供服務。在模式通暢的情況下,1~2個月時間內就在全國的一些主要城市提供體驗,預計第一批在全國分布10~30個點,以后要增加到1 500家。”聊到個性化醫療服務,徐鋒滔滔不絕。不過他也表示,要實現這個目標還需要一些先決條件。
“這需要我們的糖尿病線上線下綜合管理方案成熟,并能達到較高的用戶體驗與滿意度。在這種情況下,才能整合線下線下的醫療資源,輸出我們的管理模式與經驗。”徐鋒坦言,關鍵是要同時滿足用戶、醫生和機構三方的利益訴求。而一旦個性化醫療體系能夠正常運轉,那么再與藥企談e-marketing,與保險公司談險種設計等,都將會是水到渠成。
Apple Watch不可怕,移動醫療是融合市場
聊到移動醫療,肯定少不少一個控場型的玩家—蘋果。在Apple Watch正式發布之后,蘋果已經正式涉足移動醫療行業。然而,面對這樣的“對手”,徐鋒顯得很淡定。
“其實在這個行業內,還沒有絕對的壟斷可以形成。”Apple Watch目前受限于價高量少等因素的影響,用戶規模有限,徐鋒認為短期內不會給《糖醫生》帶來太大影響。“至少我們不做手表,在硬件層面沒有競爭,我們更多的是提供的基于數據的醫療健康咨詢服務。”在他眼中,Apple Watch是一款極具潛力的產品,“在某個時間點,我們也許會采用擁抱蘋果的方式,讓更多的Apple Watch用戶使用《糖醫生》。”
相對于其他垂直領域,移動醫療是移動互聯網入侵時間較晚、速度較慢的一個領域。在徐鋒看來,這是因為醫療本身也是一項投入大,產出周期長的事業,再加上體制與制度上的壁壘,因此在過程當中面臨很多挑戰。
另外,傳統醫療行業的大塊頭很多也很大,互聯網的大量資金轉戰移動醫療領域也引起了傳統醫療巨頭的警覺。“他們也在利用手中的資金與資源優勢加快在移動互聯網方面的布局,因此這兩方面的勢力會走向融合。最終,完成醫療領域移動互聯網化的過程。”
移動醫療發展的這幾年,融了不少錢,也搶了很多頭條。但徐鋒確認為,這個領域融到的錢還遠遠不夠。“在未來還會有更多的創業公司進入,并且其中的優秀者將不斷融到資金,因為移動醫療產業是大投入大產出的行業。”
面對移動醫療領域的市場現狀,徐鋒給出了自己的建議:“我們應該更多一些耐心,不要急于與原來的傳統企業去做競爭,而應該更多的考慮如何理順與他們之間的利益關系。比如,我們能為他們提供什么價值。如果這些問題都理順了,這時是傳統醫療還是移動醫療已不重要,因為大家真正的融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