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徽派建筑為主體,把徽派建筑設計理念與現代城市住宅景觀設計相結合,使人們關注徽派建筑之美,發揚徽派建筑特征。并在現代城市景觀設計中傳承徽派建筑的布局設計、建筑風格、裝飾特征、風水概念,也讓我們在現代環境建筑設計中持續將徽派建筑文化發揚光大。
關鍵詞:徽派建筑;現代住宅建筑;現代城市社區
徽派建筑是中國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是中國建筑藝術中的一朵奇葩。
徽派建筑受徽州傳統文化和地理位置等因素影響,風格獨具一格,以自然文化作底蘊,歷經千百年的錘煉和沉淀,無論從建筑美學還是居住功能上都精彩紛呈,它的工藝特征和造型風格主要體現在民居、祠廟、牌坊和園林等建筑實物中,徽派建筑風格在現代建筑及景觀園林設計中的運用非常廣泛。
一、徽派建筑布局和社區規劃
徽派建筑講究聚族而居,其民居以天井廳堂為中心,對稱式布局,一層層遞進,青瓦坡屋頂和高高的馬頭墻四周圍合,形成四面圍合的獨立建筑單元。建筑主次分明、長幼有序,各建筑單元又按同一規劃原則形成更大圍合,成為建筑群落,多個建筑群落錯落布置即形成了極具特色的徽派村落,人們還賦予它“肥水不流外人田”、招財進寶等傳統文化寓意。圍合式的建筑布局充分滿足我國古代農村大家族的聚居需要,各家庭成員即可在家族內奉親養子,又可以在小家庭內獨享天倫。
在現代住宅建筑規劃建設中,設計人員在進行住宅建筑設計時受開發商干擾,以經濟問題為主要參考因素,開發商往往把注意力放在單個居住單元(套)的內部功能安排上,忽略了各居住單元之間、各建筑單元(棟)之間的有機關系,主觀拋棄了各建筑單元共享空間的居住生活資源的配置,因而大大降低了居住品質和居住區內人與人之間合理交流的機會,出現了相對冷漠封閉獨立的人居空間,這也是一種無可奈何的倒退。
而徽派民居的布局應盡可能的融入我們現代的住宅建筑規劃設計中,在滿足現代人居住使用功能的同時,更要考慮當代人與人之間合理的溝通和交流,增進人們的情感。
二、徽派建筑的淡雅特色和現代建筑的簡約風格
徽州民居外觀整體性和美感很強,明顯不同與其他的民居建筑,在外觀上第一眼的印象就是青瓦、白壁、黑墻頭,高墻封閉,馬頭翹角,墻線錯落有致,色彩典雅大方。
徽派建筑的取材較為單純,以磚、木、石為原料,以木構架為主;不論普通民宅、富豪大院或是官府門第,或祠堂、亭閣,都一概用小青瓦;石牌坊、石橋,都保持青石等純石質材料的質地感;門樓、門罩的磚雕也不以五色勾畫;清水墻不加添涂料,處處顯現出質樸的自然美。
房地產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現代城市社區建設中,雖大力提倡城市色彩的豐富,風格的多樣性,但基本建筑形態講究的現代而簡約依然是市場競爭的主力。
徽派建筑風格其實早已在全國各地安家落戶了,天然石材、木材在現代建筑景觀設計中的大量運用,也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了徽派建筑文化強大的生命基礎。
三、徽派雕刻裝飾特色和現代景觀小品設計
徽州民居是樸素簡潔的,沒有濃漆重彩,而是配置各種精美的雕刻,磚雕、石雕、木雕簡稱徽州三雕,形成清麗高雅的藝術格調。在徽州的一些村落,仿佛置身于建筑雕刻的藝術畫廊,幾乎每一種建筑材料都可用來雕刻,每一建筑構件都可加以雕刻。磚、石、木“三雕”藝術對于主體建筑的細部裝飾可謂精美絕倫。
徽派建筑不主奢華、返璞歸真的裝飾理念在居住物業建筑設計中正逐漸回歸,在建筑的細部做足功夫,既顯審美情趣又不過分張揚個性,既照顧到每一個業主的審美需要又同時滿足業主群體的共同審美價值,沒有任何一種建筑風格能像徽派建筑風格一樣被普遍接受。
現代都市社區在高層主導的情況下,各居住單元的景觀性、休閑性、交流性被降低,作為公共活動區域的社區廣場、社區環境承擔了對這些功能的補償義務,細心的設計師、建設者們充分依托徽派建筑中的亭、臺、樓、閣、橋、棧、椅,做出各種意味深長的文化造型,更不約而同的在社區主出入口建設氣派豪華同時兼具清新雋永、別出心裁的大門設計,保存徽派建筑門罩的細膩。設計師通過公共景觀區域的深化設計彌補了高層不得不丟失的細部雕琢,這也是對徽派建筑文化遺產的一種傳承和發揚。
四、徽派建筑風水觀念和現代居住理念的貫通
風水說是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它集天文學、地理學、環境學、建筑學、園林學、倫理學、預測學、美學于一體,是中華民族經過五千多年實踐積累的寶貴的文化結晶。以陰陽、五行、八卦等互相配合而形成的以傳統思想為理論指導,其核心內容是人們對居住環境進行選擇和處理的一門學問,使得人與自然環境在居宅、祠堂這些具體建筑形態上達到默契與和諧,同時滿足人們精神上的寄托和安撫心理。
徽州許多村落建筑有著秀麗的外景,它的選址、方位、經營發展都包含著風水先生的指點。從建筑本身來看,結合風水庭院組合理論認為,堂屋通常布置在住宅的主要方位,而廚房則應布置在住宅的次要方位。這對徽州民居的具體影響是,使其平面結構呈現出如此一種序列:(氣口)大門——天井——廳堂——左右廂房——堂屋屏風后樓梯間——廚房,形成了徽派民居的整體圍合的風水觀念。
圍合式對稱布置的建筑格局,目前依然是現代居住物業建筑的基本指導思想,只不過圍合的密度大大降低,在大圍合中更多的關注各居住單元相互之間的不干擾性,公共休閑廣場的設計以及點綴式建筑小品和休閑健身小廣場的考慮,其實就是“天井”和“廳堂”的現代表現形式。在現代建筑設計中已越來越多的關注到“建筑風水”的重要作用,在滿足居住物業功能性要求的前提下,會所、泳池、體育場等公共休閑場所在社區建設中大量出現,就是為了滿足現代高層建筑過度重視居住單元而忽略社區環境舒適度的現象。
五、結語
博大精深的徽派建筑給我們的啟迪是無窮的,給予現代住宅建設的指導作用也是歷久彌新的,從社區建設理念,到景觀規劃設計,到建筑風格確定,到戶型設計優化,都在接受著這份歷史文化遺產的饋贈。徽派建筑不僅給后人留下了一筆珍貴的世界文化遺產,而且對于現代建筑設計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李允鉌.華夏意匠——中國古典建筑設計原理分析[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5.
[2]丁俊清.中國居住文化[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1997.
[3]汪森強.水脈宏村[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3.
作者簡介:彭赟,女,碩士,重慶工程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