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佳
信息設計這門學科來源已久,約翰·斯諾(John Snow)博士繪制的顯示1854年倫敦流行病霍亂病例集群的地圖是已知的最早的信息設計圖之一。但是關于“信息設計”的術語直到20世紀70年代才出現。在21世紀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對我們產生影響的信息量日益增加,信息設計變得流行變得必要。因此,針對社會變革的信息設計概念近年來變的越來越流行,上至氣候環境,下至身體機能,都被視為影響社會公共利益的大環境,這也讓很多激進派的平面設計人員呼吁設計師們將自己的才華獻給這些更遠大的社會目標。
一、從數據到知識
要將數據從信息中區分開來,我們必須從信息的上下文著手。沒有上下文,就不存在所謂的信息,而上下文不僅與數據環境存在關聯 ,還與翻譯上下文人員的背景和意圖相關。信息是通過關聯賦予意義并置之于上下文的數據,當我們記憶信息時,我們便已積累了知識,各種新奇的,有趣的和看起來與我們相關的信息都會吸引我們的注意力,我們便會把這些新的信息帶入我們已知的領域來創建知識。尼爾·弗萊明(Neil Fleming)于2009年研發的VARK 模式為學習模式中最新和最常用理論之一。他將基本學習的類別分為四種:視覺、聽覺、讀寫和觸覺。而近期依據科學發現——創建知識最有效途徑是通過人與人之間的影響。而最廣為人知的信息設計方法是圖形的可視化信息。
知識溝通的另一種途徑是通過故事進行,故事具備豐富詳細的特定結構,允許敘事傳達一個富含經驗的穩定背景。通過相互影響進行學習也是知識傳播的途徑之一。網絡技術的發展使很多學習資料可以通過網絡產生教學及討論的目的,而這種互動的學習也逐漸成為在線教育和學習經歷的一個重要組成。諾姆和凱西·格林(Norm and Kathy Green )在2010年指出相對通過討論、示范、視覺、閱讀和聽取等途徑學習分別有40%,30%,20%,10%,5%可被轉化為知識,而通過經歷一些事物進行學習的成果能讓75%的信息可以轉化成知識,遠超過上述途徑,因為通過信息經歷,可以更好的調動關鍵性的思考能力、記憶能力和關于該主題的興趣。
二、社會設計影響行動
丹·諾克頓(Dan Lokton )在2009年對三種不同的行為改變策略進行了區分。第一種是啟動行為。相比其他結果,若用戶發現預期行為更容易實現,就會立刻讓預期成為現實。第二種是激勵行為,它包括了通過教育,獎勵和改變態度來改變其行為。第三種是約束行為。加入更多困難或者不可能完成的條件,迫使用戶接受期望行為。毫無疑問,這些設計都將對社會行為產生影響,但這些影響并不會長久。因為行為改變的不是知識的結果,而是思想上的轉變。所以目前的挑戰是怎么通過已建立的意識去引導社會改變。
我們的行為受眾多因素影響,這種影響超出了我們的認知范疇,以至于我們難以發現。例如我們容易受說話人身份的影響,如果是專家說的話,我們便很容易按照他們說的去做。同時,我們也受自己對傳話人態度的影響。如果我們對說話人秉持積極態度,我們更易于聽取他們所說。同樣文化規范在塑造我們行為方式中也起很大作用。我們傾向于做我們周邊已經有人做的事。我們的行為方式也同樣受到情感聯系的影響。我們對于話語,圖像以及事件的情緒反應往往是自動和快速的,因此我們往往在認識到自己做了什么之前就已經做出了行動。當然,自我意識也同樣在決定中其重要作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會以讓自己感覺良好的而且消耗能量最少的方式去行動。相較于其他影響因素,在改變他人行為中,人們的影響是最微不足道和更加難以預測的。然而這并不是指信息設計無足輕重。信息本身就很重要,它能造就更多的知情消費者。
那么平面設計的意義是什么?他否能影響社會行為?這是平面設計師的職責嗎?如果當代平面設計者的角色更多的是創造可持續的設計,而非設計本身能創造可持續性,將會怎么樣呢?問題是平面設計師常認為只是創造優秀的平面設計本身是不夠的。因此,今天的平面設計師到底是一個什么角色?
三、當代平面設計師的角色
什么是平面設計師?牛津詞典的定義是“整合廣告,雜志或書籍中的文本和圖片的藝術技巧” 維基百科的解釋更為詳盡:“平面設計師是指具有平面設計和平面藝術專業知識,能夠將圖像,排版印刷工藝和動畫結合起來以創造設計作品的人。平面設計師主要是為出版,印刷或者電子媒體創造圖像,如小冊子和廣告。他們有時也會負責排字,插圖,用戶界面和網站設計,或者教予他人,盡管這些專業領域也許會由不同平面設計專員負責。但設計人員的核心任務是保證信息呈現的可獲得性和可記憶性。”那么到底平面設計師是什么角色?不僅非專業人士對此感到困惑,即使是設計師本身也不能確定其角色,五花八門名稱的使用卻能加以佐證:平面設計師、平面藝術家、視覺交流者、設計顧問、廣告設計者、商業藝術家、圖像作家、廣告業者、視覺翻譯家、視覺執行家等等。
但就當代平面設計師的角色和功能而論,可稱為“翻譯家”,“作家”和“主導者”,根據任務要求和設計者本身職位,其角色和功能在三種可能性間來回變化。有時其只承擔一種角色,有時需要同時承擔兩種甚至三種角色。
將平面設計師視為翻譯家時,基于一種假設:設計活動本質上是闡明材料或者是對內容從一種形式轉換到另一種形式。其最終目的是以特定形式傳到內容,且能獲得新的聽眾。平面設計就是以視覺方式向目標受眾傳達具體信息。其最重要的因素不是敘述本身而是敘述的工具:如字體、線條、形式、顏色、對比度、規模、重量等。不用平面設計師自己親自說明,作品的字里行間就能幫其發聲。
將平面設計師作為作家時,作家通常理解為創造內容的人。但平面設計中不存在純粹的作家。創造的內容需要進行設計然后進行翻譯。因此平面設計中作家身份和翻譯家身份相互重疊。
將當代平面設計師視為主導者時,其字面意思是主導某個問題或項目,包括非常規設計方法。保拉.謝爾(Paula Scher)(2008)的一個項目就是一個主導者例子。她曾受邀為賓夕法尼亞州的臨近匹茲堡地區設計一個標志:在北邊,簡短的敘述會讓其更加受歡迎,且鼓勵更多的人去游覽鄰近地區。保拉.謝爾意識到僅一個標志不會說服人們游覽此區域。問題是此區域被令人不愉快的地下通道與城市其他部分分開,必須穿過地下道才能到達另一邊。她說服其客戶重新設計地下通道,且涂上漂亮的路標,這樣會比標志更加有作用。在這種情況下,她分飾了所有的三個角色。她創造了內容:設計大橋的主意。她也進行了翻譯轉化:重新設計大橋。另外通過分析問題并且說服其顧客接受非常規設計,她主導了此項目。
四、結語
在某些方面,設計和這個創造與塑造它的世界息息相關。無論是否我們在討論建筑,藝術,廣告,家具,時尚或者平面設計,每一時期的設計都是當時社會環境的一種表現。因此設計不僅深刻影響對社會價值觀念的反映,同時也挑戰著社會價值觀念。有時人們需要點時間來適應新的革命性設計理念。20世紀初,在“現代家具”和“現代房屋”理念剛開始出現時,人們對其相當的冷淡。我們能避免的是已被今天預測到和接受了的具有高價值的設計,因為它能預測未來社會的需求并且能在社會中大多數人準備好前表達出來并加以解決。
平面設計擁有塑造社會的力量,其要么通過深思熟慮的設計創造知識,要么通過聰明的社會設計創造人們對社會問題的意識,要么運用非常規設計挑戰平面設計。平面設計者無需屈從專制規則和改行業的傳統規約,其需要做的僅是完成作為平面設計師的職責。
【參考文獻】
[1]王凱.信息可視化設計[M].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
[2]沈偉光.制造革命[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